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输出

2018-03-16刘陕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输出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刘陕

摘要:我国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一构想对于中华文化的输出意义重大。“一带一路”进程中的文化输出面临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在文化交流方面消除障碍,提升大国形象,促进文化输出,最终实现地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输出;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073-02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置身其外。在这一背景之下,文化输出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其重要性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主动输出中华文化,我们不仅能够有效保护自身文化,更能够扩大辐射范围,加深影响力度,从而最终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的进程。

而自2013年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文化输出也成为这一倡议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在当代的彰显,也是对外开放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它带来的不仅是沿线国家在经济上的合作,而且是资源上的共享。从文化交流的方面来看,这一构想的提出使得沿线国家在文化方面加强了交流,加深了理解,实现了优势互补,也为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传播的平台,从而更广泛地为世界人民所理解。

一、文化输出的迫切性

“文化输出”这一现象自古有之,但是在近代中国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是在1921年由蔡元培提出的。它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达成某个目的,有意识地主动地将自身的价值观传播,甚至强加给其他国家的过程。它的基础在于文化能够对个体的人、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是一种有效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手段,对综合国力的提高至为关键。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更是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必然带来的是所谓“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巨大鸿沟。反观整个20世纪,中华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虽然这种冲击促使中华文化实现自身的更新,但是我国的文化安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所谓的“弱势文化”,我们的传统主流价值观,甚至于民族文化认同正在逐步丧失其自身特征。而如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曾经保护文化安全的屏障更是不复存在。来势汹汹的“强势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更加直接,影响的范围更加广泛。传统的价值观、民族观正在不断弱化,“文化主权”受到一定的威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繁荣,这就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平台。然而一方面文化的自卑阻碍了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威胁论”在国际社会甚嚣尘上。那么在这样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中国要重视并加强优质文化的输出。这样不仅能为提高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为经济腾飞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用我们和谐、内敛的文化说服世界,塑造和平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一带一路”进程中“文化输出”面临的挑战

首先,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便是沿线各国的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缺乏共同文化用以加强交流。实现文化输出、文化交流需要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也就是说我们与沿线国家在文化上要有能够产生共鸣的契合点以实现交流。诚然,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当各具特色的文化相遇时,在它们的交流过程中会擦出更为绚烂的火花,形成更加绚丽多姿的文化现象,进而促进各国以及国际间文化的多元发展。但是在文化交流的初始阶段,我们需要一个切入点实现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历史发展、社会制度环境、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差异巨大,缺少的正是能够互相吻合的认知框架。由于缺少这种共同的文化基础,在文化传播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受众必然有不知所云的感觉,而这不仅造成了文化藩篱,使得文化输出无从谈起,更加制约了“一带一路”发展的瓶颈。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之间信任的根基薄弱。“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国家及地区大多数地缘政治环境敏感复杂,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失衡,利益纷争,安全环境恶劣,加之各种相互冲突的宗教文化,使得文化输出缺乏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基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迅速崛起不仅仅使得西方大国恐慌,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所谓的“大国势力”也心怀忌惮,因此中国在输出自身文化的过程中更需倍加谨慎,字斟句酌,避免沿线国家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误会,进而拒绝在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再次,“一带一路”沿线所经过的国家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尽管这些国家中的相当一部分国家的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基础设施缺乏,文化基础设施更是无从谈起。文化教育、交通通信这些文化交流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还都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宏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一带一路”进程中“文化输出”的路径

首先,寻求共性文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的交叉区域。“一带一路”所遭遇的深刻的文化差异是无可避免的客观存在。一方面,我們要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也要寻求各个文化之间的“共同语言”,求同存异。例如沿线国家绝大部分都有过抗击外来侵略谋求国家独立发展的历史,这就使得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反思历史、展望未来发展等问题上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另外,“一带一路”的发展要善于利用宗教资源,沿线国家受宗教影响巨大,佛教、伊斯兰教在这些地区的人民生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两种宗教在中华大地也已经流传千年,尤其是佛教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其兼容并包的思想精髓正是契合了开发“一带一路”的思想主旨。

其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建立互信体系。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不断崛起,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加,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综合国力的提升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担心,甚至将中国视作潜在的敌人加强戒备。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沿线经济,更是要实现文化的交流互信,建立起一个繁荣、稳定、和谐、文明的命运共同体。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要以身作则,在维护地区稳定、实现地区共同繁荣等方面做出表率。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谦虚谨慎,更加要切实理解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感情,尊重不同的宗教习俗和文化传统。

再次,践行互帮互助,援助发展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发展是在一定的国际环境中发生的,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更不能缺少来自外界的帮助。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巨大的飞跃,综合国力全面提高。中国更加有能力承担起国际责任,其国际作用、国际地位正在日益彰显出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谋求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实现地区以及世界的发展。而在支持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固然离不开经济技术的援助,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向不发达国家分享自身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教训。同时,还可以向落后地区及国家输送人才,并且为当地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设施机制。而这些文化与人才的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的发展,更是中国软实力的彰显,这正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它是实现这一倡议的重要手段及路径,而实现中华文化输出也是“一带一路”的意义之一。通过输出我国的文化,可以增进沿线国家与人民对我国的理解、认同及支持,更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提升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11-09.

[2]龚滟.论美国文化输出战略[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杨韶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40.

猜你喜欢

文化输出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高职学生文化失语现象调查与研究
“握拳而立”
张靓颖玩音乐没想着“文化输出”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