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2018-03-15晋健
晋健
摘 要:随着政府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理念影响力不断提升,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成为我国学界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就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对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的策略和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TV21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3-0009-02
随着水电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水电开发程度日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在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大大降低的同时,水力发电本身的双刃剑特性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水电开发利弊之争也源于此,而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是本文就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正面影响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降低生态破坏代价两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节能减排。火力发电是我国最主流的发电形式,但其具备的消耗不可再生煤炭资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特点,却造成了我国能源危机、空气污染问题的日渐恶化,而相较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则具备着能源来源可再生、成本较低、污染较小等特点,这就使得水电开发成为了替代火力发电的最优手段。此外,相较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更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也是水力发电正面影响的重要来源之一。(2)降低生态破坏代价。在学界权威陆佑楣院士开展的研究中,其指出水能是付出生态环境代价最低的一种自然界能源获取渠道,这里的生态环境代价主要由移民、施工影响、局部气候变化等内容组成,但相较于火力发电的修铁路运煤炭、太阳能发电的较高成本和技术限制,水电开发能够更好服务于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1]。
1.2 负面影响
水电开发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水电开发的过程将对水、土地、生物、气候等资源带来较为负面影响,这类影响主要源于水电开发开采的大量石方、淹没土地造成的陆地变化、水与外界交换的速率和污染处理能力降低,动植物、鱼类的生存很容易因此遭受毁灭性打击,水电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见一斑。(2)社会环境负面影响。之所以说水电开发会在社会环境层面造成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水电开发很多时候会造成移民、文化景观破坏等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前者引发的生活习惯的变化、迁出地和迁入地承担的压力、对政府补偿的不满、公共设施资源紧张等问题,往往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2]。
2 水電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2.1 策略
考虑到水电开发生态影响的显著性,为我国必须不断建设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才能够将相关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三方面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策略。
2.1.1 结合标准设计步骤
一般情况下,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设计会遵循“确定补偿对象→确定补偿主体→确定补偿标准”的顺序开展,各环节的侧重点如下所示:(1)确定补偿对象。补偿对象的确定依据是水电开发是否对人类或自然的利益造成影响,而确定影响后则需要将影响的对象均列为补偿对象,水电开发区内的居民和移民、相关单位和员工、当地生态环境均属于较为典型的水电开发补偿对象。(2)确定补偿主体。补偿主体的确定需要结合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这一过程水电开发项目涉及的防洪、航运、灌溉等功能均需要被纳入补偿主体范畴。(3)补偿标准确定。补偿标准确定属于水电开发生态补偿设计的关键点,这一设计需要满足补偿对象心里意愿并同时考虑补偿单位的可承受范围,效果评价法、受益损失法、旅行费用法、随机评估法均属于我国当下应用较为广泛的补偿标准确定方法,具体标准确定的公平公正也必须得到重视[3]。
2.1.2 加强生态补偿基础研究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业界人士必须加强自身对生态补偿基础的研究,通过这一研究便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当下行业内部存在的对河流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及对应补偿措施认识不足问题,这类研究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研究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电开发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当属阻断河流连续性,因此学界可以重点结合河流的连续性开展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的研究,以此实现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性提升。(2)研究水电工程生态补偿效果。结合具体水电开发工程开展的生态补偿,即可开展实践价值较强的生态补偿效果研究,这将对长效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较为有力支持。
2.1.3 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生态补偿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建议从以下方面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1)规范体系建设。为了实现高水准的水电开发补偿机制设计,行业内部必须形成规范、稳定、标准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补偿金的筹集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组成。(2)为制度运行提供“动力源”。所谓“动力源”,指的是推动和监督制度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组织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水电开发者均需要在该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此水电开发才能够更好服务于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
2.2 实践
2.2.1 水电开发项目概况
为了提升本文的实践价值,笔者选择了全长279km的Q河GZ段作为研究对象,Q河的河道理论蕴藏量663MW、流域面积6735km2、天然落差2126m、可利用落差1276m,本文选择的Q河GZ段水电开发功能区划情况如表1所示。
2.2.2 生态补偿设计
具体生态补偿设计如下所示:(1)补偿对象。LT县、XC县城、DR县政府;利益受损群众;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者。(2)补偿主体。中央、省、市、乡、县政府;水电开发公司。(3)补偿标准。补偿分为政策补偿、实物补偿、资金补偿、技术补偿四类,政策补偿的具体对象为环保企业;实物补偿对象为利用受损居民,补偿方法为迁建新房、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站等;资金补偿。由水库淹没补偿费、水保设施补偿费等来源组成的资金将定期补偿给利益受损群众等补偿对象;技术补偿。派遣技术人员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指导,水电开发的负面影响将由此实现进一步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涉及的生态补偿设计仅为Q河的GZ直流,事实上Q河便存在着多个水电开发者,而这便为生态补偿设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这种情况下紧密结合流域特点、采取灵活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3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补偿机制能够较好抑制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Q河GZ段研究实例,则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弈,张轶超,谭奇林.水电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15,37(03):45-48.
[2]陈明曦,刘晓庆,杨玖贤.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初探——以四川省金沙江支流硕曲河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04):65-68.
[3].水利部:加强农村水电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J].华东电力,2013,41(0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