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猪临床常见病原体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
2018-03-19曹百荣
曹百荣
(吕梁市临县招贤畜牧兽医站,山西 临县 033200)
本文介绍五种猪临床常见病原体及其危害,探讨了这些猪病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临床常见猪病病原体的生理特性及其危害
猪瘟病毒及其危害:猪瘟病又名猪霍乱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一类猪烈性转染性疾病,被我国列为猪一类传染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猪瘟病毒(CSFV),遗传物质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其病毒呈球形,具有囊膜结构。猪瘟病毒属为黄病毒科的瘟病毒属。通过流行性病学调查以及基因的序列分析,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是主基因2型猪瘟病毒,流行特点有较大的变化,其临床症状难以与其他猪病区分。最重要的是此类猪瘟病毒是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传染源,会造成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所产仔猪的免疫耐受现象。
猪圆环病毒及其危害: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猪圆环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环状的DNA,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一种动物病毒。根据病毒基因序列和致病性、毒力,PCV可分为PCV-1和PCV-2两个血清型。PCV-2存在致病性,PCV-1则无致病性。研究表明,PCV-2病毒既可以水平传播,又可以垂直传播,PCV-2感染可损害机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力低下。还常和其他猪病原体引发混合感染和继发疾病,引起的疾病在大范围内的爆发和大流行,如猪瘟病毒、蓝耳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
猪蓝耳病毒及其危害: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类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猪蓝耳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引起成年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病变。PRRSV病毒呈球形,外有囊膜包裹,遗传物质为单股正链的RNA。根据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性,PRRSV病毒可分为两个基因型,分别是北美洲型毒株和欧洲型毒株。目前,我国发病猪群有美洲型和欧洲型并存的态势,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其危害: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TGEV病毒粒子呈多变性,有囊膜结构,遗传物质为单股正链RNA,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猪为TGEV的主要易感动物,感染后死亡率可达100%。PRCV的出现和快速传播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水疱性口炎病毒及其危害:水泡性口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股负链RNA,增殖极为迅速,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类疾病。水疱性口炎可感染动物多个部位,感染部位会出现水泡和溃疡,临床症状和口蹄疫极为相似。水疱性口炎还可以通过被感染动物传染人,引发人的疾病,因此被我国列为列为进境动物二类传染病。从流行病角度分析,飞沫传播、蚊虫叮咬等是水疱性口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且该病多呈季节性爆发,夏季至秋末为多发期。人在感染后,会出现似于急性感冒的症状,在抵抗力弱的人群中,还可能出现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引起继发的感染甚至死亡。
2 临床检测诊断方法探讨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此方法是目前常用的临床病原体检测方法,具备很高的准确性。猪病病原菌一般包括病毒、细菌及支原体等,可选择组织上清或者血清接种相应的敏感细胞进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此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在疫病的诊断广泛应用。此法是一种通过体外酶促反应,从而合成特异的DNA片段的方法。多重PCR是在常规的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高效性和目的性,可实现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检测,为临床检测提供更多、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信息。但是该技术无法彻底摆脱假阳性的问题。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此法目前应用技术相对成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在疫病的检测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其原理通常是将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中,然后加入一级检测抗体,形成一个抗原抗体的复合物形式。然而,此法无法区分自然感染或系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抗体,容易发生误识。
环介导等温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是一种新的基因诊断技术,是目前灵敏度就较高的检测技术之一。环介导等温扩增临床使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且操作十分简单。但是该技术一个重大缺点在于假阳性问题比较严重,且该方法不能满足现行混合疫病监测的需求。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又称DNA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性、准确性、快速简便的优点。但是芯片的信号有范围的,会带来相对的误差,且成本较为高昂。
3 结论
我国是个生猪养殖大国,生猪出栏率居世界第一。然而,近年来猪病感染向多种类型病原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趋势发展,不仅极大的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其危害及检测方法的研究不仅对于猪病病原体的检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推进人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