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精准扶贫工作研究

2018-03-17王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广西对策

王瑄

[提要] 我国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做到全部脱贫,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目前比较多的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广西地区通过扶贫政策,利用自身地区优势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成效,但广西作为沿边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扶贫工作中存在不够精确、具有盲目性等问题。本文梳理广西地区扶贫现状,并针对精准扶贫的现有困难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应对方案及解决对策,确保广西地区扶贫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广西;精准扶贫;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16日

当前,全世界都在积极号召解决关于贫困的难题,对于各个国家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而言都已成为十分重视的社会性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扶助贫困地区的工作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至少已减少7亿贫困人民,2013年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做出重要指示,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并在2015年再次强调精准扶贫工作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至此,各级政府均积极响应号召,制定了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规划,在未来几年内踏实做好各地区的各项扶贫工作。

而我国的特困区域一直是扶贫工作中攻坚克难的任务,因大多数贫困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地处偏远山区,社会资源发展有限,尤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结构性差异较大、发展力水平低下等突出问题。针对解决精准扶贫问题的难点,应当集中于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考核这三大部分,并创新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

一、广西地区扶贫工作现状

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贫困人数达到538万人,且地处沿边山区,陷于贫困洼地,与越南相邻,在出行、住房、教育、就业、就医、通信等很多方面都面临巨大困难,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受限的前提下,还具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贫困人民居住分散等特点。不难了解到当地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平均每一个贫困山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500元左右,无集体收入的村落占总贫困村的80%左右,发展在全國之中属严重落后的程度,经济基础也相当薄弱。其次,贫困人口的结构较为复杂,沿边少数民族、妇女幼童、残障人口等各种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导致治贫难度不断增加,脱贫难度很大,无劳动能力的人民造成经济发展的缺口,无法自给自足。另外,贫困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例如卫生厕所几乎没有建设,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电视网络的建设都需要大力发展,人民难以跟外界联系,尚处于自然村落状态。

在国家级的贫困县中,广西占有28个,主要集中于中越边陲以及桂西地区中,贫困人数覆盖于崇左、河池、百色等区域。河池地区的地形地势情况特殊,基本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多山岭且处于边缘地带,以西北部的东风岭、凤凰山和西南部的都阳山、青龙山等为代表,多岩溶,是喀斯特地貌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而百色属于少数民族、革命老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的贫困地区,亟须国家重点进行扶持。

最近几年,通过国家政策的创新,更新支出结构,利用专项资金促进扶贫计划的实施,广西地区财政扶贫机制不断完善,首先落实部门资金机制的建立,整合统筹资金,并大力引入企业投资与市场机制,扶持本地区的整村推进、资金推进以及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又集中建设贫困地区的相关基础设施,使贫困居民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稳步打好区域脱贫基础;其次,广西地区建立了较为明确的财政体系和分配使用机制,增加了对沿边地区、石漠化地区的支付力度,并积极推进区域性生态保护政策,例如生态工程等方面的宣传都对扶贫治贫有一定的帮助。中央财政补助逐年加大,也将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义务教育保障与补助建设,以及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最后,广西于2014年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不断提高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进一步保证国家扶贫资金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效用与力量。

二、广西地区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总体成效值得肯定,但难免因为贫困人数庞大、少数地方官员不务正业、工作实施中遇到实际难以迅速处理的问题等原因,导致扶贫工作量逐渐增大,人们逐渐产生消极情绪,加之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普及度较差、贫困地区面积较广,严重制约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稳步实施,我国需要解决的是将扶贫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个个体的实际瓶颈问题。

(一)贫困人口脱贫难,程度较深,原因较复杂。在广西450多万的贫困人口中,分布在边境山区、革命老区等边缘地带的群众是最难安置和管理的人口之一,因常年基础设施不健全、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地区闭塞、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等原因,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投入最多,脱贫难度最大。贫困农民的劳动力文化素质过低,思想观念十分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守着闲置的土地,不愿加入土地流转,也不愿加入新型产业化经营;养老方式单一,空巢老人生活难以自理,外出务工子女收入低下,不能保证老人的养老经济。这些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和支出水平十分低下,人民或因无收入来源,或因病、残疾,或因教育匮乏,或因缺少劳动力等,致贫原因复杂而多样,程度较深,时间较久远,且多种原因相互覆盖、交织,这些都大大加深了有效扶贫的难度。

(二)精准扶贫对象难以清晰识别。一直以来我国在精准扶贫中采取逐级向下调研的识别方法,了解相关贫困人口的大致情况,再逐层往上汇报给有关扶贫的部门,期间一般通过咨询企业事业单位、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机构获取人群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有关贫困人群的收入支出情况、日常生活开销等,这种较为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判断居民是否属于急需扶贫的对象,因此将制约扶贫的精确程度,也无法切实了解到贫困人民的实际生活情况。

目前,广西地区的贫困户档案建立工作已完成,准贫困人口达到530多万,但在调查工作当中,很多干部与群众都感受到识别的难度,除了有一部分贫困户在档案建立时没有及时审核出来,还有另一部分已脱贫的居民不愿离开被扶持的队伍。第一,不少乡镇的干部工作不认真,组织工作做不到位,干部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否则将造成多名干部在同一家贫困户中调查,且调查出多种结果的现象;还有个别领导干部不经群众开会建议,就宣布和确定贫困对象,靠“走关系”和“人情”等不良方式部署贫困户事宜,有失公允;另外,还因为对贫困人群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使贫困户的参与权和知情权难以准确落实,在统计数据时工作态度敷衍,造成信息不够细致、准确的情况。第二,某些脱贫人口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贫困户能得到保护,获得更多利益,于是在统计贫困人口时没有及时准确地说明实际收入情况,对于扶贫工作的效率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应该多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不能滋生依赖情绪。第三,信息收集工作进行困难,建档还不完善。广西地区信息化的程度较弱,例如易地搬迁工作中,有近十万人本已迁到各个市,后又返回原地生活,却因为户口没能及时转回,也没有将问题上报,导致没能被识别为贫困户,或另一部分的搬迁人民在两地都被认定为贫困户等,出现的情况较为混乱和复杂,使得扶贫资金对扶持的促进效果不大,缺乏针对性。

(三)扶贫地区建设和异地搬迁政策难落实。广西部分地区的区域产业难以发展,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实行产业扶助是十分重要的一种途径,应鼓励当地民众积极投入到自我生产改造中去。近年来,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看来,贫困居民所在地区的产业发展仍然十分缓慢和薄弱,比如短期项目不少,但能坚持增收长效的项目很少,在各类农业项目中缺乏自身特色,重复度过高,未能全面考虑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对于易地搬迁加快脱贫政策上,也存在难以安置的突出情况,新安置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对于贫困人民而言,就业的不稳定性、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活条件较差等问题成为难以真正搬迁的疑虑。而这些贫困户均分布于广西地区的山林石区中,可耕土地贫瘠,石漠化、水土流失使得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更不适合发展区域产业。

(四)扶贫资金有限,易产生消极心理。广西地区贫困人口的地域差异较大,某些贫困户密集的地区,其扶贫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在精准扶贫的资金方面,一部分属于国家财政划分的专项资金,另一部分来源于社会中积极的力量。而这些扶贫资金依然无法支援所有贫困地区,长期的贫穷造成有效社会资源较为稀缺,人民最终分到的扶贫资金,也并不能使贫困情况获得长期缓解,长此以往使贫困人民难以消除消极心理。不难看到的是,资金更应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地区特色产业等方面,应尽量避开将资金直接放到群众手中的方式,还是要从基本入手,不能流于表面。

三、广西地区扶贫工作改进建议

(一)加强本地区精准扶贫的法制化建设。精准扶贫工作依靠制度化和法治化作保障,將有效防止政策开发的短暂性,有助于提高各项具体工作的效率,在促进就业、易地搬迁、医疗养老、产业投资等各个方面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另外,应注重加快对精准扶贫的立法工作,将治贫计划、资金投入、实施对象,以及相关扶贫项目的管理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设置合理的处理措施,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对于广西地区的扶贫政策,只有率先在制度管理上实现预防贫困、识别贫困,才能在今后的扶贫中切实帮助人民脱贫,以及不再返贫,法制化的程度越高,扶贫的精准度也会越高。

(二)增强信息化建设,鼓励大数据扶贫。通过大数据管理扶贫,广西地区能够在未来优化信息平台,提高扶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不断学习其他地区的信息化管理经验,精准扶贫的数字化发展,有助于社会各项资源的流动和引导,借助网络应用力量确保扶贫工作得到真正落实。

当今电子商务等新方法新路径,如若充分利用和发挥,将大力促进贫困地区生活状况的改变。可考虑增加网络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扶贫工作的数据化和信息化,并不断培养信息人才,努力改善原有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总结因地制宜的新方法,及时结合周边地区的工作经验与模式,逐步攻破扶贫中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包括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本地区特色农产品并积极树立良好品牌,大数据平台的不断完善,有助于人民群众思路的开拓,有利于人才的培育和鼓励就业等问题的处理。

(三)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人民内在动力。广西地区应多方位丰富和创新扶贫的方法和举措,除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改善,更要充分考虑当地具体情况,结合本地特色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在资金分配上适度倾斜,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建设居住地区,稳定生产生活,对于易地搬迁的人民也要全面考虑其搬迁地的特色产业发展,为促进就业和稳定安置,应建立多种特色项目吸引资金,大力建设和宣传区域优势,并支持企业、合作社的多方关注,以带动广西地区整体发展。

此外,要不断激发贫困人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动力。首先,增强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使当地民众有能力进行自我发展,新一批青壮年带领其他人民一起实现脱贫;其次,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的市场竞争力,制定优惠政策奖励开展、参与项目的人民,鼓励多种方式就业。

(四)完善考核评估,重视民主监督意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建立相关评估机制,实现第三方考核评价,例如外聘专家团进行全面评估,以改善贫困人群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帮助减少贫困人口,引导当地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扶贫开发和培养特色产业上,在资金分配方式上采取相应激励措施,首先可将资金按规模和程度等公平分配于贫困人口,其次可根据业绩考核结果,鼓励、保护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到位的、取得好成绩的团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

在此基础上,不断巩固廉政建设政策,改善各级纪检部门的投诉机制,在广西地区开展巡防审查,并在各地建立匿名投诉信箱,设置投诉举报电话,保护群众主体利益,并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以及地方财政约束机制,通过监督和审查完善扶贫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

2020年进入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广西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整合项目资金,如何采取适合当地特色的方式大力促进扶贫工程的建立,如何解决具体的、细小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调整,以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抓住特点,攻坚克难,使精准扶贫政策得到全面实施,最终取得胜利。

主要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2]张静.精准扶贫与地方扶贫立法创新思路[J].人民论坛,2015.26.

[3]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4]沈军.精准扶贫探析——以四川省兴文县为例[J].当代县域经济,2015.10.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广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