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古村落园林景观中意境营造的手法
2018-03-17宁丙乾蒋媛媛
宁丙乾,蒋媛媛
(安徽省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乡村园林景观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优美的乡村园林景观需具备很多的设计因素,要有底蕴深厚的景观意境,这样不仅可以展现出园林景观别具一格的地域背景和文化内涵,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品质和效果。同时也可以丰富游人游览时在精神上的遐想和追求,产生共鸣。
1 徽州古村落、意境的含义
古代徽州位于现今安徽省南部地区,包括如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歙县,宣城市绩溪县以及江西省婺源县等区域。通常意义上的徽州古村落,指的是对处于上述地区中的古代村落的统称。这些村落大都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所处地理环境,一般都位于山体的顶部、山腰或四面环山的盆地中,有着与世隔绝、世外桃源的感触;二是有着相同的历史来源背景,主要是受到古代徽商帮派的影响,在村落布局、风水布置、人文内涵等方面都体现出商人故乡的气息;三是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即古代徽州文化,受到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这些村落在建筑形式、人文思想、起居饮食、地方方言、村容村貌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意境是艺术作品带给观赏者的一种境界和情调,这种境界超越了艺术作品本身带给观赏者的视觉感受,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情感里的共鸣。一处优美的园林艺术作品,也是如此。往往是造园者通过园林艺术创作的形式,将自己对艺术、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认知融入于园林景象之中,从而使得自己的思想能够通过园林景象这种形态化的元素中表达出来,使得游人在深处园林景观之中能够产生触景生情和情景交融的景象,拓展了园林景观的范畴,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涵。
2 徽州古村落园林景观中意境营造的手法
2.1 因地制宜,体现地域性景观意境
受到历史文化、徽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古代徽州推崇朱程理学、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等文化思想,在古村落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通常会按照因此制宜,崇尚自然的原则,充分原有的丘陵地形地貌和植物树种,最大限度地模拟、融入自然,以打造出极具地域性意境、皖南特色风韵明显的徽州园林风格。
2.2 借物抒情,体现寓意性景观意境
由此及彼,触景生情,充分展现出构园要素的人文寓意,是徽州古村落园林景观意境营造的手法之一。例如黄山市西溪南古村落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栽植了当地土生土长的竹类植物—毛竹。毛竹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寓意着坚忍不拔、刚正不阿,乃“岁寒三友”之一。通过成片毛竹林的栽植,不经丰富了植物景观效果,也展现出徽州古村落寓意性景观意境营造的特点。
2.3 楹联题记,体现文化性景观意境
我国古代园林艺术除了具备“巧夺天工”的造园技术手法,还体现出人文历史气息浓郁的诗画文学气息。徽州古村落园林亦是如此,常常通过引用徽州文化中的诗词文章、楹联、匾额等途径,接把造园者的思想情绪、世界观和生活经历等传递给游人,表现出园林意境的特殊效果,形成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将古徽州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展现出徽州古村落园林景观独特的意境美。
2.4 虚实结合,体现空间性景观意境
在徽州古村落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常常采用障景、框景、敞景、借景等不同的构景方法改变原有场地空间的分隔和联系,使得园林各布局之间,达到虚实相生的景观意境效果。如一条隔断空间的长廊,便是“实”,廊上开漏窗,便为实中化“虚”,而漏窗又将廊外景色框于其中,虚中见“实”,“虚”“实”结合。
3 结 语
意境是园林景观的精神属性,是园林景观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评判标准。园林景观的意境,是把设计者的情感设计意图以园林景观的各个组成要素为载体而展现出来的,使得游人在身处景观之中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景观本身之外的精神境界,激发游览者的思绪遐想,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因此,科学合理地营造园林景观中的意境效果,对于包括徽州古村落园林景观在内的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