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与防控措施
2018-03-18高凤华郭兴国
高凤华,郭兴国
(1.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绥芬 157300;2.黑龙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哈尔滨 150069)
1 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是该病的病原,尤其是在气候炎热、多雨的季节,还有吸血昆虫滋生繁殖的时间段内感染的情况比较严重,我国每年的6~9 月是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的集中时期。在猪群中几乎所有品种的猪只都对附红细胞体病具有易感性,但是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群体中属于比较高的。通常猪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会有持续3~20 d 的潜伏期,但是感染的潜伏期平均为7 d,感染的猪只大多数都是以隐性感染而存在的。猪只如果舔食断尾、伤口可以传播疾病,或者是猪只间发生殴斗也会直接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公母猪在进行交配的时候同样会造成该病的相互传染。除此之外,蚊子也是可以对附红细胞体病加以传播的重要媒介。如果在免疫注射的时候操作不规范,同一个针头给多只猪使用,必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饲养员在给猪只进行打耳号、断尾、阉割以及外科手术时如果存在消毒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同样都会使附红细胞体病展开传播。一旦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其生产的仔猪也会被垂直感染,成为患猪。
2 临床症状
仔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之后体温会逐渐升高,精神和食欲方面都变差,一般在表现出症状之后的几天内死亡,也有自然康复的可能,但是会变成僵猪。
母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通常都是表现为急性或者是慢性的,通常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并且持续很久,通常在产后3 d就会自愈,但是慢性型病猪机体极度瘦弱,不见发情表现或者出现屡配不孕的情况,如果加之供给猪只的饲料缺乏营养就会同时并发其他疾病,导致病情加重,严重的患猪甚至会有死亡的情况出现。
育肥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之后同样具有高热的表现,耳朵呈现紫红色,有的患猪有便秘的症状,并且排出的粪便中夹杂有黏液,有的病猪排泄的粪便混杂血液,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猪出现行走摇晃的症状,继而发展为后肢麻痹,最终由于患猪体质衰竭而死亡。
3 相关检疫操作
首先需要采取患猪的耳静脉血,然后制作血片,最后进行镜检。最终可以给出结果的判断:如果红细胞呈圆饼状并且表明光滑,均匀分布,而且静止不动,则表明并没有感染。但是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红细胞形状有齿轮状、星状、雪花状等,而且这些红细胞的共同特点是持续滚动、抖动、颤动,并且进行非常缓慢的移动,所以这些细胞的位置不停的发生变化。镜检发现红细胞的数量越多,则证明猪只感染的情况越严重。
4 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发现患猪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根据多年的林场经验可知,附红细胞体对贝妮尔和四环素类药物相对更加敏感,所以生产中可以着重使用这类药物治疗患猪。临床中可以采取贝尼尔8~10 mg·kg-1使用,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成5%药液后进行深部肌肉注射,1次·d-1,连续使用2~3 d。四环素类药,肌肉注射0.1 mL·kg-1,1次·d-1,连续使用3~5 d。四环素在饲料中添加100 mg·kg-1,或者添加2%的土霉素粉,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5~7 d。如果病猪症状严重、体质衰弱,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10%安钠咖5~10 mL、2.5%维生素C 10~20 mL。如果病猪伴发有脑炎的症状,还可按照使用说明给患猪使用速眠新和氯丙嗪等,但是一定要控制用药量,切忌药量过大;此外也可采用链霉素注射液,给患病猪只进行分点深部肌肉注射,同时也要控制用药量。如果患猪表现贫血,应该在采用以上药物的同时添加含硒的牲血素。对于有便秘表现的患猪可以投喂硫酸钠,同时添加大黄末,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然后均匀拌在饲料中给患猪投服。
加强饲养管理:日常饲养生产中,应保证猪只采食营养全价的饲料,控制舍内的饲养密度适宜,并且要处理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在每年气候比较炎热的时期,应该重视消灭猪只的体外寄生虫,还要避免蚊蝇、虱等侵害猪只。定期采用强度适中的消毒剂对圈舍展开消毒,尽量消灭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同时还要避免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合理安排猪只的免疫接种和换料等操作,应该分别进行,不可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开展。此外还应该在猪只的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降低应激刺激对猪只造成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