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

2018-03-17杨玉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产学研

杨玉娥

[提要] 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在加快发展,与此相应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现状进行阐述。

关键词:产学研;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16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这一论述进一步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社会、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建立起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创新型人才的含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生产、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合作的双方是学校和企业,两者的结合点是科研,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發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一般会表现出好奇、开放、灵活的个性,具有想象力丰富且富于冒险精神、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等特征。

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不同,并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通过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训练场所,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是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研究现状

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产学研合作教育,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时间。各国都纷纷尝试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并将实践结果形成理论。产学研合作教育将成为21世纪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高校办学模式逐渐由封闭式到开放式,在高校逐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近几年,我国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也逐年增多。

(一)国内研究现状。通过中国知网的查询,“产学研合作教育”及以“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为主题词的文章,从2004年开始数量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已历经十几年的时间。主要研究有:

1、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动因的研究。我国学者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动因有不同的认识。近年的代表有:凌飞(2014)《泰安市农业产学研合作:动因、模式、策略研究》,分析泰安市农业产学研合作的成因与动因,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了泰安市农业产学研合作现状、模式,并借鉴国内外农业产学研合作经验,探索泰安市农业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思路与路径选择,并对泰安市农业产学研合作提出一些可行性政策建议与具体策略;刘继红(2016)《新常态下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的动因与路径》中提出:强化市场发现功能和推动产业化创新是新常态下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的基本目标取向,通过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强化其对产学研合作的源头支撑作用,强化产学研合作的载体建设和人才支撑。

2、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途径按照不同的模式划分:根据不同的目标导向分为: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型合作模式、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主体综合型合作模式;根据合作方式分为:技术转让模式、合作开发模式、共建实体模式;根据不同的主体作用分为:企业主导型合作模式、高校主导型合作模式、共同主导合作模式。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比较早,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展开了多渠道的紧密合作,培养了大量创新型人才。主要研究有:

1、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美国高校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参与到产学研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硅谷模式、MIT模式、建立了合作研究中心模式等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

日本的产学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校与公立及民间科研机构合作科研、合作教育,实质是协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2、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美国、日本等国高校有一套完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美国大学与工业界组建专门机构形成产学研合作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完善的政策导向机制,科研成果共享机制,学院之间良好的互动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集体指导机制。在日本,政府引导推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利用企业和大学的合作,实现大学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把培养学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政策的研究。美国国会于1950年通过了设立“国家科学基金”的法案,鼓励大学与产业界联合申请基金项目,同时对有企业介入投资开发产品的项目实行重点资助。1994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实现了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协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日本提出了“官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2002年日本内阁、经团联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在东京举行了第二届产学官峰会,通过了《推进产学官联合共同宣言》,日本政府拨款2万亿日元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研究都是由最先的潜意识寻找合作对象,尝试中摸索实践,到产生相应理论总结,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动因和人才培养已达成共识。这些研究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学术界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高等教育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实践环节比较薄弱,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后普遍感到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脱节,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进入角色比较缓慢。同时,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未来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势在必行,它必将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深刻影响。如何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机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本文的研究留有空白之处。

三、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现状

20世纪50年代,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就已开展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合作内涵日益拓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旺盛的生命力。从合作组织的领导看,有产学研指导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委员会、董事会、实习领导小组;从合作教育的层次看,有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还有一批继续教育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和成人高校的学生;从合作结合的程度看,有紧密合作、半紧密合作、松散合作。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就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力支持并推进发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促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服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的成效

1、合作意愿加强。近年来,为更好地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稳步、健康发展,企业从加强其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长远角度出发,建立企业科技投入体制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企业从塑造创新型人才考虑,主动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自觉性,并与高校联合,积极向科技、人才找出路。高校则利用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地投入传统管理体制改革之中,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提高与企业合作的实力。

2、合作观念转变。广大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中,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培养企业后备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门通过转变工作职能,制定了鼓励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并推进实施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广大科技人员,也把面向经济建设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密切关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重要内容。总之,各方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识大大提高,合作观念逐步转变,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3、合作层次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合作层次与类型上,开始由简单的工读交替式向联合培养式转变,如合作创办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创立校办企业、合办研究开发人才培训机构、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共建大学科技园;由一次性捐赠、随意性出资向实质性合作、政策性投资转变;由短期松散性、随机合作共建“三结合”联合体向经济技术实体的稳定、长期、紧密型合作以及企业集团、大型企业与高校群体、重点高校的“强强联合”转变。总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合作层次在逐步深化。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不足

1、创新型人才匮乏。受到传统文化体制的冲击,教师只顾着给学生上课,无暇潜心钻研科研,不能很好地通过科研来提高教学,往往将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加之,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创新意识的养成,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造成大多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有的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在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大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教育并未真正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2、合作模式单一。部分高校未能积极地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广泛的合作,没能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导致在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办学模式时,未能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加之,现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实习的时候,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势,未形成企業和高校共赢的局面。

3、高校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国内高校把追求做世界名牌大学作为目标,与美国的高校比前沿的先进技术、SCI论文。高校首先应该做对国家有用的大学,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上面。有学者指出,我国大学未能打破传统的教学体制,教材知识结构陈旧,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时代脱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企业合作热情不高。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理念陈旧,企业以追求以利润为目的,企业管理者注重短期效应,不考虑长远利益,不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愿意投入基础研究,忽视高校更具备基础学科研究的优势。倾向于一旦投入资金,立即希望产出效益,即“短平快”项目。企业对产学研结合认识不足,未能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带来的明显效益,把对学生的培训视为额外负担,增加企业成本,缺少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科学技术逐步以经济建设为主,高等教育也逐步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中,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不少高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也相继建立起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论知识不能取代实践的操作技能,不能直接运用于现实之中,必须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的应用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生提供深入到现实职业中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书本上学不到的实际经验知识。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被国际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经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来。在高等教育界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使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企业部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横向联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虽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仍需借鉴成功的经验,更新理念,探索适合我国的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芦伟.“产学研”合作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数学类本科专业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4.6.

[2]高玉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一体化办学模式[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3]李嘉贤.“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6.4.

[4]王海潮,张兴桃,高贵珍.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途径探索——以宿州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6.1.

[5]李安琦,苗贵松.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维度与路径——20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经验分析[J].职教论坛,2015.35.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