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新型工业化“组合拳”
——瓮安经开区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快产业转型

2018-03-18刘锐

当代贵州 2018年44期
关键词:瓮安组合拳开区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刘锐

2012年被批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黔南国家磷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5年被认定为贵州省第一批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2015年9月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

2011年以来,共入驻企业232户,投产143户,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0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3.3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61.97亿元;实现税收74.77亿元;累计就业15252人。一路行来,瓮安经济开发区步履铿锵,硕果累累。

黔南州委常委、瓮安县委书记、瓮安经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文强说:“在大力发展磷化工产业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工业经济的加速发展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在瓮安经开区,一批批磷化工骨干企业先后落地生根,工业产品从原材料粗加工到精深加工和配套加工转变。磷化工技术创新能力也在国内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资源得天独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瓮安经开区的发展不再“千篇一律”。

2016年,经开区扩展发展磷煤电、能源、铝工业产业,形成了“矿山开采区、基础工业区、精细化工区、配套产业区、仓储物流区、产城互动区、临港工业区”八大功能区融合发展的现代工业立体空间布局,规划总投资在450亿元以上,规划产值1149亿元。

资源得天独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瓮安经开区的发展不再“千篇一律”。图为瓮安经济开发区金正大公司外景。(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除了引进磷及磷化工产业,还招商一批煤及煤化工、铝工业、建材、物流、轻工、冶金、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落户。2018年上半年,经开区新增入园企业1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9.5亿元;完成签约项目18个,签约资金45亿元。

目前,经开区有金正大、芭田等企业249家,规模以上企业79家,一条以煤电磷为主导,轻工、建材为一体的综合循环发展产业链条正完美衔接,一座绿色生态的产业新城正拔地而起。

发展和生态怎么融合?绿色园区怎么打造?这是瓮安经开区一路行来的思考。

“我们园区从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生产等方面来开展绿色园区的建设。”瓮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杰说。

据介绍,经开区形成了“一轴、二心、七区”的绿色空间结构,配套在园区南部和北部区域各布置一个物流中心,北部外侧的深山丘地带布置渣场,中部及北部各布置一个生态公园,突出园区的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特色。同时,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以及对重点企业进行绿色化改造。此外,大力推进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编制了绿色园区发展规划,实施了一系列创建绿色园区的改造项目。

2017年底,经开区建成11个城乡污水处理厂(站)和工业园区日处理3万吨工业(总磷)污水处理厂,城乡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实施重点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方案50项,创建了不少于15家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实现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以上。

猜你喜欢

瓮安组合拳开区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打好“组合拳” 书写新答卷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瓮安:“体旅融合”新路径
党建引领
“组合拳”中出效益
朱共山的光伏组合拳
瓮安,打造黔中经济增长极——专访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瓮安县委书记蒋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