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对策研究

2018-03-19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18期
关键词:授权量专利申请科技成果

年 艳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1 知识产权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1.1 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1.1.1 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统计显示,2017年浙江省专利申请量达到377 115件,专利授权量达到213 805件,其中发明专业申请量98 97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8 742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19.67件,居全国第四;PTC国际专利申请量1 196件;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54.5万件,居全国第二;马德里体系国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到4 972件;驰名商标总数达到611件;著作权登记量21 005件,育成重大农作物新品种25个。专利授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3种。其中发明专利的创造水平及科技含量最高、审查程序最严、质量最有保证。相关资料显示:浙江外观设计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发明专利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三种专利的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局面,这表明浙江省专利质量在不断提升。

1.1.2 知识产权保护稳步推进

2017年11月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2017年,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局系统立案查处专利违法案件13 397起,同比增长16.3%。2016年,杭州海关供给查扣侵权物品7 732批次,涉及货物、物品数量436.01万件,其中邮递渠道侵权物品7 267批次,涉及物品数量共16 756件,同比增长32.92%,成果保护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58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运用大数据成功查获的全国首起互联网跨境出口侵权案件,各项执法数据均居于全国海关前列。

1.2 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关系剖析

2017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1 768亿元,环比增长7.8%。通过整理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整理出2009—2017年这9年期间浙江省GDP以及专利相关数据,利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复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为0.963 7,在α=0.05的条件下P值为0.000 4,通过了显著性检验。GDP和专利授权量的相关系数为0.896,GDP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的相关系数为0.948。通过数据对比,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有持续促进作用。所以,为促进浙江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须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创新与运用,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GDP与专利量

2 现阶段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产权创造数量不足

2017年,来自中国的专利合作协定(PCT)申请量达到4.89万件,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也是唯一一个PCT专利申请数量两位数增长(13.4%)的国家。但这48 882件里面只有1 196件来自浙江,占2.45%,全国排名第一的省份广东省,2017年PCT申请量达到2.68万件,占全国总量56.49%。从浙江省申请专利的人均占有数量来看,2017年浙江每万人口的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67件,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8件,但较同期日本的129.1件、韩国的45.8件、美国的43.5件仍有明显差距。这些数据说明仅从数量上来说,专利数量增长仍需大力提升。

2.2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够

浙江省2017年在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占26.25%,实用新型专利占50.75%,外观设计专利占23%。在专利授权量中,发明专利占13.44%,实用新型专利占53.47%,外观设计专利占33.09%。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创造力水平和科技含量是最高的,从上页表1中可以看到省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一直在上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三种专利比重的上升,这都显示了浙江省专利结构的优化,但通过数据对比: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比例达26%,发明专利授权量只占到13%,这说明浙江省专利结构水平还属于低质量水平,专利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2.3 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度不高

2017年浙江省专利质押融资总额96.77亿元,较2016年有大幅度提升,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构建了一条专属金融服务渠道,促进知识产权的转换,但浙江知识产权与产业结合不深、与经济融合不够。一般而言,维持时间长的专利,说明其创造经济效益时间长,市场价值高。《2014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在5年以上的占49.2%,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89.1%,有效期超过10年的只占7.6%,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32.8%,也就是说国内有效期超过10年的不到一成,而国外超过三成维持年限超过10年。

根据《2016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显示,阻碍企业和个人从技术创新活动中获得收益的原因,内外资企业排名第一的原因是“不能有效地阻止其他市场主体模仿自己的技术创新”,41%的内资企业表示缺乏有效融资渠道,53.8%的个人因“从技术成果获得专利到生产出专利产品还需一段很长距离要走”而受阻,36.3%的调查者表示“专利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找到销路”。所以虽然浙江省知识产权多向指标排在全国前列,但如何促进知识产权转换,为浙江经济增长增强知识产权动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

3 相关政策建议

3.1 创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环境

浙江省要保持先发优势,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强度和执法强度,加强专利管理机关在调处专利纠纷的执法地位、执法手段、执法力度等方面的规定。二是要对侵犯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在法律制裁上实行从重的原则,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三是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跨地区的侵权案件应及时、公正地审理,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

3.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并且逐步增强,要想保持省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优先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3.2.1 保障经费投入

一方面继续扩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产业、企业急需的创新性人才要更加重视科研经费、住房安家费用、医疗社会保障等经费投入,从而增强对人才吸引力,使其对本地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发挥作用,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

3.2.2 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完善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现在许多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计划不能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需求,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需要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加入相应知识模块,并提供实践机会,使人才能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重视知识产权人员培训工作,包括探索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总监和专利运营职业经理人培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

3.3 发展壮大知识产权服务业

我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2017年《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始施行,这些都为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政府应进一步突出其在知识产权转化过程中的引导功能。

3.3.1 完善技术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

鼓励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产权价值商业化快速实现的利益模式和转移平台,通过提供信息、技术价值评估、商业化技术开发支持、融资合作等全面系统的支持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浙江的经济增长增强知识产权动力。通过技术平台交易,能实现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以此来保障双方都能够获得市场收益,激励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并向生产力转化。在鼓励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同时研究制定“浙江省专利代理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开展专利代理质量管理规范贯标试点工作,提升专利代理机构质量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专利转化成功的中介机构和服务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同时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以此促进专利转化。

3.3.2 提高对专利转化的金融支持力度

2017年浙江省专利申请人类型为企业的占到69.02%,所以浙江省有必要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研究,通过制定实施财政、金融、担保等方面的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的贷款门槛,解决融资需求旺盛和金融机构的慎贷惜贷之间存在不平衡。另外当地政府可以适当减免高新技术产品的税收,在政府财政、社会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保险机构等方面合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展开,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弥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成果转化在资金、风险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有序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授权量专利申请科技成果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12月)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3月)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