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2018-03-16冯尘
冯尘
陈姐的女儿12岁,品学兼优,但是性格孤僻,讨厌与人发生肢体接触。有次一起过马路,陈姐想牵女儿的手,竟被女儿一下子甩开了。后来陈姐发现,同龄的女孩子都喜欢结伴,而她的女儿却总是踽踽独行。
陈姐夫妇不得已,带她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和女儿聊了几次,初步得出结论:幼时孩子长期生活在思想紧张、精神焦虑的状况下,诱发了肢体接触恐惧症。导致孩子现状的罪魁祸首,竟是父母的严格。
陈姐的女儿一岁多便自己吃饭,上幼儿园起自己洗衣服,和小朋友起冲突只能自己解决。女儿8岁时,有一次回家哭着说:“妈妈,小武欺负我!”陈姐一脸嫌弃:“哭什么,没出息的样子,你自己去解决。”后来,孩子再没为任何事情向她求助过。孩子越长大越顺从,可看上去一点都不快乐,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想起过去对孩子的严格,陈姐后悔不已,然而现在想要孩子敞开心扉,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惯子如杀子,可这里所说的惯,是极端化的娇惯,是毫无原则的宠溺,是纵容孩子去挑战别人和社会的底线,而不是,连最基本的爱和支持都不给。
我的好朋友一一,母亲早亡,又自小家貧。可她身上,完全没有我们想象的自卑、自怨,相反,她很开朗热情。对于家中单亲、贫穷的状况,毫不忌讳,说起来云淡风轻。
有一次,她讲了一件儿时的小事,我听了触动很大。一次她家来了一个亲戚,拿了一包糖。亲戚走后,父亲把糖塞给她,然后带她下地干活。那一整天,她都坐在树下吃糖,后来舌头发疼吃不下了,就把剩下的糖都剥了糖纸泡入水中。父亲收工时,看到她正在拿糖水倒地上吸引蚂蚁,于是嗔怪了一句:“臭丫头,宁愿喂蚂蚁也不知道给我吃一块!”
说这件事时,一一的语气是自责的,她说:“那时我真是不懂事,都不知道主动分一块给爸爸吃。”可她的表情,却格外温暖柔和,似乎回到了过去,变成那个被父亲宠溺着的幸福小孩。
听完那个故事,我忽然找到了一一出身贫苦却能豁达平和的原因。因为“惯”,因为父亲对她的爱,让她的内心丰富而充盈。
孩子,原本就是用来“惯”的。所谓“惯”,是用爱去富养孩子。被惯大的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请多多地“惯”着孩子吧!趁他还小,还需要,还依赖。在爱中长大的人,才会修得一颗平常心。
(摘自有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