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维模型的开放科学理论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启示

2018-03-18党洪莉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维模型

党洪莉

摘 要 论文探讨了开放科学的定义,基于开放科学的三维模型剖析其特点,以及图书馆在开放科学环境中的影响和机遇,指出开放科学的目标在于制定出新的研究活动规范,以促进科学技术、学术研究和产业文化的新发展,而开放科学是必然结果。图书馆是开放科学的主要推动者。

关键词 开放科学理论 三维模型 图书馆信息服务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2.006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Open Science Theory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to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Dang Hongli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open science,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open science,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and opportunity of librar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open scienc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goal of open science is to set new norms of research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adem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culture.And open science is an inevitable result.Libraries are the main enablers of open science.

Keywords Open science theory. Three-dimensional mode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0 前言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生产、发布和交流信息的方式,数字媒体降低了各种传递和利用的成本,广泛分享成为可能。从最初的自由软件发展到后来的开放获取、开放数据至今天的开放科学,号召“自由、开放、合作、共享”的开放运动正朝更广更深的程度发展,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对开放科学及其影响的高度重视。开放科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描述了当前正在进行的科研方式的转变,涉及科研人员的合作、知识的共享与科学的组织,对整个科学研究周期及利益相关者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通过提升透明度、开放性、联网程度和合作推动科学发展,使人们从知识共享的角度重新看待科学研究过程。作为科学研究的信息加工组织者和信息管理者,图书馆面临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会。如何在開放科学的环境下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开放共享其信息资源及提供深层次服务,是每个图书馆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 开放科学的定义

2008年,科学共同体起草了开放科学的目标,并发布于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与卫星研讨会联合创办的电子科学政策与技术网站上。目标包括:受资助研究文献的开放存取、受资助研究工具(包括细胞系、动物模型、DNA工具、试剂等) 的有权使用、公共领域受资助研究数据(包括研究数据、数据集、数据库和协议等) 的开放、开放投资的基础设施等[1]。随后,许多学者及各团体纷纷对开放科学的定义进行研讨,但迄今为止,开放科学仍没有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定义“开放科学”为一个让喜欢探究未知世界的各个层次(业余的或者专业的)的社会群体接近科学研究、科学数据和科学传播这一运动的综合性术语,它包括诸如开放研究、开放存取运动、鼓励科学家实行开放笔记本科学(open notebook science) 以及一般性的让科学知识发布和交流变得更加容易的实践[2]。Alessandro D认为,开放科学是一种科学知识的生产方法,它通过开放并公开传播科学成果,以让科学共同体共同参与修正[3]。英国皇家学会把开放科学定义为科学出版的开放获取和有效传播内容的开放数据(可访问性、可评估性、可解读性、可使用性) 组合[4]。圣母大学Dan Gezelter教授认为,开放科学包含四个方面[5]:公开实验方法、观察记录、收集的数据,使之透明化;公众能自由获取和重复利用科学数据;科学交流的可参与性和公开化;基于网络工具进行科研合作。

从目标和内容来看,开放科学涉及广泛,不仅包括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标注、开放实验室、开放式研究与合作、开放笔记本,还包括科学博客的广泛使用、大规模数据获取所带来的数据密集型科研以及公民科学等。从特点方面,我们可以从Lyon的三维模型来更好的理解开放科学。

2 Lyon建立的开放科学三维模型

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的Liz Lyon博士在2009年构建的开放科学模型有两个正交轴:“获取”(Access)和“参与”(Participation)。“获取”维度强调(自由)定位和检索文章的能力,范围从付费订阅的同行评审期刊之类的封闭来源,到诸如D-Scholarship的开放获取机构库。Corrall和Pinfield[6]对 “获取”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了“开放”类型学(开放内容、开放发展、开放基础设施),并在高等教育和研究中获得了较高的一致性。“参与”维度主要指研究合作程度,范围从个体研究者到专业研究团队,再到公民科学。公民科学是公众广泛参与的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合作,范围涵盖科学问题探索、新技术发展、数据收集与分析等。Lyon 和Beaton [7]随后从图书馆的角度再次对“参与”维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公民科学的动机、教育和技能发展回顾,认为需要更多的图书馆员参与进来获得教育机会,同时这对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也是个机会。

大数据时代,“透明度”和“可再现性”在跨学科环境里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项目越发要求研究项目的透明性,要求公开数据、公开过程、公开结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7年颁布的《OECD关于公共资助的研究数据获取的原则与指南》(OECD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from Public Funding )[8]指出,研究数据、产生数据的组织信息、数据文档应当公开透明,有关数据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美国国家卫生院(Nal insthtutes of HealthNIH)[9]进一步解释了“完全透明地报告实验细节,以便其他人可以复制和扩展研究”。在这种环境下,Lyon把开放科学的二维模型扩展到包括“透明度”在内的三维模型(图1)。

图1 开放科学的三维模型(Liz Lyon绘制)

在Lyon的新三维模型中,新增了“透明度”维度。“透明度”可以看成是研究过程中不同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行为与实践的结合及与再现性的结果。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透明度和公开性促进委员会(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Promotion,TOP)在Science上公布了进一步加强科研透明度和可重现性的八条新准则[10]。这八个标准相辅相成,涉及了论文发表的各个方面,均体现了透明度、公开性和再现性。同时,各个标准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比如“数据透明”,该标准考察研究者是否提供研究的原始数据,以便其他研究者可以仔细检查研究成果是否与数据相契合。数据透明的第一级要求作者在论文中说明原始数据是否可以查阅,如果可以的话要注明哪里可查阅——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研究者想发布一个不带原始数据的研究,则至少要明确表明他(她)不会分享数据。而要符合更加严格的第三级,数据必须发布在一个可信的第三方处,数据分析需要被另外的研究者重现,之后研究才可以发表。2015年的癌症生物学领域重现性项目(Reproducibility Project:Cancer Biology)就是一项旨在推进学术透明的项目。

3 图书馆在开放科学环境中的影响和机遇

图书馆是开放科学的相关利益者之一,也是主要推动者之一。图书馆在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中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实践、研究资源和工具不断开放,传统的以出版物为基础的模式被部分替代,新的开放环境以研究数据、数字研究工具、社交媒体和合作平台为特征。书馆不仅要从技术上应对这种挑战,还要从文化和态度上适应这种变化。努力学习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参与开放科学是每个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Keskatilo认为开放科学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11]:图书馆对开放出版的作用,开放对图书馆馆藏和信息服务的影响,数据研究和方法的兴起。结合Lyon开放科学三维模型的 “开放”“参与”“透明”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书馆在开放科学环境中面临的影响和机遇。

3.1 开放获取信息和服务

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是把信息提供给那些需要信息的、通过信息传播增加知识并进行创新的群体。作為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图书馆有义务带头参与开放获取。因此Martell[12]指出:访问范式已经取代了自1970年以来形成的所有权模式。而电子资源的普及也验证了这点。

Arunachalam[13]倡导,信息专业人员可以在各自的领域采取行动,捍卫推动开放获取运动的主导地位。机构存储库正是近年来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推动开放获取的新举措之一。知识库通过收集并保存单个或数个机构共同体的知识资源,通过开放的存取机制与其他库建立互操作关系,通过标准化的元数据描述机制纳入各种检索工具中,在学术交流体系改革的诸要素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即扩大对研究资源的存取能力和减少期刊的垄断性[14]。通过向研究人员宣传推广机构库,使研究人员了解同行的研究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面,图书馆自身也达到了促进信息及服务的免费获取目的。科研人员重新掌握学术交流中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出版商在学术交流中的参与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遏制期刊价格上涨的势头,增强图书馆经济自救的能力。在机构库的发展方面,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替代计量工具、可视化工具等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图书馆为研究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加速学术发现进程,从而拉动新一轮的开放科学活动。

3.2 参与开放出版、主导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馆在促进共享特别是开放获取方面投入了大量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开放获取出版物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率,但是开放获取的观念已经被认可且渐趋推广,所以开放运动仍在持续且不断深化。《数字时代的大学出版》 (University publishing in a digital age)[15]和《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学术出版的新选项》(Research 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s: new options for university publishing)[16]的发表是图书馆推动开放运动深化的重要代表,报告指出:出版是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新兴学术图书馆的核心功能。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ARL) 的一项调查发现[17],美国有371家同行评审的期刊是由研究图书馆创办,一些没有加入ARL的小型图书馆也参与了出版。Cathrine Harboe Ree[18]宣称“大学图书馆向出版商的转变是传统学术出版的角色补充,……图书馆有实力进入出版领域。” BioMed Central提倡开放获取出版,以增加科研和学术交流的透明度,促进数据共享的Panton原则发展。

不论是图书馆与大学出版社合作,还是图书馆单独成立出版社或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合作中引入第三方,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均与纸刊数字化、机构知识库、数字化保存等紧密结合在一起。Bankier和Perciali[19]认为,学术图书馆通过上传科研产出到机构库成为替代出版商。在编辑看来,图书馆出版模式较传统出版有更多的好处:读者免费获取(通过图书馆的网站),廉价的托管(尽管图书馆必须支付成本),方便的管理(通过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学者对图书馆参与出版也持有积极的态度,愿意与图书馆合作组织出版,并控制出版物质量[20]。

信息素養教育以培养读者信息意识和信息管理能力为目标,旨在培养读者具备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读者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传播知识和开展社会教育历来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图书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会公众能否有意识地主动利用图书馆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信息素养强弱的重要表现。而国民信息素养的强弱又直接关系到科研实力及创新技能,进而影响到国力的强弱。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及训练有素的信息咨询人员的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基地。在对公众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成为主要的承担者。2013年,美国Purdue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不同机构的图书馆员和学科专家参加了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机构(The 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资助的多机构数据信息素养项目,该项目利用一个标准的测量工具对教师和毕业生的数据需求进行评测,并形成不同的指导方法[21]。

3.3 研究数据和方法的开放透明

Lyon开放科学三维模型的第三个特点,该特点从开放获取和参与出版两方面可得到很好的体现。开放获取有助于科研人员进行协作分工和共享数据,使科研人员能够验证已发表的结果,判断实验的可重复性,从而增加科研过程的透明性。大多数图书馆的出版服务非常关注开放获取,如OA政策、OA图书、OA期刊及知识库等。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数据不再是研究人员的特权,越来越多的组织希望利用公共资金共享获得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数据。图书馆也将在研究数据的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了长期保存管理外,图书馆的另一个职责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即对公开研究用的数据进行规划、选择、组织、长期保存和可再利用的一系列过程,为研究数据共享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图书馆员和科研人员更密切的合作,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已从简单的机构存储发展到更多定制服务 [22],而研究人员保存的“隐蔽数据”的可见性也大大提高[23]。

数据引用是支持数据访问、共享和再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数据的引用,可以降低科学数据发现和利用的壁垒,增强数据与出版物的链接也将有利于学术出版形式的创新,同时可以促进跨学科研究,降低科研成本,扩展先前的研究成果。而且数据引用对科学的透明性和可重复性也起着关键作用,在生物医学、公共卫生研究和生物学领域尤其如此。

4 结语

开放科学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标在于制定新的研究活动规范,促进科学技术、学术研究和出版文化的新发展。共享、参与和透明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开放科学则是必然结果。在开放科学的大环境中,国际图联2016年6月9日于代表全球图书馆界向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发出呼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科学体系。而原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也呼吁图书馆要站在开放科学运动的前沿[24]。开放科学运动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会。作为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图书馆不仅仅开放共享信息资源,还是出版商、数据监管者、数据服务者……总而言之,图书馆是开放科学的相关利益者,也是主要推动者。

参考文献:

Science Commons. Principles for Open Science[EB/OL].[2015-12-27]. http://sciencecommons.org/resources/readingroom/principles-for-open-science/.

Open science[EB/OL].[2015-12-29].http://en.wikipedia.org/wiki/open_science.

ALESSANDRO D. Collaborative web between open and closed science[EB/OL].[2015-12-27].http://jcom.sissa.it/archive/07/02/Jcom0702(2008)C01.

Royal Society. Science as an open Enterprise[EB/OL]. [2016-01-05]. https://royalsociety.org/~/media/Royal_Society_Content/policy/projects/sape/2012-06-20-SAOE.pdf.

What, exactly, is open science? [EB/OL].[2015-11-05]. http://www.openscience.org/blog/?p=269.

CORRALL S, PINFIELD S. Coherence of “open” initiativ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raming a policy agenda[C].Proceedings of the iConference.2014:293-313.

LYON L, BEATON B. Citizen science, open access, open data, and research inclusivity[C].Proceedings of ALISE Annual Conference, Chicago.2015.

OECD. OECD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from public funding[EB/OL].[2015-09-10].http://www.oecd.org/sti/sci-tech/38500813.pdf.

MIKE LAUER. Scientific rigor in NIH grant applications[EB/OL]. [2016-01-28]. http://nexus.od.nih.gov/all/2016/01/28/scientific-rigor-in-nih-grant-applications/.

BA NOSEK, G ALTER, G C BANKS, et al. Promoting an

open research culture[J].Science,2015,348(6242):

1422-1425.

KESKATILO E. Open science opens up the library. Then National Library of Finland Bulletin[EB/OL].http://blogs.helsinki.fi/natlibfi-bulletin/?page_id=261.

MARTELL C. The absent user: physical use of academic library collections and services continues to decline 1995-2006[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8,34(5):400-407.

ARUNACHALAM S. Indias march towards open access[EB/OL].[2016-12-05]. http://59.160.153.185/library/sites/default/files/India_MArch_towards_Open_Access.pdf.

吳建中.图书馆VS大学库:图书馆战略发展的再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5-8.

BROWN L, GRIFFITHS R, RASCOFF M. University publishing in a digital age [EB/OL].http://www.sr.ithaka.org/research-publications/university-publishing-digital-age/.

HAHN K. Research 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s: new options for university Publishing [EB/OL].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http://www.arl.org/storage/documents/publications/research-library-publishing-services-mar08.pdf.

XIA J. Library publishing as a new model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J].Journal scholarly publishing, 2009,40(4):370-383.

HARBOE-REE C. Just advanced librarianship: the role of academic libraries as publishers[J].Australian Academic & Research Libraries,2007,38(1):15-25.

BANKIER J, PERCIALI I.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rediscovered: what can a university do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J].Serials review,2008,34(1):21-26.

CORRALL S. Designing library for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a network world: an exploratory study[EB/OL].Liber Quarterly. https://libraryconnect.elsevier.com/articles/designing-libraries-research-collaboration-network-world.

CARLSON J, JOHNSTON L, WESTRA B, NICHOLS M. Developing an Understanding of Data Management Education: A Report from the 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ject [EB/OL].[2016-12-05].http://docs.lib.purdue.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12&context=lib_fspres.

R OLENDORF, S KOCH. Beyond the low hanging fruit: data services and archiv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EB/OL].[2017-03-08].https://journals.tdl.org/jodi/index.php/jodi/article/view/5878/5882.

KG AKERS, J A GREEN. Towards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libraries and disciplinary data repositories: a Dryad a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ase study[EB/OL].[2017-03-08].http://www.ijdc.net/index.php/ijdc/article/view/306 .

猜你喜欢

三维模型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矿山虚拟环境三维模型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汽车虚拟驾驶培训系统的设计开发
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矿产资源监管体系建设
基于WebGL的三维物理模型设计与开发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维激光扫描在核电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SolidWorks的零件建模参数化设计应用简析
基于DIMINE软件地质模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