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03-16陈日武省农业厅党委书记

江西农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业建设

文|陈日武(省农业厅党委书记)

一、全面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省农业发展史上非同寻常、充满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开拓进取、捷报频传、硕果累累的五年,也是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几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农业工作的殷殷嘱托,攻坚克难抓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好态势,成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十四连丰”,连续五年稳定在420亿斤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十四连快”,增幅连续八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全国排位从14位前移到11位。成绩尤为突出,经验弥足珍贵,概况起来,主要呈现出“十大亮点”。

1.农业发展地位得到显著提升。这几年,我们以勇往直前的实干精神,全力推进“三农”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全国的影响力是新世纪乃至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短短两年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亲临江西视察现代农业发展,鹿心社书记、刘奇省长、余欣荣副部长、陈晓华副部长等专程到我厅机关指导调研农业工作,这在我省农业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把现代农业列入了四大强省战略之一,出台了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意见、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1+9”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文件,召开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提出了对农业再认识、促农业再出发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省部级领导到农业厅机关调研16批次(按时间顺序:刘晓庄、李炳军、陈晓华、汤建人、李华栋、马志武、谢亦森、尹建业、强卫、朱虹、袁纯清、余欣荣、鹿心社、刘奇、黄跃金、吴晓军),省部级领导批示件700多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40多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40多个。二是社会广泛关注。我省农业多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一批江西经验,有十项重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农村改革、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智慧农业“123+N”、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农产品品牌培育、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农业对外开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模式,引发了农业部及兄弟省市和媒体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刊播江西农业稿件8000多条,其中头版头条900多条;农业部、兄弟省市来赣调研农业150多批次。三是地位明显提升。我省承办农业部会议活动30多个,列入全国试点17个,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70多次,获省部表彰80多项, 农业部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多次专门向省政府主要领导发感谢信。这些都充分表明江西农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攀升。

2.农业农村改革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这几年,我省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是农地确权登记颁证率先完成。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测绘成果通过专项检查、市级验收,颁证面积3691万亩、占二轮承包面积的116.3%,证书到组到户率达96.1%,是全国第5个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报告的省份,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得到了农业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省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2017年5月20日联合在鹰潭召开了全国现场推进会。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全省11个设区市及所有涉农县基本建成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并运行。争取国家级试点县4个,安排375个试点村组先行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或合作联社226个,初步探索出资产股份型、联合开发型、生产服务型、资源整合型等四种壮大集体经济模式。三是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多元融合。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省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6.42万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63家、省级示范社1000家;家庭农场3.82万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00个;全省农户承包土地流转率达40.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催生出以安义凌继河“绿能模式”为代表的种田新模式和丰城雷应国为代表的80后新农民;提出“强公益、活经营、促融合”的思路,积极推动政府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目前全省各类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万个,成员数超过90万人;托管服务总面积1006万亩,综合托管率18.4%。

3.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出了“江西路径”。这几年,我们勇于担当、大胆实践,在总结以往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17年争取省政府高位推动了新一轮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创新提出了“三变、三创、八结合”建设思路,得到中央和农业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三变”:即变县级整合为省级整合、低标准为中高标准、部门验收为统一验收。由省财政将中央和省级用于农田建设方面的资金进行统筹,省级各部门不再单独下达计划任务,不再单独组织验收考核,建设标准由亩均1200元左右提高到亩均3000元。“三创”:即创新融资方式、建设布局、考核办法。以整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作为“资本金”,向省农发行长期低息质押融资200亿元,集中连片、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建立“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八结合”:即与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与培育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相结合、与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相结合、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与建立“两区”相结合、与轮作休耕相结合。

4.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拿出了“江西方案”。这几年,我们坚持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组织实施了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成功举办了“建设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战略峰会”“江西农业绿色发展推介会”,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展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江西方案”,被列为全国唯一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一是护好绿色环境。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落实,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推进规模猪场标准化改造8500余家,建成并投入运营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场18个,着力整改未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的猪场2621家;2016年和2017年,全省先后实现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查处非法捕捞案件868起。二是用好绿色模式。推动出台了《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构建了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积极探索了以新余和定南为代表的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了以高安、东乡为代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收集处理体系,示范推广了一批稻蛙共作、稻鱼共生的绿色生态种养技术模式。三是产好绿色产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4712个(其中绿色食品583个、有机农产品1707个),累计制修订省级以上农业标准330项,建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853.6万亩,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11个、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25个,全省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5.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出了“江西模式”。2014年以来,我们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工程,创新提出了“四区四型”建设新模式(四区:生态种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型: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从2015年开始,每年安排5000万元,重点打造了1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一区多园”、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格局,农业部多次到我省调研,多个兄弟省市到我省参观交流,并给予了高度肯定。一是数量多。全省创建11个国家级、6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159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成功获批创建信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并启动南昌县凤凰沟、高安市巴夫洛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二是活力足。至2017年,全省园区累计投入资金420亿元,实现总产值570亿元,吸纳就业95万人;入驻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225家,农民合作社6240家,家庭农场5830家;40个省级园区建成物联网,科技贡献率达到61%。三是成效好。园区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土地流转率达55%,设施农业面积占32%,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基地面积达6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6.农业品牌培育唱响了“江西品牌”。这几年,我们一年一个脚印,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多个江西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榜上有名。2015年,我们以茶叶品牌整合为突破点,启动了全省农产品区域品牌整合工作,精心打造“四绿一红”五大茶叶品牌,在央视、江西卫视新闻联播前展播“江西茶 香天下”茶叶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赢得大众广泛赞誉,茶叶产量、销量、产值、品牌价值均大幅提升,“四绿一红”全部获得米兰世博会金奖茶。同时,启动“鄱阳湖水产”品牌和“江西地方鸡”品牌建设。2016年,我们进一步推动江西品牌发展,不断提高江西农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创建独具特色的江西农业品牌形象。赣南脐橙、奉新猕猴桃、抚州西瓜荣获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鄱阳湖水产品荣获全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17年,我们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主题,启动新一轮农业品牌宣传,10月1日开始,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前和《东方时空》的广告时段,轮播推荐15个江西农产品区域品牌。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广丰马家柚、庐山云雾茶、宁红茶、遂川狗牯脑、瑞昌山药、广昌白莲、泰和乌鸡、高安大米等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

7.智慧农业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这几年,我们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创新提出整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战略构想,构建了“123+N”的江西智慧农业建设总体框架,并率先在全国采用PPP模式发展智慧农业,引进北京农信通等社会资本,总投资2.18亿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多位省部领导到我厅就智慧农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国务院专报专题刊载介绍,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持续深入报道;全国农业物联网工作会议于2017年12月11日在抚州召开。据不完全统计,我厅累计接待了省内外各级各类参观考察智慧农业30余场次、700余人次。一是建成了农业数据云。为11个地市、100个县、1万个乡镇村组、10万家新经营主体,提供了信息化发展的云端支持。二是提升了“两个中心”的服务功能。指挥调度中心为全省农业生产、灾(疫)情的察看、会商诊断起到“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12316三农服务中心为全省农民提供及时、权威、便捷的政策咨询、生产技术指导。三是强化了三个平台应用推广。“赣农宝”平台主推千余种“三品一标”农产品上线销售;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对接服务全省200家基地和企业,实现数据和视频实时传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追溯平台备案用户达2万多家,登录农产品上千个。四是稳步推进了“N”个系统建设。当前渔政指挥调度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管理系统、江西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等近20个子系统已上线运行。五是整省推进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已建成市级运营中心5个、县级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80个,建成益农信息社7200个。

8.农业对外开放实现了“新突破”。这几年,我们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宽招商渠道、投资渠道、销售渠道,为我省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引入了“源头活水”,推动现代农业事业走出了江西,迈出了国门。一是把项目“引进来”。2014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南昌、上海、厦门、台湾、香港、深圳、青岛、杭州等地举办农业专题招商活动14场次,累计邀请客商1500多人,现场促成农业投资项目签约200多个,合同引资近570亿元。累计新引进农业投资项目100个,实际进资777.88亿元,年平均增长约14.6%。二是让企业“走出去”。鼓励和支持省内农业企业到境外投资,拓展国际发展空间。2016年我们牵头成立海外农业投资联盟,首批加入联盟的企业有141家。在境外投资农业企业达25家,投资额达2.27亿美元;先后组织休闲农业、农产品安全、畜牧、农机、农垦等7批共约230人次赴台农业业务和技术培训班,接待台湾学者和来赣考察农业的台商累计约100多人次。三是把产品“卖出去”。加大农产品展示展销力度,江西四分之一的农产品销往俄罗斯、日美、欧盟、东盟以及大陆东南沿海城市等外部市场,婺源有机绿茶出口占欧盟市场半壁江山;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等江西农产品走出国门;成功开通中欧蔬菜、蜜桔班列,赣南蔬菜进军国际市场。四年来,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40亿美元,年均增长5%。

9.农业系统政治生态得到了全面净化。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正气明显上升,全省农业系统风气明显好转,为“三农”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我厅被评为省第十四届文明单位,机关党建工作被评为“2015年、2016年、2017年省直机关党的工作特别优秀单位”。一是全面加强廉政教育。创新开展了“深刻反思农机、畜牧两案”教训、全面开展正风肃纪专题教育和以案为戒警示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常态化教育,组织厅党委中心组学习28次,开设“农业大讲堂”8期。二是全面加强责任落实。成立了厅直属机关纪委,实现了与驻厅纪检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13-2017年实施意见》、《江西省农业厅项目管理“十项禁令”》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省农业厅党委、党委书记、厅班子成员的责任清单》,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三是全面从严执纪问责。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对22名干部(8名处级干部、14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14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立案调查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6名被司法机关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人员,给予了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处分。四是全面整改巡视问题。先后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接受省委巡视并全力做好整改工作,以“钉钉子”劲头逐一开展专题整改。尤其对2017年巡视整改工作更加高度重视,做到两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并自我加压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厅深入开展巡视整改“回头看”,通过整改,全厅干部和项目资金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0.全厅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这几年,我们全面落实党的一系列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干部选能用能活动,积极帮助基层和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营造了干群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理顺了机构职责。省农机研究所划归厅里管理,组建成立了“江西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和“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监测站”2个新单位,理顺了省、市、县三级畜禽屠宰监管职责,明确了农药管理职责。厅属事业单位2个更名、2个增挂牌子、5个“三定”、3个获批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设置。盘活了全厅的机构编制资源,16个厅属单位编制得以调整,特别是将省蚕茶所138名编制核定为全额拨款性质,破解了省蚕茶所以往经费按全额划拨、编制却定性为差额的困境。二是优化了干部结构。创新开展了年轻干部“五个一批”挂职锻炼工作,选拔了2批次、共18名优秀年轻干部在厅机关和厅属事业单位之间挂职锻炼。2014年以来,共调整干部10批185人次,其中新提拔正处级40人、副处级72人、重用处级19人,平级交流处级54人;推荐了6名厅级干部提拔任用,其中正厅级1名、副厅级5名。这是近些年厅里调整干部力度最大、人数最多的几年,干部积压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理顺了干部情绪。三是为干部群众办好了一系列实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继续深化“百名处长挂百县”活动,创新开展厅领导与厅属农业场所“双联”活动,创新在全省农业系统着力办好了“十件实事”,积极开展了厅领导挂点乡镇活动,帮助基层改善民生办实事1570余件;不断加强与江西广播电视台合作,《惠农直播室》播出438期,2015年开办《稻花香里》栏目,已播出237期,目前正积极筹办江西农业频道;我厅“江西农业”微信公众号活跃“粉丝”量达到13万人,并入选2016江西政务微信公众号前十强;提升农业干部能力,组织处级以上干部到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办高级研修班;积极争取政策,4年统筹资金为全厅干部职工发放政府性奖励4.41亿元,干部职工收入比四年前增长了2.5倍;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增加了住房公积金,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创新开展了“五个俱乐部”为载体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了干部职工业余生活,得到了干部职工的广泛好评。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谋划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进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标志性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我们“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委,向全省上下奋战在农业战线的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全面把握新时代我省农业发展阶段的新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我们要深入领会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准确把握我省农业发展阶段特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迈入新时代,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政策支撑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工作的重大原则,也是重大方针,释放出了鲜明的重农强农信号,意味着将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真正向“三农”倾斜,我省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效应将加大释放。二是绿色发展的加速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推动形成同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特别是随着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农业生态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绿色崛起的势能正在加速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三是动力转换的关键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必将推动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等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农业领域。特别是随着我省农业“三十双百”创新工程深入推进,我省农业发展将进入到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四是农村改革的深化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改革再度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必将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新时代发展现代农业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主要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产品供需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

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水稻、生猪、柑橘、常规水产等四大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现状未能改变,导致目前市场供应的农产品仍然是大路货多,供应过剩;而优质特色精品农产品产量不够,供给不足。特别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加大,供需矛盾更为凸显。这些矛盾主要是由于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够快,没有跟上消费结构的变革,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绿色生态的优势而导致的。

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业的功能发挥不充分。目前,我省农业结构存在一产比重过大、二产增值太少、三产发展不足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2∶1,发达国家一般为4∶1,山东、江苏等粮食主产省高达7∶1和5∶1。农产品品牌“散、小、弱”,叫得响、影响大、销量多、价格高的农业品牌还不多;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只有2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且层次低,规模小;社会化服务体系、流通体系等还未完全建立。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农业生产,而在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农业多种功能属性发挥上花的力气不多、下的功夫不够导致的。三是农村居民收入不平衡,小农户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这些年来,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保持10%左右增速。但是全省还有许多重点贫困区域、还有269个深度贫困村、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特殊贫困人口,他们的收入甚微、生活贫困,是社会关注和脱贫攻坚的重点。这也充分表明,小农户在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还不够,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还不多。这些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乡村振兴就不能顺利实现。

总之,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扎实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省委提出的“稳粮、优供、增效”的总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当前最为紧要的是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加快推进“六个现代化”:

一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石。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一个国家农业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当前,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现有高标准农田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35.98%,建设标准普遍不高;全省设施农业面积仅为93万亩,农业设施化水平较低。为此,我们要把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总抓手,在高质高效、保质保量建设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实用型、低成本应用型设施农业,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二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标志,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向往的内在要求。当前,我省农产品加工率只有61%,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加工层次低,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延伸不足,一般性、资源性的传统加工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少。为此,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唱响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含金量;坚持效益优先,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工程,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领军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让农业产业强起来。

三是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决定力量。目前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特别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吸收、推广能力还比较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仅58.8%,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江苏达到66.2%。全省共有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067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7%,中级职称以上的不到12%;农业科学领域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只有43人。为此,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三十双百”创新工程,引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运用新技术,打造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省市县贯通的产业技术格局;加快推进“123+N”的江西智慧农业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着力突破机械化种植瓶颈,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业科研人才队伍。

四是要加快推进农业环境治理的现代化。农业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现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的本质要求。绿色生态是我省最大的优势,但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不高、资源消耗过大、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尚未根本扭转,特别是中央环保督导组对我省进行督查,指出了不少生态上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加以解决。为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导向,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量,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要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一批绿色生产模式,发展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保护一批农业重要资源,全省域内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

五是要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化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点。尽管我省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但也要看到,全省大多数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技术含量不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刚刚起步,无经营收益或经营收益低于5万元的村数比重高达70%。为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探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垦集团化、企业化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改革活力。

六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脱贫模式的现代化。农业产业脱贫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当前,脱贫攻坚是我们面临的最艰巨的政治任务。尽管我们已经在农业产业脱贫模式上总结了不少好经验,但也有不少地方,脱贫模式简单、粗糙,产业带动能力不强,注重“输血”、忽视“造血”,不可持续。为此,我们要加强规划指导、技术服务、经验推广,帮助贫困地区选准、发展好特色产业,帮助培育龙头企业、培养扶贫带头人;要从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入手,既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做到“授人以鱼”,又加强技术帮扶,做到“授人以渔”,让贫困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增强贫困户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农业干部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靠农民群众,靠干部队伍。近年来,我省农业系统发生了一些违纪违法案件,既触目惊心,又发人深省。我们必须举一反三,深刻反省;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进一步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一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推进管党治党的根本要求。要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提升政治素养,切实增强讲政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促提升,全面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建强战斗堡垒、强化机制保障,让党的基层组织充满活力。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三要加强党的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和农耕文化建设,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仗;继续办好“五个俱乐部”和“农业大讲堂”,推进全厅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机关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尊重和关爱老干部,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政治生活待遇,让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积极培养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共同带动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行风、家风、学风、作风。

2.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标本兼治,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驰而不息地推进党的作风纪律建设,不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一要持续深入反“四风”。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新修订的若干意见和厅有关规定精神,以抓好省委巡视问题整改为契机,构建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切实改进调查研究,持续整治懒政怠政行为,着力解决检查督查过多、文山会海反弹、形式主义抬头、办事程序复杂等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示范带头、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拓展省委对我厅的两次巡视成果。二要持续深入转作风。要持续深化“百名处长挂百县”帮扶活动,在开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业农村改革、产业扶贫、信息进村入户等工作挂点、调研、督导过程中,每名厅领导要帮扶一个乡镇、处级干部要帮扶一个村,原则上挂点帮扶三年不变。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变调研方法、主动融入当地发展,工作重心要下移,驻村驻点深入基层,蹲下去倾听农民群众呼声,切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为农民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指导督促基层不搞政绩工程、形象、花架子工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带动全省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三要持续深入惩腐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强化从严执纪、关口前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开展项目资金、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领域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私设“小金库”、违反政策、截留资金、索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加大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力度,持续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

3.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大力加强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要加强干部教育。要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等问题面前找准行为准星,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争做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二要优化干部结构。健全“五个一批”培养体系,加强和改进年轻优秀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升农业干部综合素养。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廉洁自律、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选配到关键岗位,同时兼顾好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干部。三是增强干部能力。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切实增强农业干部“三种工作能力”:运用市场引导的能力,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项规则,更多利用市场信号和价格传导机制引导农业发展,多一点市场工具、少一点行政手段;开展依法治农的能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狠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紧盯质量兴农、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争取月有所进、年有所成。当前,正值年关岁末,各地、各部门要抓好农业领域各项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确保风清气正、平安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实干、锐意进取,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绿色崛起,努力开创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本文系省农业厅陈日武书记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编,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