冬春季农村养鸡场禽流感防控措施
2018-03-19陈永亮
陈永亮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禽流感现在已经成为养鸡行业中最主要的疫病。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一种烈性传染病,这种疾病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病原体亚型多且容易发生变异,故而防治难度大。再加上很多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人类,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严重影响了养禽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生活。针对以上情况,养鸡场应该在冬春两季早作准备,“防”字当头,采取综合措施来防控禽流感的发生,不给其以可乘之机。
1 病因分析
侯鸟是禽流感大范围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对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迁徙中的侯鸟通常携带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但处于低致病状态,若其一旦传染给鸡则可能变异成高致病性的病毒,给养鸡场带来灭顶之灾。另外,老鼠在农村和养鸡场的大量存在,也是传播禽流感病毒的一个载体。
禽流感在鸡群中流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环境因素,主要是鸡场生物安全体系遭到了破坏,环境中存在禽流感病毒,只要管理不当或环境条件突变,都会造成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鸡场的环境突变或应激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冬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温差大,气温低;寒冷季节过于注重保温而忽视通风,导致鸡舍内空气混浊,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鸡舍温度低而导致鸡群采食量不够,或者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不足;免疫、转群、抓鸡、兽害以及粗暴管理等对鸡群造成的惊吓。
2 防控措施
做好供温保暖。养鸡场在冬春季务必要做好供温保暖工作,并在鸡舍内设置数量足够的体温计,悬挂于鸡背高5 cm处精确监控鸡群所生活的温度。雏鸡第1周温度保持在35~33℃,以后每周降2~3℃直到20℃。或者采取“看鸡施温”技术。根据鸡群分布相应调节温度,拥挤扎堆、“唧唧”叫声、靠近热源是冷,伸腿展翅、大量饮水、远离热源是热,呈“满天星”分布,两成到三成张口为最佳温度。产蛋鸡舍温度≥13℃,并保持温度的稳定。
加大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和供温保暖是一对矛盾,很多鸡场要么因为过于注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要么仅仅依靠开窗自然通风而影响了通风量,养鸡场在强调保温的同时决不能影响通风换气。对于育雏舍尤其是<3周龄的雏鸡应以保温为主,鸡舍打开天窗即可。随着鸡日龄的增长须逐渐由不通风向半通风、全通风过渡,在寒冷季节,可以在通风之前先提高舍温1~2℃,通风时间也可以选择晴天的中午或者10:00点以后,全部或部分开启鸡舍门窗,但应避免“贼风”和“穿堂风”。
及时消除兽害。毗邻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养鸡场要特别警惕周围的野禽和进入鸡舍采食饲料的野鸟,一旦发现要立即驱赶,同时还应对场内老鼠采取有效的消灭方法,减少其数量,也在鸡舍开口处设置防鸟、防鼠入侵网,破坏“野鸟-老鼠-饲养舍”疫病传播链条的形成。
严格卫生消毒。农村养鸡场无论规模大小,一定要设计规范的消毒程序,做到“外堵内消”。鸡场入口要设置消毒池、鸡舍门口设消毒盆,车辆进出要走消毒池,杜绝一切外人进入,非进不可的,必须消毒后再入内。空舍期至少做喷雾、烧碱泼洒、熏蒸3遍消毒,空舍>15 d以上再进下一批鸡,若上批鸡曾经发生过传染病,建议空舍>30 d再进雏鸡。鸡群2周以后即需选择两种以上的消毒剂交替进行带鸡消毒,每周2~3次,舍外每周1~2次。鸡场最好设置隔离鸡舍,对于巡查中发现的异常鸡或病鸡要及时隔离观察,无饲养价值的鸡及时淘汰,对死鸡要远离鸡舍焚烧或深埋,污水、鸡粪、垫料等废弃物要及时清除出场并做沉淀、发酵、堆肥等无害化处理。
科学免疫接种。在当前禽流感多发、易发的背景下,科学开展免疫接种是预防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鸡群免疫程序应该根据当地疫病流行实际来制定,一般建议江苏地区接种的禽流感疫苗以Re-8为主,最好Re-6、Re-7、Re-8三种疫苗一起免疫;免疫程序安排约在10日龄第1次,约30日龄第2次,开产前第3次,产蛋高峰期后第4次。
合理诊治用药。特殊季节要加强对鸡群的巡查和观察,密切关注鸡群的采食量、饮水量、精神状态、粪便、死亡率,尽早发现问题,对疑似禽流感症状的鸡只要立刻挑出、隔离并联系正规禽病诊断部门予以确诊,用药要快,药量要足,疗程要够。另外,对尚未感染相邻鸡舍做针对性疫苗或抗体的紧急接种,并做好隔离封锁。
疫情报告。上报养鸡场一旦确定本场发生禽流感疫情,千万不能随意丢弃甚至私自售卖鸡只。一定要履行重大动物疫情报告程序,在第一时间上报所在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做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管理条例,对于瞒报、漏报和缓报者需承担相应责任或处罚。
总之,冬春季是养鸡场防控禽流感的关键时期,养殖户需要提高认识,从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环境控制和强化疫苗免疫等各个环节进行禽流感的综合防控,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存在漏洞都会大大增加鸡群染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