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模式还能走多久
2018-03-17
2017年初,苹果一纸诉状将高通告上美国加州法院,并开始停止支付当季度的专利使用费。苹果和高通的专利大战再度升级,苹果正在努力打造不需要依赖高通的iPhone手机。近期有传闻称,苹果将在今年考虑使用联发科和英特尔合作的调制解调器。
成立近三十年来,高通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在我国建立起一个独特的生态圈,圈子里包含的是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这也是其引以为傲的生存模式。然而政府的监管、过时的收费模式和本土厂商崛起的科技实力等因素,都让其在市场上遭受各种摩擦。
专利堪称高通的“印钞机”
在不同的移动通信时代,通信标准各异。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市场正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过渡到第二代数字蜂窝通信技术的时代,由七位创始人成立的高通大幅改善了当时并不流行的CDMA通信技术的功率問题,最终,挑战了当时具有主导地位的GSM标准,并成功将其商用化。
在公司成立初期,高通汇聚了众多的技术工程师,他们除了埋头于技术发明之外,做了最重要的两件事情,第一,将其CDMA技术提交到美国的标准组织TIA和世界标准组织ITU,申请确立为世界移动通信标准;第二,把CDMA研发过程中涉及的大小技术都申请为专利。标准和专利成为高通日后抵御比自己强大百倍的对手并发展壮大的利器。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三大主流3G通信标准:W-CDMA、TD-CDMA和CDMA2000都离不开CDMA技术的运用,而手握接近4000项相关专利的高通可谓是3G 时代最大的赢家。沿袭了3G时代的优势,4G时代来临之时,高通仍然掌握了相当数量的专利,因此作为全球最大的专利许可收费公司和无线通信芯片制造商,高通依然可以骄傲地宣称,“每一部 3G、4G 手机中,都有我们的发明。”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分析说,如今高通拥有三个主营业务——CDMA技术集团(主要负责研发和销售芯片)、技术授权部门和战略投资业务,其中2/3的利润都来自专利授权。2017年因受苹果拒付专利费影响,利润收到大幅影响,技术授权费为64.45亿美元,占营收贡献也有28.91%。
过时的模式
在前述的高通三大主营业务中,前两项占据了营收的最重要部分,具体到实际交易中,分别可以简单表述为芯片的出售和专利授权费用。其中,后者的交易模式最受关注。
高通在计算授权费用时,使用的参考标准是整机销售的价格。也就是说,即使手机厂商使用的不是高通设计的芯片,但只要芯片里包含了高通专利池里的专利,就要向其付费。而且讨巧的是,这笔钱高通没有向芯片厂商索要,反而是向手机厂商索要,以整机的售价为基数,收取3%到6%的授权费用,且这笔费用“很难逃”。
手机厂商无法绕开3G制式来生产手机,因此不得不承担这笔费用,但他们的怨气也普遍很大。不仅于此,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在微博上“叫板”高通:“一部售价为 799元 的手机和一部 售价为2799元 的手机用到的通信专利技术可能完全一样,后者贵出的 2000 元是因为用了更好的显示屏、更大的内存、更高画质的相机,这些都和高通所拥有的通信技术专利没有关系,为什么高通可以主张后者要比前者多付 2000元 x 65% x 5% = 65元 的专利费?”
另外,高通专利授权费用中还包含了其他厂家的专利,具体的操作是,高通利用自身的专利优势与手机厂商签订合约,此厂商须将自身所持专利免费授权给高通,再由高通来收取专利费,如果有另外的生产商使用该专利,原专利发明厂商就不得向其收取费用。资深电信分析师陈志刚认为,这在本质上会损害国内手机芯片底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底,因为“部分国内公司的举报”,称高通违反了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开出60.88亿元的罚单,创下国内反垄断罚款的历史新高。这次判罚取消了强制的免费反向授权模式,将整机100%作为基数对比修改为65%。这次的整改最显而易见带来的利润在于基数的改变,粗略以每台手机1000元的价格计算,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是 4.52 亿部,假设每台减少 15 元的专利授权费用,能节省超过60亿元。
但是,高通最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以整机价格为基础”收费的模式仍然没有改变。不少分析人士也发现,高通在不同国家接受的反垄断调查,即使接受高额罚款也不愿改变其商业模式。
中国市场的挑战
高通对企业坚持固定的收费模式同时,国内手机厂商“自力更生”的步伐也在加快。
华为从2004年就开始布局芯片自主研发,发展至今已经平稳地跻身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市场。2017年,小米也公布了史上研发周期最长的一款产品——澎湃S1芯片,按照官方说法,其同样定位的是中高端。
摩尔精英CEO张竞扬分析说,高通的芯片产能有限,“给你还是给别人,就决定了你这间公司能不能最先开发新手机,这种状态对于小米这样体量的公司就会觉得不安全,华为也一样。”
眼下,中国企业的机遇可能在5G时代,相比于3G时代,高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也在逐渐减少,这意味着留给中国企业的机会在增加。此外,产业界的气候也在悄然变化。2017年半导体行业的最重磅消息莫过于博通欲凭1300亿美元收购高通,但这其实不是半导体行业近年来第一次的并购潮,半导体行业的垄断集中度在持续增加。这也意味着像高通这样的企业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会被进一步削弱。(据《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