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工智能的苏式生活
2018-03-16程子
记者 程子
未来,我们可能是这么买东西的:你正打算离开家去接孩子,正拿起钥匙,桌子上的设备飘来一个声音:“好像冰箱里的糖年糕明天就要吃完了,最近青团子上市,想买一点儿吗?”你说:“买。”随后设备会确认信息,替你下单,15分钟后你去接孩子的路上顺道拿了点心。觉得很玄幻?这样的购物模式或许很快就能走进我们的生活。
AI时代,幸福就是做更悠哉的苏州人
人工智能将全面改变我们的生活,带来浸润式的体验
人工智能,或者说AI,这几年突然就频繁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里。有人把它想象成一个个机器人,其实,它的定义并不那么简单。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咨询公司埃森哲2017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3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而作为一门科学,它将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苏州火车站引进“人脸识别”系统,可3秒进站
事实上,以下场景都可以不再是想象:
坐轨道交通一号线,你没有交通卡,手机也没电了,更没零钱,没关系,直接刷脸就可以支付。
要是自己开车,全程不用握方向盘,坐在主驾的你依旧可以翻翻手机,喝喝饮料,既不用担心扣分,也不用担心危险,因为自动无人驾驶的安全系数比自己开更高。
带着一家老小出国旅行,不用提前学上几个常用单词,或者找个地陪,智能翻译能够完全帮助你完成沟通。当然,从此也再没有外地朋友初来苏州听不懂吴语的“梗”了。
每天辛苦上班,晚上还要陪着孩子做作业很累?没关系,人工智能可以来个私人订制,全面监督小朋友的作业完成情况,甚至在解惑答疑上更胜一筹。
以后,跑银行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少了,除非你是个复古型的现金使用者,其它事情一机在手全部搞定。
周末时间,逛大润发、欧尚等大型超市添置生活用品可能只是一种健身的需要了。我们可以坐在阳光充足的院子里,随便点点手指下单,不用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就把你要的商品送上门了。
拿到商品,懒散地交给家庭管家,一家人继续喝着碧螺春聊着天,不用进厨房,晚餐时分,一锅味道不要太苏式的腌笃鲜就已经端上桌了。
感觉有点不舒服,或者需要体检了?去医院首先不用人挤人的排队等医生,也不怕误诊,因为AI和大数据的能力,可以让机器筛查和分析医学影像,甚至辅助医生诊断。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将获得更大的解放,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018,生活质量的又一次提升
如果说人工智能时代的前途一片光明,那么人工智能在每年带来的改变也是肉眼可见。
2017年,是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元年”,那么2018年,图像、视频和语音等交互技术的进展会让机器更加懂你。
去年,苏州人看到了人工智能如何帮助城市疏导交通,也早已习惯智能手机里的刷脸登录和指纹支付。而2018年,“刷脸”将成为常态,在众多场景中落地,真正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年,人们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将开始彻底摆脱任何形式的交互界面,变得更接近人与人的交互,这将是对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等多模态技术的全面融合。“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一种浸润式的苏式生活,投身于VR世界也将是苏州人迎来的浸润式新体验。
2018年,你或许会对智能手机升起一丝厌倦心。它或许不再只是我们“赖以生存”、爱不释手的东西。一些具有更好体验,更全面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将在注意力和碎片化时间竞争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此外,智能语音助手会随着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等设备的普及,进入苏州人的日常生活。智能语音助手会作为用户在虚拟数字世界的替身,帮助我们处理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让人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新与享受生活。从前苏州文人墨客在园子吟诗作画一下午的悠闲与奢侈,如今普通的苏州人也都可以享受到。
2018年,在深度学习收获了大数据红利后,人工智能的技术关注点从深度学习逐步扩展到强化学习、图算法、可解释性、模型压缩等其他方向,更多的机器学习技术会在工业界得到发展与应用,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力甚至岗位将从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计算机视觉依然会是人工智能的热点方向,除了安防和交通领域,视觉技术在工业、农业、环保等行业的应用将会逐步为更多人所知晓和认可,也会逐渐变成红海。随着人工智能在上述行业的大量应用,人机竞争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化,部分相对简单的脑力劳动力面临失业或转行,但最终会以人力转向新的产业而得以缓解。医疗视觉依然会是热点,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开始入局,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智能设备合力,将带给人们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体验。
2018年,人工智能将深入中国的各行各业,显著提升苏州人整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现代苏城,人工智能发展的先锋营
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全球趋势,但苏州这座城市正保持走在前端,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起苏州,大家都会联想到这是一座从代加工经济向智能制造、科技创新转型的城市。近年来,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引人关注。以科大讯飞签约落户和思必驰的飞速崛起等为代表,苏州正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同时,国际科技园的七期,位于桑田岛版块的产业园,也正式命名为人工智能产业园,目前园区的人工智能展示中心也已经正式对外开放接待。
吴中区是人工智能的一块“明星区域”。这些年,吴中区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作为战略性特色产业来抓,衍生出了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链上的企业200多家,在产业集聚、关键领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较大的优势,先后培育出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木渎智慧工园、临湖无人机产业园、东山精密智造产业园等一大批园区载体。
据了解,吴中区政府每年投入超过3.25亿元资金,大力扶持区内先进制造业发展,已经让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在吴中区有了特色鲜明的集聚效应,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政府主导下,吴中区近两年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苏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重点支持吴中区智能制造核心部件产业集聚发展。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吴中区“实业兴区”的新引擎,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将在先进制造轴上建成8个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形成5个产值超百亿的智能制造集聚区;建成10个公共服务平台,全区集聚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将超过300家,其中产值超10亿的20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相关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未来在苏州,通过人脸识别在机器上办理工商登记将成为现实
苏州高校中,一批批的学生痴迷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与研究
科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吴中区人工智能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在吴中大地土生土长,沉淀了19年,作为自主品牌的科沃斯如今不仅是这座城市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代表,更已成长为全球知名服务机器人品牌,同时拥有家用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两条业务线,其中,家庭服务机器人在全球市场占比名列前茅。而新一代旺宝即将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的结合将更加深入。
另一块令人瞩目的人工智能高地,是苏州工业园区。
2017年上半年,园区制定了AI产业发展战略行动图,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组建国资产业公司、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和产业发展基金等。而下半年人们则见证了一系列国内外知名机构在园区设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院。其中包括教育界领袖,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以及工商界巨子,如简称BAT的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型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另外,与园区展开合作、建立相关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脑空间信息技术方向),中国科技大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清华大学(超智慧城市),西交利物浦大学(认知计算与应用),科大讯飞(双创中心+研究院+公司)等等。
埃森哲全球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Mark Purdy表示,“我们看好AI技术应用对整个中国提升生产力和长久经济发展的助推力、以及因此带动而出的诱人发展机遇。因为,无论是通过产品与生产过程的智能自动化、还是一线工人技能与生产力的‘加强’(augmenting),乃至拉动更广范畴的创新……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无处不在。”
春节前,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苏州工业园举行。发布会上,园区正式宣布将于5月10日至5月12日举办主题为“智能体验、智慧生活”的首届智博会,目前已有包括软银、微软等在内的200多家全球人工智能领头羊企业同意参展。苏州工业园区现有核心AI企业160余家,400多家AI相关企业落户。核心AI企业的员工总数达到2万人。AI作为战略优先产业纳入区域发展蓝图,财政投入将达15亿元人民币,还将设立200-300亿元人民币的AI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至2020年,园区将建成至少5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孵化基地和创新平台,力争成为人工智能的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地,并培育2-3家十亿级、1-2家百亿级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而身处于人工智能发展先锋营的我们,生活中也必然会多一份前沿气质。这不是简单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生活,改变这座城市。
工业园区成为了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人工智能发展的窗口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