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产业链延伸研究
——以大连旅顺口区为例
2018-03-16张冠群
王 恒 张冠群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区域旅游研究中心 辽宁大连 116052)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报告,成为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旅游已从传统观念中的奢侈品向着更加大众化的日用品方向发展。近40年,中国旅游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跨越[2],并持续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正逐步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符合当今“大众旅游”的趋势,人们不再满足于封闭式小旅游而更加渴望开放型的“旅游+”模式,特别是如何能够延伸旅游产业链的问题,已成为业内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2017年5月,旅顺口区完成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工作,争取2年内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鉴于此,本研究从旅顺口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际出发,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发展“旅游+”产业,从延伸完善旅游产业链的角度探讨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思路,借此为旅顺口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起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相关研究概述
(一)全域旅游概念。2016年3月,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3]引起了的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厉新建[4]、吕俊芳[5]、张辉[6]等人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全域旅游的内涵进行了解读。目前,学界对全域旅游的解读基本一致,即认为全域旅游是打破行政界线框定,将区域作为整体进行规划,是资源整合、产品丰富、社区参与、权力协同、产业链延伸的系统旅游[7]。
(二)旅游产业链概念。产业链是由产业中各企业共同组成的一个组织,该组织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依照一定的空间布局及逻辑关系形成互动,以实现服务客户达成增值的目标[8]。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业中优势企业为链核,旅游相关部门间在相应价值创造职能指向下形成的动态链接,是共同向旅游者提供产品时形成的相互协作关系[9]。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产业链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旅游产业链属于旅游产业内部的作用关系,主要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而广义的旅游产业链则涵盖了旅游业与相关行业之间的作用关系。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广泛的行业,与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旅游业的发展应侧重于其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着眼于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
(三)全域旅游产业链。现阶段,有关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产业链的相关研究还少有文献涉及。笔者认为,全域旅游产业链属于广义层次的旅游产业链。目前,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逐步推进,旅游地应不断延伸完善其旅游产业链,坚持“旅游+”,引领项目建设、功能配套、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促进人居环境优化与民生改善。
二、旅游产业链形成与延伸机制
(一)旅游产业链形成机制。按照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的观点,产业链源于社会分工,由交易机制引发产业链组织的深化[10]。而旅游产业链的形成机制则相对复杂。随着旅游产业专业化分工细化,旅游系统组成要素相继出现,各要素间的交易程度持续深入,进而形成旅游产业链。它的形成利于压缩产业壁垒造成的交易成本,进而有利于促进竞争及组织更新,并且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二)旅游产业链延伸机制。旅游产业链是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而形成的产业结构与时空布局关系引发的链条式产业关联形态,其产业链的延伸是此种关联的拓展[11]。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专业化分工,进而提升交易程度,促进高级别产业链形成,使得产业链继续拓展[9],其延伸机制见图1。
图1 旅游产业链延伸机制
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产品消费四大链核。旅游产品由设计、生产、销售直至消费,旅游规划者再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更新设计,从而形成闭合循环产业链。在旅游产业链中,每个链核都能延伸出一些新的分支,向其他产业不断延伸,促使旅游产业链向更高级别发展。
其中,旅游规划开发部分包括:资源评价、功能分区、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等内容,涉及:建筑、环保、林业、水力、园艺、咨询等众多行业。旅游产品生产部分包括:产品设计、景点建设、餐饮住宿、交通系统、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内容,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贸、通讯等众多行业。旅游产品销售部分包括:市场细分、市场定位、营销宣传、中介代理、分销渠道、批发零售等内容,涉及:金融、保险、银行等众多行业。旅游产品消费部分包括:旅游体验、信息反馈等内容,涉及:公共服务、医疗卫生、质量管理等众多行业。
三、旅顺口区全域旅游产业链延伸对策研究
(一)旅顺口区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大连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堪称“渤海咽喉,京津门户”[12]。旅顺口区距大连市区45km,目前在全国唯一具备铁路、港口、火车轮渡、高速公路、城市轻轨“五位一体”的交通优势,是全国“八横八纵”的重要节点[13]。区域素有“半部近代史”和“露天博物馆”之称,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兼备且品质较高,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与价值。
现阶段,旅顺口区正处于申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时期,很多方面相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实地调查发现,旅顺口区目前的旅游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旅游产业规模远未形成,未能发挥带动作用;旅游产品、业态类型单一;旅游+新业态发育程度与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不足;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
(二)旅顺口区全域旅游产业链延伸途径。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顺口区应积极扶持旅游关联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农业、渔业、林业、商贸、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交通、环境等产业,进一步调整发展模式,持续完善旅游产业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与生态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文化创意、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进行结合将是未来旅顺口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1.旅游+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通过人口城镇化、提升质量与优化格局及创新体制等,实现经济转型与社会和谐的城镇化过程[14]。旅顺口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是全面加快“五城一都”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建设,实现城市组团式发展,最终实现城镇化。
将旅顺口区的旅游产业同新城镇化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以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为目标,走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旅顺口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服务设施系统,依据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加快道路交通网络、给排水系统、供电网络、供热网络、商品流通网络等贯通城乡的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
2.旅游+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概念,是工业化的知识经济形态,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经过传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通过新型工业化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赶超战略,避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将旅顺口区的旅游产业同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凭借区域的特色工业,设计开发出极具创意与地方风格的工业旅游项目。可凭借旅顺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北洋船坞遗址、烟大码头、中远造船等工业文明资源,保护还原生产设备、厂房建筑及开发数码模拟生产场景等,增加厂区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深度,让游客了解中国近现代造船工业的历史文化,形成以工业文明为核心价值的旅游精品线[15]。让游客走进船舶工业基地,了解船舶制造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基地设展示大厅、购物大厅、动手操作大厅、演讲厅等,让游客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不仅感受到企业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对企业本身也是一种广告宣传。让游客深入作业现场,了解生产状况和工业流程,了解关于船舶和港口物流等知识。亲手体验某一生产环节,或亲手制作零件,零件上可刻上游客本人的名字作为旅游纪念品。
3.旅游+农业现代化。将旅顺口区的旅游产业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旅游、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为重点,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增强农业经济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推进旅顺农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的结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土羊高速创意农业带为核心,沿线的森林公园、樱花园、农业试验区和高科技农业区为依托,将农业劳作转化为艺术行为、农业产品转化为工艺品,打造集农产品生产销售、民俗体验、特色美食和野趣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农业现代产业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15]。
旅顺口区拥有全国闻名的樱桃产业,然而目前的樱桃产业只限于农业销售,形式单一。因此,应将樱桃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创新设计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并不仅限于采摘,还可以加入农业体验,樱桃产品的加工体验等。同时,可以将加工后的产品,如樱桃干、樱桃果酱等销售给游客,为农户和旅游企业增加效益。此外,还应以种植北方花卉为主,如槐花、樱花等,营造区域大地景观氛围,做足花的文章,建筑及园林都以花为主题,根据季节举办以不同花卉为主题的花卉节;围绕花卉产业,发展花卉旅游服务业,实现多产业的联合发展。以传统的辽宁民居建筑形式,以建筑群为组织,围绕花卉的新品种研发、生产、销售、加工形成完整的花卉产业链,建立旅顺花卉文化展示中心。
4.旅游+信息化。将旅顺口区的旅游产业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转变思路,探索旅游宣传推介新模式,加快发展智慧旅游。通过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和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其中,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免费Wife系统、公交车进站APP、道路检测APP、全程监控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旅游设施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智能票务系统、门户网站、游客APP、微信公众号、电子商城等;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内控管理系统、指挥中心、售票管理软件、景区监控管理软件、景区客流量管理软件等。
此外,还应建设旅顺口智慧旅游体验厅,完善旅游区GIS、3D全域实景、3D建模、360°/720°实景照片与视频等,建成虚拟景区,通过VR/AR体验为旅游者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旅顺口,全景展示旅游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5.旅游+生态化。旅顺口区以其长达178.5km的海岸线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良的休闲度假资源,这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更是人们净化心灵的好去处[12]。
将旅顺口区的旅游产业同生态化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旅顺口区实现全域旅游的本质特征和必然选择,把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坚持走环境友好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以旅顺口区建设滨海宜居城区和生态城区为抓手,实施积极的生态建设政策,加强生态绿地系统构筑,加强滨海生态区的管理,建设生态宜居城区,促进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旅游+文化创意。以旅顺口区特有的“和平文化”为主题,结合历史文化、军港文化、影视文化以及生态文化,将旅顺口区的旅游产业同文化创意结合起来,以独特的“和平文化”为主题,将区域规划分为四大板块:三里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太阳沟历史文化创意园区、军港文化标志展示带和自然生态文化体验区。依托本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以旅顺国际滨海影视城为中心,加大网络化建设,形成集剧本原创、影视制作、版权交易、主题体验和衍生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旅游+影视文化产业链[15]。
同时,发挥演艺、节事及城市知名度的带动作用,以“军港之夜”为近期重点带动旅顺文化剧场的繁荣,远期随着各类旅游项目的上马以及旅游接待设施的不断完善,打造“One Night in Lvshun”时尚旅顺系列演出,推出“旅顺国际旅游半岛”的新形象。此外,大连市区的婚庆产业日益火爆,旅顺口区可积极利用此契机,加强婚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设计蜜月度假产品,充分利用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异域风情景观建筑以及区域优美的海岸线与生态环境,发展婚纱摄影等商业业态,丰富完善旅游产业链。此外,在提升现有节庆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积极策划开展系列新型节庆活动。
[1]徐万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7-03-06(1).
[2]鄢光哲.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N].中国青年报,2015-01-22(11).
[3]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3-4(7).
[4]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28(3):130-134.
[5]吕俊芳.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J].河南科学,2014,32(1):139-142.
[6]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9):15-17.
[7]于洁,胡静,朱磊,等.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旅游研究,2016,8(6):86-91.
[8]刘贵福.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9]赵磊,夏鑫,全华.基于旅游产业链延伸视角的县域旅游地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5):874-880.
[10]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11]金贤锋,董锁成,刘薇,等.产业链延伸与资源性城市演化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3):403-408.
[12]王恒,陈姝祎.旅顺口区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1):51-54.
[13]王恒,赵文.旅顺口区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2):71-74.
[14]尹鹏,李诚固,陈才,等.新型城镇化情境下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关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1):61-67.
[15]王恒.文化景观保护及利用研究——以旅顺口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