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交通格局发展“节点”经济
——昌明经开区融入“一带一路”促进产业升级

2018-03-18袁绍阳

当代贵州 2018年44期
关键词:昌明陆港开发区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袁绍阳

近年来,贵定县积极构建“大交通”格局,并以昌明镇为重要抓手,全力建设发展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贵州(昌明)国际陆港,打造“节点”经济。

10月8日,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举行2018年产业大招商秋季攻势行动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订了总投资额为4亿元的9个工业项目,这也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贵定昌明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昌明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依托“六铁两高一航空”的交通区位优势,贵州(昌明)国际陆港、老干妈油制辣椒产业园、香港百卓鞋业、贵定南铁路物流基地、天福茶旅综合一体化、皇冠陶瓷、贵定南1013万吨铁路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开创了昌明招大引强的历史新纪录。

2017年度,昌明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5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51.15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实现103.6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3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9.21亿元,完成税收上缴26.7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10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3010万美元。累计就业13648人,新增就业人数2087人。累计入驻企业193户,其中投产企业149户,达产企业61户。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贵定县积极构建“大交通”格局,并以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为重要载体,全力建设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开发区,打造“节点”经济。

建设伊始,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就被黔南州定位为黔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作为川贵广—南亚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将通过铁路向南延伸至珠海港,进而与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实现互联互通,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还可向北延伸至四川遂宁,接入甘肃兰州,打通北上南下的物流快捷通道,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贵州(昌明)国际陆港整体规划占地面积3800亩,其中一期工程设有8个主体功能区,以及国际交易品展示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和大通关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提供跨省、跨国商贸综合服务的重要平台。

同时,按照贵定县委、县政府的定位,贵州(昌明)国际陆港提出了“走南闯北、承东接西”的规划布局。走南,即打通南边的珠海港、广州港、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闯北,与北边的遂宁港、兰州港、哈密港、喀什港紧密联系。承东接西,与珠三角、长三角、华中等相结合。围绕陆港和产业相结合,开发区还将延伸发展相关产业,包括陆港与商贸相结合、陆港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陆港和服务业相结合等。具体包括冷链市场、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建设陆港小镇,发展工业旅游,等等。

在规划开发区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昌明开发区按照“产业布局三不准”原则,坚决不引进有污染、高能耗、低端制造企业,大力发展物流配套、高新技术、智慧物流、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人才引进方面,重点引进熟练通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方面的人才,与珠海港、广州港紧密联系,解决本地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夯实跨越发展根基

昌明开发区坚决不引进有污染、高能耗、低端制造企业,大力发展物流配套、高新技术、智慧物流、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图为贵定县昌明省级经济开发区大数据中心。(贵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7年,昌明经济开发区在完善开发区核心区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建设和开发的范围延伸到10平方公里之外,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加快推进道路、电力、燃气、给水、排水、光纤、通讯等配套要素建设,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实现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全覆盖,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在已建成的开发区1至7号路、高铁大道、滨河路等骨架路网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开发区配套路网;完成昌明三星及四星级酒店、湿地公园、商业住宅、美食街、幼儿园、医院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开发区的硬件日臻完善。昌明也从五年前没有一条高标准市政干道、没有一家规模工业企业的传统农业乡镇逐步转型。

同时,制定了《昌明经济开发区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重点特色园区提质发展三年行动纲要,并积极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程。2017年,开发区梳理核心区28块可利用开发的土地资源进行储备,共计7100余亩;完成租用标准化厂房的陶氏塑胶、贵能电器、永兴隆科技、光速轻骑摩托、博裕科技等企业清退,回收厂房21467平方米;完成格力重工、威斯特的回购,回收闲置土地112.1亩。2017年度,开发区已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57.26亿元,融信天利重工、瑞妍日化、龙辰二期等项目实现投产,其余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和推进前期相关工作。

目前,昌明经济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多家工业企业聚集发展、多条开发区干道纵横交错、“九通一平”设施日趋完善的经济开发区。得益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昌明2015年列入了国家62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全省“3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并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卫生镇”等荣誉称号,并在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绩效考评中位列第8位,黔南州第1位。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017年,昌明开发区以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成功引进黔力重工、龙辰集团、水电八局风力塔筒制造等1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集群入驻开发区发展。黔力重工自行研发生产的第一台“贵州制造”塔机,填补了全省塔机行业领域的产业空白。依托海螺水泥、晟扬管道等企业和项目的发展,建材产业已在开发区初具规模,下步将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高新材料、高端生态建材制造产业集群。

烟草、特色食品饮品产业得到大力推进。总投资12.95亿的贵定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60亿元,实现税收3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800余人;以苗姑娘控股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型特色食品饮品企业正不断发展状大,培育出“益肝草”凉茶、“苗姑娘”系列旅游特色食品、“金海雪山”植物饮料、“纯露”系列饮用天然泉水等一批贵州省知名品牌产品。

全力抓好与广东物流协会以及珠海方面协调配合,加快推进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建设。同时,积极与成都铁路局争取昌明扩建的贵定南1013万吨铁路物流基地,紧抓国家对西部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倾斜政策机遇,力争将昌明打造成为建设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特色县的主要区域,成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基地、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的“桥头堡”和“主战场”。

猜你喜欢

昌明陆港开发区
华远陆港 预制菜风头正劲
如东经济开发区及其产业规划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发现、创新、引领、实干
完形填空二则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中西部地区主要陆港协同发展分析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国外陆港发展对沈阳国际陆港建设的启示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