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塔台管制的安全管理机制分析
2018-03-15张馨予
张馨予
摘 要:塔台管制作为民航运营安全管理的核心部门之一,加强其安全管理机制不仅可大大提升机场工作效率,同时对保障飞行安全、减少事故发生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规范管理体制和创新管理办法两方面对机场塔台管制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对提升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机场;塔台管制;安全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3-0212-01
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对机场的安全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而机场塔台高于机场内其他建筑,便于凌空观察机场四周动态,发现突发故障能够及时提醒机长,从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飞行安全。因此,加强机场塔台管制的安全管理机制可有效降低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 规范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系数
塔台作为空中交通管制的枢纽,要根据相关风向、风速、气压和气象等相关数据资料,来对飞机进行指挥调度,担负着重大责任,因此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机制,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应对各类突发故障与问题。笔者认为规范安全管理机制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1 加强建设管理系统
在空管安全工作方面,需要管理系统与管理体制并肩而行,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形成统一的合作体系,各个部门相互交流与合作,才能确保各个管理环节在执行过程中做到无缝衔接,对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能及时解决。比如塔台管制室与进近管制室以及区域管制室之间的联合,可有效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塔台管制面对的是速度低、高度低的航空器,而大部分航空事故均发生在起飞和着陆这一阶段,因此塔台管制室的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因此三部门相互合作,可避免各部门之间一些不必要的冲突,确保航空作业过程更加通畅。另外,还需加强与机场当局或者航空公司的联系,力求确保每个航班都顺利完成飞行,确保安全。
1.2 纵观全局统筹规划
安全管理工作不能一叶障目,需要培养全局意识,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制就意味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充分了解相关体制的基础上,能够统筹规划,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权,对飞行量进行资源调配管控,以实现塔台管制进行精准到位的指挥控制,才能高效地应对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安全工作不容小觑,即使已经指挥了一百万架飞机安全落地,也抵不过一次错误所带来的灭顶之灾,比如作为机场塔台管制室的工作人员,手里不仅掌握了价值不菲的飞机,更重要的是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比如,飞机起降与天气情况和飞行流量息息相关,塔台对当日天气现状以及发展变化趋势都必须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如在雷暴天气下,机场塔台管制指挥也要能够应对自如,根据相应建议和对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航空安全。塔台管制员需根据现状做出决定,同时需要懂得不同方言的英语,要确保每条指令都要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听、说、想、看同时进行,注意力高度集中,容不得一丝马虎。塔台管制员要及时接收各类航空飞行器的飞行信息、维修信息、出港限制及通告等,严格进行补充完善、核对确认,并对各类安全信息执行落实、跟踪监督,确保管制设备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工作,从而确保管制安全。
1.3 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任何一项安全工作都需要检查监督的制约,只有做好现场管控,保证塔台管制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才能提升航空管制的安全系數。比如可在机场塔台管制室设立专门小组以监督检查安全工作,或者形成监控体系,加强监听管制员与机组的信息接收情况以减少口误现象发生,对管制室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监管考察,可设计安全检查单,通过定时定点的检查来总结某一时间段内的工作状况。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及时纠正,并注重自我排查环节,特别是在飞行量增大时期,及时排查飞行冲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才能有效保证飞行秩序,做好现场管控。再比如启动“互动式监督”的监督管理模式,即根据塔台管制室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资历、责任心、细心程度以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磨合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并及时弥补。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塔台管制员职业素养,能巧妙应对各种意外问题与事故,增强其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提升安全管制工作质量。
2 创新管理办法,保障空管安全
安全管理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民航业的飞速发展。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法对于合理分配空中资源、准确记录飞行信息、保障空管安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有助于缓解空中交通压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创新机场塔台安全管理办法需结合本机场实际管制工作特点合理开展应用,具体如下:
2.1 培养安全意识,严谨工作作风
在众多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潜在因素,然而又无法完全避免,因此要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作为塔台管制员,肩负重要使命,任何一次小的疏忽都会导致发生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因此,要创新管理办法,切实从根本上提高管制员的安全意识,避免指挥过程中出现错、忘、漏等现象,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确保航空器安全运行。
比如首先要加强培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规章制度是无数前辈们经年累月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是航空飞行安全有序开展的基本条件。其次要严谨工作作风,杜绝“大概”、“应该”、“可能”之类的主观推断臆测,对于有疑问的航班要立即打电话询问并确认清楚,唯有如此才能排除安全隐患。第三,管制员要严格使用标准的陆空通话以及复诵程序。比如在国际机场则要求使用标准的航空英语,而严格执行复诵程序可确保航空器准确无误地接收和理解并执行。
2.2 加强风险辨识,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无小事,在机场塔台管制流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是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风险因素包括多种,比如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一旦出现麻痹大意、设备故障、监管不力、信息有误等现象,便会加大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在塔台管制过程中,要加强风险辨识,能够正确识别危险源,发现隐患及时排查处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比如常见的人为风险因素有未正确选择跑道运行模式、飞行进程单填写不规范、漏报风向、发布落地指令不及时等,由于管制人员技能不足、应变能力欠缺或违章操作等属于人为风险。设备风险因素包括各种系统故障、设备故障以及高负荷运转等造成的风险。环境风险是指各种恶劣天气,比如雷暴、大雾、断电、电磁干扰、外来物闯入以及劫机等现象。管理风险则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不合理、排班不科学、协调不到位和管理不规范等。在辨识风险过程中,要遵循流程图,深层分析其原因,而不是孤立的看待某一项风险事件。塔台管制工作中,管制员要善于分析总结,结合以往安全事故情况和自身工作流程,寻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高风险因素及时处置,消除事故隐患。
2.3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故障
空管工作中,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在所难免,这便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风险来临,能及时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避免事故发生。首先需要培养管制员的预警意识,面对一些潜在冲突能正确做出指挥调配。预警意识有助于降低冲突发生率,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最佳处理措施,可提高空管安全管理水平。其次要完善预警系统的建设,比如在地面设立专门的雷达预警系统,与计算机系统以及监视信息相互结合,特别是针对双平行跑道,预警系统的建设可及时呈现飞机的滑行动态以及冲突预警,便于针对冲突提供适当解决方案。
3 结语
总之,机场塔台在空管安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全面规范的安全管理机制,并根据其工作特点不断创新管理办法,力求降低事故发生率,为空管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白鹏.机场塔台和程序管制模拟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创业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9):142.
[2]张涛.机场管制塔台通视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
[3]张祝杆.雷暴天气条件下某机场塔台管制指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3):188.
[4]张祝杆.机场塔台管制的安全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