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2018-03-16黄秀花王永忠
黄秀花 王永忠
摘要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严重影响林果业及农业生产。该文概述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国白蛾的发生现状、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介绍了近几年的防控对策和总体效果,以期为美国白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白蛾;发生特点;防控对策;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3-0140-01
美国白蛾,又称为美国灯蛾、秋幕蛾等,属于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之一。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杂食性,可为害多种植物,每年以30~50 km的速度自然传播,四季均可随各种货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2012年9月,首次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现美国白蛾,且疫情发生迅速,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且还严重扰民。现结合开发区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总结如下。
1 发生现状
2012年9月3日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镇河套村的养殖场发现美国白蛾疫情,染疫树木共 4株,分别是杏树、李子树、桃树、柳树。发现疫情后,开发区农业发展办公室和大庙镇政府立即采取剪虫枝、集中焚烧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在大黄山镇、徐庄镇的杨树上相继发生危害,2014年在蟠桃花园小区内的樱花树上也发现疫株。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校区均发生了美国白蛾危害。
2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年可繁殖3代。即,第 1 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期为网幕期,6月中旬破网;第 2代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3代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美国白蛾刚产下的卵呈现浅绿色或者浅黄绿色,孵化率很高(高达90%以上,多达100%)。孵化后变为黑色,初孵的幼虫就开始拉网,1~3龄幼虫群居取食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片呈白膜状。从卵到成虫历期15 d左右,天气热的条件下时间缩短,2~3 d为1龄。3龄以后破网,4龄开始分散,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成网幕。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食量大,占全生育期取食量的50%。6龄以上幼虫耐饥饿力达8~12 d,老熟幼虫全身长满白色长毛,下树化蛹。一条蛾子产卵孵化后危害面积可达13.33 hm2。成虫一次飞翔距离100 m之内,喜欢腥臭味[1-2]。
3 危害特点
3.1 食性杂,食量大
美国白蛾可为害300多种植物,其对食物具有选择性,最喜取食臭椿、法桐、杨树。目前,开发区已在杨树、臭椿、法桐、香樟、杏树、桃树、梨树、樱桃、樱花、紫薇、紫荆、重阳木等30多种植物上发现美国白蛾危害。一头幼虫全生育期取食叶片量60 g,约合大型叶片10~15张、小型叶片18~23张。当美国白蛾暴发成灾时,在2~3 d内即可将大量绿色植物叶片吃光,破坏绿化环境。
3.2 繁殖量大,适应性强
一头雌性美国白蛾一次可产卵800~2 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 000万头,最多可达到2亿头以上。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 d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危害。美国白蛾能够在-16 ℃低温和40 ℃高温的环境下生存[3],我国几乎处于其适生区内。
3.3 传播蔓延迅速
2012年,开发区1个乡镇、1个村发现美国白蛾危害,2013 年迅速蔓延到7个乡镇(街道、场)、102个村(居)。截至2014年底,全开发区各个乡镇(街道、场)均发生美国白蛾疫情。
3.4 严重扰民
每年8月上旬是第2代美国白蛾危害最猖狂的时期。幼虫吃光植物叶片时,可随风飘落,密密麻麻到处爬行,进入居民家中、公共场所,严重扰乱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4 防控对策
4.1 加强检疫
美国白蛾主要通过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等人为传播,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对于疫情发生区的林木、果树、苗木花卉等严禁调入。发现有携带美国白蛾相关产品的所在地、交易市场等,应进行严格检疫检查,及时进行除害处理,杜绝美国白蛾疫情进一步扩散。
4.2 人工物理防治
4.2.1 灯光诱杀。美国白蛾的成虫具有趋光性,悬挂杀虫灯可诱杀成虫。一般挂灯间隔以100 m为宜,离地高度2 m以上,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19:00至次日6:00 开灯,并每天清理成虫,可有效降低美国白蛾的基数。
4.2.2 人工剪除卵块、网幕。美国白蛾孵化几个小时就可结网,白色网幕会越来越大,有的长达1~2 m。发现美国白蛾的卵块时,可人工及时摘除带卵块的叶片。美国白蛾3龄前,都在白色网幕内啃食叶片,肉眼容易发现,只要有干树枝、干枯叶片缀合在一起,基本上可判断为美国白蛾危害。每2 d人工检查1次,查有美国白蛾白色网幕,先在树下铺上塑料布等覆盖物,防止幼虫掉出,然后用高枝剪将虫枝剪除,剪掉的卵块及网幕集中收集,再采用焚烧、喷药和深埋等方式进行处理[4]。
4.2.3 绑草把诱蛹、人工挖蛹。美国白蛾化蛹时,寻找树皮缝、土石块下、林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或土壤表层内、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越夏。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1.5 m高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虫口密度大时每隔1周换1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销毁。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可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进行防治,无公害且效果好。
4.2.4 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是一种寄生于美国白蛾蛹的寄生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的营养,从而达到杀死美国白蛾的目的。释放时间为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蜂量可按蜂蛹比3∶1的比例,1 hm2要求放60~75枚大柞蚕,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进行,具体时间为10:00—16:00。把寄生的柞蚕蛹放入牛皮纸折成三角形漏斗中,悬挂在离地面2 m处枝干上,湿度小,利于雌蜂飞行寻找寄主产卵寄生。释放在全区高铁、高速公路两侧的主要通道及成片林等处,能够有效降低美国白蛾虫口密度,不仅防治效果好、防治时间长,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真正做到无公害防治美国白蛾。
4.3 化学防控
4.3.1 车载高扬程弥雾机。近几年,开发区防治美国白蛾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客货车拉载高扬程弥雾机,到各村主干道林网进行全面喷雾。其优点是射程高、速度快,全自动遥控操作方便。在幼虫破网初期用1.8%或2.0%阿维菌素1 500倍液+ 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喷防,防控效果最佳。
4.3.2 烟雾机。主要适于片林,包括面积在0.20~0.33 hm2连片的村庄四旁树、宽7~10 m以上的林带、成片的杨树速生林等。所用药剂及配比为菊酯类∶敌敌畏∶柴油=1∶1∶10,必须选择无风或微风条件下用药,效率高、效果好。
4.3.3 树干注射。树干注射防控技术是将具有内吸作用的化学杀虫剂注入树干,然后药液从注入部位随树液运动扩散,在树木的蒸腾作用下,将注射的药液均匀输送扩散到树体的各部分,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干不同方向打2~3个孔,注入1∶1稀释的吡虫啉等内吸性农药,用药量为8~10 mL/10 cm胸径,注药后用湿泥土封好注药口,防治效果较为显著。
4.3.4 飞机防控。飞机防控是当前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时短、效率高。要选择安全、高效、低毒、对人畜无害、无环境污染的药剂。在低龄幼虫期,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 000~1 5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1 000~2 000倍液防治;幼虫破网后,用0.5%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并加入适量的尿素或食盐作沉降剂,防治效果达95%以上。
5 参考文献
[1] 陈清霖.美国白蛾在美国的生物生态学及其治理研究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17(5):48-52.
[2] 滕玉梅.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13):130.
[3] 张彦龙,武三安,郭文霞,等.中国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8(1):70-77.
[4] 趙铁珍.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