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18-03-16吴丰霞

时代农机 2018年4期
关键词:素质农民农业

吴丰霞

(河南省唐河县桐寨铺镇人民政府,河南 唐河 473404)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老的年久失修,新的普及面小,农业机械化多介于耕种、抢割、抢收,缺乏烘干、晾晒设施,新型农民队伍弱小,部分农民整体素质差,导致农业在抵御自然灾害面前和持续发展方面提襟见肘,应付不利,造成正成长的作物因干旱无水浇而枯萎、减产甚至绝收,正需收获的作物因涝灾无法收获。

2011年以来旱灾年年有,加上三年两头局部龙卷风和暴雨暴雪酿成的自然灾害,一个普通乡镇就要年减产数千万仍至上亿元。仅以去年涝灾为例,我们了解到唐河县桐寨铺镇花生5万亩,以亩产800斤计算,能挽回的不到30%,这就意味着2800万斤花生成为废品,以当时每kg收购价5元计算,造成直接损失7亿元,加上收回的30%,大部分霉变,还有没有来得及收割的万亩玉米、黄豆,所造成以数千万损失。该乡镇农业减收10亿多元,以全镇8万人计算,人均减收1250元。特别一些种植大户损失更为惨重,有些几乎到了破产边缘,严重的挫伤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步伐。

面对如此大的灾害,不少农民总结说,这灾害如果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非出问题不行,好在改革开放催生的第三产业,能使广大农民在受损失不利的情况下,可有第三产业弥补和国家惠农政策的补贴,才幸免一场灾难。所以笔者认为,要确保三农健康发展,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此,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继续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危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切实提高防灾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要抓紧完善县、乡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要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要在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科学规划,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要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整合集聚各方面资源,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要加大新型适用农业机械研发力度,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增加农机补贴,积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定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要加强农村道路、饮用水、电网、通信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市场设施等为重点的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

(2)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要以开放的眼光,立足优势,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广度拓展,从而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人力资本累积少,这是现阶段农村实情,因此必须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组织农业发展,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组织运行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前伸后延,做强农业产业链条两端,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与现代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相配套的农产品市场、加工、保鲜、储藏等配套系列,实现多环节增值效益。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稳定农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和农民合作,推进土地向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流转的适度集中,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名牌产品较快集中,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序转变;要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扶持、规范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壮大农民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方式,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集约化和规模化。

(3)向农民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而农民素质又是农民的主要问题。农民是农村发展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的整体发展。加强农村人力资源投资,提高、增强农民素质,对于新时期农村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就是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的步伐,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农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逐步实现由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由保守思想向进取意识转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新型农民队伍。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关键,就是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对农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个新型农民不仅要懂生产、有技术、具备市场意识,还要懂法律、会管理。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培养思想好,头脑明白,想干事的农民;培养有劳动技能,会干事的农民; 培养道德修养好,会处事的农民;培养综合素质高,会管理的农民。

要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大力提高文化素质。要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要在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有用之才;②要加强思想的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要广泛采取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③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真正把农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④要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转移就业能力。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要继续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逐步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只要把上述三方面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三农才会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才有底气。

猜你喜欢

素质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