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疯狂开店致缺钱或迫切上市融资
2018-03-19邸凌月
本刊记者 邸凌月
近日,海底捞国际控股(以下简称“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募集资金中,约60%港元将用于自2018年-2020年的部分扩充计划提供资金、约20%港元将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约15%港元将用于偿还招商银行和花旗银行的融资、约5%港元将用作营运资金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记者注意到,海底捞2015-2017年在加速布局,尤其在2017年新开门店98家,数量几乎是2016年的三倍,而这也给其带来了资金面的压力,使得其迫切上市融资。另外,对于餐饮类公司来说,更重要的卫生红线能否坚守还是未知数,在北京某店后厨被曝出极差的卫生条件后,2017年、2018年海底捞新加坡店也因为卫生问题而被暂停营业。
疯狂开店资金链趋紧
公司2015-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57.57亿元、78.08亿元和106.37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4.12亿元、9.78亿元和11.94亿元。
同期也正是海底捞的快速扩张期,2015-2017年海底捞餐厅数量分别为146家、176家和273家,同期分别新开36家、32家、98家,2017年新店数量几乎是2016年的三倍,而2018年,海底捞的目标是新开180至200家新餐厅。
不过,加速开店也使得海底捞的资金链面临压力,据记录,海底捞2015年-2017年底银行结余分别为1.58亿元、4.07亿元和2.82亿元,手头现金分别为0.23亿元、0.14亿元和0.13亿元,均在减少;同时,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在2016年达到14.14亿元以后迅速掉头减少。
除了现金层面,海底捞在2017年负债中的应付关联方款项同比增加近5倍,为120.26亿元,到了2018年一季度,该值仍为105.67亿元,借款也比2017年底增加20%,为4.2亿元。
对于这种情况,小小金融CEO刘小峰向记者表示,海底捞疯狂开店,是因为其火锅店本身经营层面表现不错,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比大多数餐厅的时间快。不过,加大开店的规模将导致海底捞的资金压力逐年增加,对其资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海底捞后续在融资层面受阻,很有可能会对公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这或许给海底捞为何在这个时点上市找到了比较合适的理由,更何况火锅餐厅市场高度分散,中国火锅餐厅市场的前五大经营者仅占总市场份额的5.5%。另外,随着大龙燚、小龙坎、小郡肝等同质化产品的出现,海底捞急速扩张也是想抢占市场。
卫生红线能否坚守?
餐饮类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卫生问题,海底捞此前被北京一家报纸于2017年8月25日报道,发现位于北京的两家餐厅的经营有卫生问题,视频显示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一名工人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这与海底捞高品质的服务形成了表里不一的巨大反差。
确实,海底捞的危机公关做的备受称赞,并对涉事门店停业整顿、给顾客送出小礼物和打折券拉拢顾客。不过,某从业人员表示,海底捞后厨卫生堪忧并不是一个偶发事件,而是管理上的巨大混乱所致。
国内一出,国外在今年也上演卫生事件。海底捞新加坡的一家餐厅因徒手处理食物及销售不洁食品合计被扣12分后,2018年2月10日-23日被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暂停营业两周,并处罚款共计800新加坡元(约相当于人民币3811元)。
2017年,新加坡的另一家餐厅因在可能受到污染的工作地点准备食物而被罚款共计300新加坡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429元)。新加坡法律顾问表示,根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违例记分制度,持牌人于12个月内累积12分或以上将暂扣牌照两周或四周或被撤销,视乎过往暂扣记录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