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伏市场成绩斐然 平价上网为期不远
——记光伏行业2017年发展回顾与2018年展望研讨会

2018-03-16

太阳能 2018年2期
关键词:装机量硅片组件

2018年1月24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17年发展回顾与2018年展望研讨会”(以下简称“回顾展望会”)在北京万寿宾馆隆重召开。该会议是协会主办的第7次回顾展望系列会议,旨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行业主管领导及业内重要研究机构专家共同出席此次会议,全面盘点2017年全年光伏产业政策、市场、技术、金融、外贸等发展情况和特点,多项权威行业数据的发布对2018年光伏行业走势给出预判依据。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程晨璐、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一局处长刘宏波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与节能司副处长刘子亮、财政部经建司史科路、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刘德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建东、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李振杰博士、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副处长徐国新、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以及协会会员单位、相关行业组织、科研院所、资讯机构、金融领域等270家单位近600人参加了会议。

回顾2017:光伏国内市场成绩斐然

在气候问题的严峻形势下,全球各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行业迎来市场春天。作为可再生能源中的主力军,光伏市场更是在2017年强劲增长:2017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2 GW,同比增长37%,累计光伏容量达到405 GW,其中,中国、美国(新增装机量12.5 GW)、印度(新增装机量9 GW)、欧洲(新增装机量8.8 GW)、日本(新增装机量6.8 GW)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主要市场。

虽然,全球光伏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但是从产业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2017年却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欧洲最大的光伏企业SolarWorld、美国最大的组件企业之一Suniva相继宣告破产,SunPower裁员并关停部分菲律宾生产线,松下也关闭了部分电池片生产线并重整光伏业务;与之相反,我国的光伏企业却一路高歌猛进,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政策催化下,天合、隆基、晶科、晶澳等主要企业普遍扩产,不少中小型光伏企业正在加速IPO,部分外围企业也开始布局光伏产品制造。

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产能规模持续扩大、制造技术不断升级、产业链加速整合等多个重要特征。

首先,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全年国内市场新增装机量约53 GW,同比增长超过53.6%,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量约130 GW,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内多晶硅产量达24.2万t,同比增长24.7%,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6%;国内硅片产量达到87 GW,同比增长39%,约占全球硅片产量的83%;国内电池片产量达到68 GW,同比增长33.33%,约占全球电池片产量的68%,产能GW级以上的企业达到21家;国内组件产量达到76 GW,同比增长43.3%,占全球组件产量的71%,产量2 GW以上的企业达到12家;国内逆变器产量达到62 GW,同比增长55%,产能3 GW以上的企业达到9家。

其次,光伏制造业技术不断升级。在硅片生产制造方面,金刚线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大幅降低硅耗,因此在行业内迅速铺开,该技术首先是在单晶硅领域全面普及,自2017年下半年起开始在多晶硅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电池片对于光伏系统的作用不言而喻,2017年电池片制造技术全面提升——电池片实验室效率屡创新高;普通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到18.7%,高效多晶硅太阳电池达19.2%;普通单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20.2%,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达21.3%;而PERC电池效率的提升,也为单晶硅太阳电池片的非硅成本带来了非常可观的下降幅度。2017年,双玻双面、半片、多主栅等先进的光伏组件技术开始进入规模化应用,组件制造过程中,生产自动化、数字化、网格化成为常态。逆变器技术方面,针对户用市场的小型逆变器得到了快速发展。

最重要的是,我国光伏行业成本持续大幅下降。此前因受产能制约,2016年多晶硅的平均售价超过16美元/kg;而2017年我国产能超过1万t的在产多晶硅企业达到8家,产能放量形成的规模效应反映在产品价格上,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已降至不足9美元/kg。金刚线等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池效率的提升,添加剂的规模化使用,也解决了金刚线在切割硅片时造成的绒面问题,推动了我国硅片和电池片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此外,在产能扩大和技术升级的双重作用下,光伏组件成本下降近0.3美元/W,逆变器成本下降至近0.2元/W。

总的来说,2017年是我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的一年,期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制造技术不断升级,产业链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促使光伏制造成本持续大幅下降。

展望2018: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或放缓

虽然去年我国光伏产业“风光无限”,但是光伏产业的未来也并非一片坦途,仍有诸多掣肘因素不容忽视——产能恢复和新增产能将加剧行业内的竞争,美国“201”、印度及土耳其“双反”等国外市场频频遭遇的贸易保护主义致使供需失衡,补贴缺口短缺尚无有效解决机制,西北部地区弃光限电问题依然严峻,不少光伏企业业务单一,以及光伏市场波动等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7年1~7月,国内装机已超过“十三五”目标下限,国内市场增长后继乏力。且在去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光伏电价持续退坡对于全额上网项目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目前行业中呈现出的特征和种种迹象,预计2018年我国光伏市场约有30~45 GW的新增装机容量。虽然行业仍将保持一定市场体量的增长,但是相较去年增速明显放缓。

2015~2017年,全球光伏市场在中国、美国两大市场的引领下历经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2018年,受中、美、日等市场增速放缓、欧洲市场趋于饱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前景并不明朗,若印度等新兴市场不能及时弥补,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或将放缓。

平价上网一直是我国光伏从业者致力于实现的目标,近年来平价上网的呼声越来越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已为期不远:一方面,光伏投资成本持续下降,目前的组件价格约在2.7元/W,明后年有望下降至2~2.2元/W,系统投资成本有望由当前的6元/W下降1元/W;另一方面,发电量持续提升,由于组件、逆变器等核心部件寿命提升、双面组件的广泛使用使设备性能得到较大提升,此外电站设计水平和运维水平的提升也对光伏系统发电量的持续提升作出了不少贡献。

然而,平价上网不能一蹴而就,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硅料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平价上网的重要原因之一。2017年由于市场供应的局部紧张化引发了国内外产品存在一定价差,而未来国内外的供需将呈现宽松走势,具有生产要素优势并能生产高品质硅料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对硅片生产企业而言,2018年规模优势将成竞争焦点。单晶、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即将进入寡头阶段,领先企业通过技术和规模经济效益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新一轮产业整合或将开始。

总体来说,2018年国内光伏市场将呈现出4大特点:

1)集中电站热度不减。15个省共计37个市县提交了2017年领跑者基地项目申报材料,总规划容量近30 GW。2018年集中电站装机热度仍将延续。

2)分布式光伏电站热情空前高涨。2017年分布式全面发力,装机量超过19 GW,同比增长超过350%,其中,扶贫、户用等细分市场正在加速崛起。

在回顾展望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回顾2017年,我国户用光伏爆发式增长,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光伏产业新一轮增长点。”

自2017年起,“自发自用”项目比例在光伏市场中的占比逐渐提高。分布式光伏前期高速增长,激发了市场活力,并培育起相对成熟的市场模式,未来主流市场投资主体将更加成熟,开发投资也会更加理性。全国家庭户用光伏理论安装潜力在1800万户以上,装机容量可达百GW级,预计2018年户用规模约在80万套以上,总体市场容量约为6 GW。

《关于下达“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的通知》中指出,涉及14个省(自治区)、236个光伏扶贫重点县的总规模为4186.237852 MW的光伏扶贫项目获得批准,面向的扶贫对象为145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71.075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在去年底的《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中,扶贫项目的电价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些政策对于扶贫项目均属利好,将促进2018年光伏扶贫项目进一步开发。

3)电站布局梯度正在转移。2017年西北地区仍是光伏产业发展重点,但是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关注度正在逐渐走高。2018年电站布局将向中东部地区逐渐转移,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的带动下,部分企业正在加速东部省份的市场布局。

4)光伏的非技术成本进一步下降。土地税费和接网费用的降低,使部分基地的竞标电价进入0.4~0.5元/kWh的区间,与风电价格已基本相近。

2018年光伏非技术成本有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继续降低。

猜你喜欢

装机量硅片组件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诊断中的应用
新型碎边剪刀盘组件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金刚石砂轮磨削贴膜硅片崩边的研究*
2019年第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
光伏:硅片市场条件严峻 高效单晶需求回暖
我国光伏装机跃居世界首位
风起新一代光伏组件膜层:SSG纳米自清洁膜层
用于硅片检测的精密直线运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