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大格局探索
2018-03-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两大阵地,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要坚持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激发基层活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区域化党建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构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基层区域化党建大格局已成为一项崭新的课题。
武汉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探索实践
城市区域化党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这是我们党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对条块之间、体制内外的党建资源进行横向再组织化的一项重大工程,是伴随城市改革发展的产物,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实践创新,是对党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武汉市是全国最早推行区域化党建试点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武汉市主动适应城市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思路,用区域化的新视野、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进行系统谋划,逐步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区域统筹、开放融合”的基层大党建新格局。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重构体制机制,强化街道党工委在区域化党建中的龙头引领地位。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各类党组织全面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通过强化街道党建职责、强化街道统筹能力、强化街道办事效能,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做到“明责、赋权、增能”,着力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二是强化政治功能,推动服务转型,凸显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化党建中的核心主体角色。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入手健全组织网络,着眼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推进社区减负和创新服务机制,降低社区工作者从政务服务的压力,推动党组织到群众身边开展服务,在强化服务功能中彰显政治功能。
三是延伸组织触角,做实网格单元,提升网格管理在区域化党建中的中枢覆盖功能。以社区网格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在党组织领导下,推动投放到基层的各类组织、队伍、资源在网格中有机融合,实现党员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一网打尽”。
四是突出多元共治,强化区域统筹,发挥共驻共建在区域化党建中的整合带动作用。对新出现的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两新”等新兴领域党建,以街道、社区、园区党组织为区域核心,推动区域内各类型党组织共驻共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存在的问题
当前,武汉市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面临诸多实践难题。
(一)行政化路径依赖严重。一是观念仍旧滞后。部分地区没有树立构建区域化党建大格局的理念,对城市基层党建的认识不深,面对城市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缺乏系统研究和积极应对。部分党务工作者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管理退休黨员局限于社区党建,辖区单位的党员没权管、没法管、也没精力管。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只有给街道、社区赋予更大的权力或者让更高的权力主体去推动,才能实现区域化党建。二是方法依然陈旧。部分地区工作方式仍停留在单纯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上,在与驻地单位的联系中,有的街道和社区“求援要求多、服务沟通少”。有的过度依赖行政权力推动党建工作,对传统单位以外的党组织缺乏有效的调动整合手段,如党员回社区报到参加活动依靠的是硬性规定;“两新”组织开展活动主要靠检查督促和资格年审年检等限制手段等。
(二)多元共治存在“有效合作困境”。一是驻区单位主动共建不够。有的习惯了长期以来的条块管理,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联动协调没有充分的认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是“大单位”,对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持消极态度,资源难以共享、优势难以互补。二是“两新”组织党建热情不高。有的强调企业经营盈利多一些,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党建工作薄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三辖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经常参与党建活动的主要是少数老年人,中青年居民和居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较少,党建工作的青春活力不够;参与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出席居民会议、楼院卫生清扫、文体娱乐、养生保健等一般性社区活动,党建活动的形式不够丰富。
(三)公共产品和服务有待提升。一是结构失衡。区域内党建服务单一、同质化倾向严重,一方面产品和服务过剩,另一方面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又不能满足群众有效需求。二是覆盖不足。目前街道、社区设计的联建共享项目主要是服务社区居民和部分小型驻区单位,有的甚至只服务于弱势群体,没有照顾到参与共建的大型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的需求,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形式单一。原有传统做法上的座谈、会议、走访等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和重复,影响力和凝聚力都不够;新兴媒介平台利用率低,与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新兴受众需求和习惯不匹配。
对策和建议
当前区域化党建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下一步要按照“党建引领、区域一体、多元共治”的总体要求,紧盯问题点、难点和痛点,切实增强整体意识、统筹意识、开放意识、协同意识,实现“五个转变”。
(一)找准整合点,进一步推动组织体系由纵向条块领域向横向区域一体转变。进一步推动传统单位、社区及新兴行业等各种党建资源整合,实现区域一体融合发展。一是注重互利共赢。要凝聚思想共识,找准横向整合的利益连接点, 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引导各级组织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二是注重条块结合。要将区域化党建的工作重心由纵向的条条关系转向横向的块块、块条关系,并找到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的交叉点,条条块块双向用力,做好整合互动文章;三是注重共驻共建。建立共驻共建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将共驻共建活动切实开展起来,创新活动形式和方式,推动区域内各级各类组织和辖区单位组织联设、队伍联建、服务联做、平台联用、活动联办、共享共用,把区域内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把区域内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都直接用于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
(二)找准契合点,进一步推动党建公共产品和服务从单一同质化向多元差异化转变。坚持把服务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加精准的措施,提供契合群众需求的服务。一是更新服务理念。转变传统的依靠行政权力主导的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树立服务重于服从、主动而非推动、互惠而非恩惠的区域化党建思维理念;二是健全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健全完善“一站式”“一窗式”服务窗口,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服务;三是优化服务内容。上收部分社区党组织做不了也做不好的公共服务事项,统一由街道服务平台提供“全科服务”,让社区工作者直接到群众身边去,了解群众需求,做有针对性的服务。要扩大“有效供给”,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资源,建立服务项目清单,确保服务资源精准投放、有效下沉;四是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尊重区域内居民多元需求,设计覆盖广、类型多样又极具个性化的党建服务,如注重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手段,对部分党建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向社会开放,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同时,要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各项服务项目要打包下放到社区,由党组织负责落实,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让群众时时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三)找准聚合点,进一步推动区域领导核心从“小马拉大车”向简政放权力量下沉转变。区域化大党建是一个多元主体共治共建共享的合作体系,要将各种党建资源有效聚集起来,就必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强化街道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功能。重点是要做好“加减法”。做加法,主要是加职能,重点是建立健全街道公共服务平台;加力量,重点是增加街道人员编制、财政保障、执法权力等;加手段,重点是赋予街道党组织相应职责职权,加强对职能部门派驻街道工作力量的有效管理。做减法,主要是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和经济考核指标,精简街道内设机构,引导街道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二是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一方面,持续推进社区“松绑减负”改革,增强社区黨组织的服务引领功能。另一方面,要给予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四)找准结合点,进一步推动工作方式方法从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化转变。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区域化党建工作,提高党建的现代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一是畅通上下联系信息渠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整合在一起,建立互联互通的党内网络大数据库,形成区域互动、数据共享、信息互联,构建上级与下级、党组织与群众、可享资源与资源需求无缝对接的桥梁;二是创新党建工作信息化载体。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打破传统党建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党建网站、远程教育网等,探索建立网上党支部,开设网上党课、网上论坛,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APP等新兴媒介组织党员活动,为党建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三是加强网络信息系统整合。推进党建工作、社会管理、服务群众、政务公开等多网融合,建立信息传递、事项办理、督办考核、民情研判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终端系统延伸到街道社区,做到情况动态掌握、诉求及时回应、问题快速处理、服务精准有效。
(五)找准联合点,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格局从党委主唱向多元主体齐心合唱转变。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纵向上需由党委主导科学“引唱”,在横向上需由共治主体协作有序“合唱”,两相结合,相得益彰,最终才能唱出和谐美妙的歌曲。一是健全组织联动体系。从区委到街道、社区,逐级健全党建工作领导或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谋划、分析研判、督促落实;二是健全责任联动体系。市委要担当“战略规划部”的责任,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区委要担当“战区司令部”的责任,推动编制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向街道下沉,切实把权力和资源集中到街道。街道党工委要担当“一线指挥部”的责任,统筹抓好区域内机关、社区、楼宇、园区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要担当“前沿作战部”的责任,以网格党组织为基本“作战单元”,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心中;三是健全制度联动体系。健全党委书记抓党建例会和党建工作调度制度,定期召开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汇报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和创新成果,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逐级建立党建工作通报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制度,推动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