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从细节开始
2018-03-15
人们常常忽略生活中的细节,认为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但成功的人生却恰恰是由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细节所组成,并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一面展现人生的魅力,为人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名言堂】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春秋]老子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刘备
3.禍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北宋]欧阳修
4.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美国]戴维·帕卡德
5.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
【人物说】
为0.02毫米死磕
你见过如此精美的微缩版天坛祈年殿吗?
这个模型足有半米高,将祈年殿的比例整整缩小了81倍,由7108个紫光檀零件组装而成,一共经历了10万多道工序。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全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也完全不用胶水进行连接,可以实现随意拆装。观众在啧啧称奇的同时,也记住了制作者的名字——王震华。
王震华的性格沉静而执着,只要自己认准的事,就要死磕到底。他从小就不爱和别的小朋友们一起玩闹,而是喜欢跟着隔壁的木匠做木工。时间一长,大家都亲切地称他“王木匠”。
有一次,他在展会上看到一个祈年殿的建筑模型,特别痛心。看似精细的门窗,都是用胶水固定,没有一处能拆得下来,舍弃了榫卯这一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那一刻,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自己打造一个微缩版祈年殿,把零件做得精巧细致,实现鲁班文化中榫卯结构的转换。
说干就干,他在家附近租了间民房当工作室。房间不足10平方米,装着老式灯泡,没热水、没空调,甚至连卫生间也没有,仅有的几张桌子被各式各样的图纸、零件和改装的二手机器堆满。他天亮出门,深夜回家,一辆小电驴往返,自带午饭,每天连续工作约10个小时。但是,要想干成一件事,光有热情和执着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测绘,王震华赶到北京,在天坛祈年殿附近住了整整一个星期,对祈年殿的结构进行了深入了解。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是他仅有的参考资料,被王震华背了个滚瓜烂熟。对电脑几乎一窍不通的他,还着手研究起最新版CAD绘图设计软件,3个月的持续死磕后,他画出了全套的祈年殿图纸。
微缩模型要缩小81倍,最小零件的三围尺寸必须达到2毫米,用于连接的燕尾榫也必须做到1.5毫米。而市场上打造零件的仪器刀头最小是6毫米,王震华的要求是1毫米。没有合适的刀具怎么办?他干脆连刀具也自己造:低价买来一堆二手钢刀,一遍遍打磨后,最细的刀头可以达到0.8毫米。
为了保证所有零件不编号就能随意拆卸,他要求生产的所有零件之间的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这就意味着,所有零件必须是一套刀具打磨出来的。做到第4版的时候,刀具在打造第1800个零件时坏了。他咬咬牙,扬手把这些零件全部丢掉。
“这个人神经了,不就是0.02毫米吗?他怎么舍得把1800个零件全部丢掉?”身边的朋友替他着急。照这样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王震华耐心地解释:“我不能简单追求外观,必须注重内在。我追求的精度就是0.02毫米。”
第1版,技术不过关,没达到他理想中的“小而精”,烧掉;第2版,零件的组装还要依赖编号,离随意拆卸还差十万八千里,烧掉;第3版,基本的形儿在了,却输在了神韵和瑕疵上,他又直接把成品扔进了灶台;直到第4版问世,才算大功告成。
王震华火了,他参加了2016年世界手工与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一举获得了该展的“国匠杯”金奖。这件祈年殿微缩模型,还在杭州G20峰会上登台亮相。
(作者王新芳,选自《意林·原创版》2017年第11期)
多维解读
1.追求工匠精神。当今社会,许多人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却忽略了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实际上,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需要一种追求卓越、永不言弃的精神。这样,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盘点】
细节是平凡的,也是不足为奇的。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个念想……它像沙砾一样微不足道,虽容易被人忽视,但又不能轻视它。就像下面这些幕后英雄们,如果他们不注意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就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与后果。
一群特殊的“侦察兵”
在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整天与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打交道。这是他们每天的工作量:检测200份左右的血标本,100份左右的尿液与大便标本。每天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多达500~600份。从各种标本的采集到化验单的发放,都要经过编号、分类、离心、上机检测、结果审核、复查、危急值上报等程序;之后,他们还得及时、准确地将检验结果回传到医生工作站。
他们每天都“阅人”无数,每天都穿梭于“84消毒液”的气味中。他们是高危工作人群,为了给医生的诊断提供准确的“情报”,他们每天都化验着各种细菌、病毒。在检验科,常常危机四伏,但他们却依然无畏无惧。
有种可贵的奉献,叫靖长兴式的“傻”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分局民警靖长兴与战友间有一种特殊的默契:小靖在,便放心。他手头任务多,却件件完成得漂漂亮亮,而且不论多辛苦、多忙碌,他永远保持着招牌式的微笑,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靖哥哥”。2017年12月12日下午,靖长兴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溢血,妻子石红霞得到消息后,赶到医院来等他入院治疗。可没想到的是,这一面竟成了永别……
在靖长兴的办公桌上,永远摞着几沓厚厚的材料,有如何带好警察队伍的调研报告的,有关于建立问题倒查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于提高民警为民服务素质的队伍管理若干规定……这一篇篇文章都出自靖长兴之手。作为青山公安分局的笔杆子,靖长兴不仅负责警务调研工作,同时还是分局负责表彰奖励的具体负责人。10多年来,他经手过的材料把关甚严,为民警写的表彰奖励材料成百上千,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
消防战线的“幕后英雄”
马路上呼啸而过的消防车,火场上奋勇战斗的消防官兵,救援现场动人心魄的场景……对于这一切,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但幕后工作的群体却鲜为人知。他们就是消防“119”指挥中心接警员。
在河北省唐山市市公安消防支队作战指挥中心,每天都上演着没有硝烟的战斗:虽然不如火灾现场那般惊心动魄,但接警员温和的接警声、键盘的敲击声和此起彼伏的对讲机呼叫应答声却验证着时间的紧迫。他们用耳倾听、用笔记录、用声音传递,为群众排忧解难,守护城市的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