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窑变釉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8-03-15黄博颖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

黄博颖

摘 要:在瓷器烧造的过程中,如果在开窑后发现瓷器并不是预期的釉色或者形状,导致传世瓷器出现变异的情况,称之为“窑变”,窑变主要分为变质、变色以及变形。本文主要针对窑变釉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窑变釉;艺术传承;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3-0244-02

瓷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瓷器在世界享有成名,在今天依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追捧。窑变釉是我国古代瓷器烧制匠人,在烧窑中偶然所得的产物,最初人们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这是窑神作祟,并且将窑变视为一种不祥的征兆,故而将瓷器砸毁。但是在经过长期瓷器烧制后,人们发现这种意外而得的窑变瓷器,在艺术造型上别具一番风味,进而在瓷器烧制中运用工艺进行控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瓷器,这种技术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瓷器匠人的烧制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窑变釉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是想要完全掌握和驾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针对窑变釉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窑变釉瓷制作工艺

窑变釉属于一种特殊形态和釉色的陶瓷,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变釉要数钧窑和建窑陶瓷,二者烧制的陶瓷拥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很值得今人进行研究,钧窑和建窑的窑变釉制作工艺,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功能。建窑兴建于我国晚唐年间,在宋代发展到鼎盛,钧窑兴建与初唐,其陶瓷在宋代受到当时人民的热捧,发展到明清时期,钧窑的陶瓷已经大量销往海外。钧窑和建窑的共同点在于,其都运用了矿物质的还原以及氧化反应,其产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效果,窑变釉图层都使用了大量含沙的胚体,进而防止在烧制中器物出现变形。同时,钧窑和建窑的兴建时间和发展时期也比较接近,在我国宋代分别达到其发展的最鼎盛时期。

窑变釉作为一种特殊的陶瓷,钧窑与建窑的明显区别在于,所使用的矿物质存在区别,例如建窑黑釉属于析晶釉,是一种具有较高含铁量的石灰釉,其具备烧制成黑釉的前提条件。石灰釉具有较强的黏性,其可以在高温中轻松流動,因此,其所烧制的器物在沿口处釉层相对较薄,有忙口,呈现褐红色。建窑窑变釉主要呈现兰色、金黄色、银色以及褐色等,其分布于器物表面,圆斑大小不同,被冠名为兔毫、油滴、鹧鸪斑以及耀变等。建窑胎质主要呈现黑褐或者灰黑,坯体厚实坚硬,用手指敲击会出现沉闷的声音,给人以厚重 的感觉。建窑的器物主要应用于茶道,并且体现了我国的茶文化,带给人们以优雅含蓄之美,其器物主要为茶具。钧窑所烧制的窑变釉在色彩方面要更加丰富,其主要以海棠红、玫瑰紫、白色、蓝色以及青色为主,形态灿若云霞,其在烧制中掺入了一定数量的铜,进而产生这种独特的艺术及效果。

钧窑和建窑在烧制温度方面具一定的相似但是也存在些许不同,钧窑将烧制过程分为两次,第二次升温速度较快,钧窑窑温很难实现平衡,对温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其陶瓷在烧制中,百分之七十的制品都会报废,可见其产品的珍稀性。建窑在烧制过程中,其对温度更加考究,其为一次性烧制,对温度的把控十分精准。同时,建窑窑温较低,陶瓷斑点呈现流条形。

2 窑变釉艺术应用

窑变釉作为一种自然色彩肌理和色彩融合的代表艺术品,自古以来受到我国陶瓷爱好者的欢迎和推崇,但是由于其制作主要是由匠人完成,缺少了一些人文艺术元素,导致其稍微缺少一点艺术美感。但是随着我国对窑变釉的研究不断开展,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了窑变釉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将窑变釉与图形进行了完美结合,促使其视觉形式要更加丰富,进而弥补了其缺少人文艺术的缺陷。

例如我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朱翡斐,其美术作品主要以传统人物和花鸟为题材,尤其是在花卉表现中,更是运用了窑变釉艺术,在画好的作品中反复添涂冷暖色釉,进而形成了绚丽自然的色彩效果,呈现出青红有绿、紫中带红的特点,而这种高雅的色彩效果,与国画天真烂漫的意境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3 窑变釉艺术创新

当前一些窑变釉的配方逐渐被更多的瓷器烧制匠人所掌握和熟知,但是想要完成对传统观念和工艺的突破,依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尝试。

3.1 控制窑变环境

在古代对窑变进行控制,需要在还原环境下进行,瓷器烧制匠人在烧制每一窑的过程中,都要付出大量的代价和心血,无论是在物力还是人力方面,都要保证一定的投入。因此,每次试验一种窑变釉,烧制匠人都将配料和窑温是为奇功,并且将其作为商业机密从不外传,而这种做法也为窑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此,想要控制窑变气氛,实现窑变釉的工艺创新,需要突破以往只能在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制作理念,将氧化环境下制作窑变釉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3.2 研究窑变原理

窑变釉的魅力主要体现在那种稍纵即逝、赏心悦目的变化,但是如果这种变化被当代匠人熟练掌握并且大量推广,那么对窑变釉的魅力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实现窑变釉的工艺创新另一方向为:对窑变的使用途径、烧制方法以及形成原理开展研究,并不对某一种颜色进行单纯分析,按照自己的作品主题以及设计风格,研究相对应的窑变釉颜色,实现为我所用的境界。例如制作貔貅工艺品的时候,制作匠人要保证浸釉时间在4分钟左右,开窑温度要保证在300度左右,在升温过程中,要保证每小时平均升温110度左右,最高温度为1250度,烧成时间为8个小时左右。

3.3 开展仿古研究

我国陶瓷艺术博大精深,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具备较高的鉴赏水平,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窑变釉属于定义狭窄的陶瓷艺术,要实现技术方面的创新,需要提升窑变釉的社会影响力,促使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技术创新中,并且在陶瓷领域得到拓展和应用。因此,相关院校和行业专业要将窑变釉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开展分析和研究,由行业专家领头,与陶瓷制作企业进行合作,运用现代计算机试验炉,不断尝试烧制窑变釉,并且将其与环境陶瓷有机融合,开展窑变釉仿古研究,促使窑变釉从传统的器皿向环境艺术装饰发展,无论在用途还是釉色方面都实现突破,提升窑变釉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陶瓷技艺在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中国陶瓷都享有盛名,甚至中国的英文单词的另一个含义也是瓷器。窑变釉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艺术性的陶瓷,其形式复杂、色彩丰富、变化众多,在陶瓷制品烧制出来后,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形态和颜色,一些如同万马奔腾、一些有如夕阳晚霞、一些如同秋云春华、一些有如大海怒涛,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产品。在新时期下,相关陶瓷工作者要针对窑变釉艺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传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梅.浅析旅顺博物馆馆藏清代官窑仿钧釉瓷器——炉钧釉与窑变釉[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12):4-11.

[2]陈伟搏,陈俊先,吴嘉颖,叶敏珊.石湾窑古代陶瓷灯具特征与现代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6):234-236.

[3]黄晓蕙.钧釉与石湾窑仿钧釉及相关问题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3):21-25.

[4]王美仝. 绿如春水 红似朝霞——浅谈高温窑变釉彩的抽象诗画意境[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47(Z1):35-36.

[5]李其江,吴军明,张茂林,吴隽. 还原剂及工艺因素对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J].陶瓷学报,2011,32(03):372-375.

[6]杨齐红.双层反应釉陶瓷产品烧成制度研究[J].佛山陶瓷,2011,21(04):15-16+20.

[7]孙燕明,李志民.虚实相济·有无相生——浅析在高温窑变釉彩瓷胎上绘画[J].景德镇陶瓷,2007,(02):18-19.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