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病假”出国行,遭解雇到底合不合法?
2018-03-15丛林
丛林
员工恶意“泡病假”,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很多用人单位对此头疼不已,但面对员工的病假条,又无法查清事实,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出于人性化考虑,无奈地批准员工的病假。可是,北京市的一家用人单位,对员工恶意“泡病假”的行为坚决说“不”,历经五年,从基层人民法院到中级人民法院再到高级人民法院,执拗地打了三场官司——
“泡病假”出国行遭解雇起纠纷
现年48岁的冯浩波,是一名IT专家,他在许多知名的IT公司担任过技术专家和高层管理,具有相当丰富的职场经验。工作之余,冯浩波也是一位旅游达人,曾经在2004年刚开放欧洲游的时候,参加过欧洲旅游国家大使比赛并胜出,号称除了南极洲没去过,已走遍世界其他地方。
2013年1月28日,冯浩波应聘到北京市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担任商务资深经理,月薪3.6万元。同年4月1日,科技公司与冯浩波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自2013年4月1日起至2016年1月27日止,合同中并未约定试用期。
双方签订合同后,科技公司向冯浩波发放了《员工纪律制度》《商业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员工纪律制度》第1.13条规定:对公司要求提供的个人重要信息有意虚报、欺骗、隐瞒,例如教育背景、个人信息、培训与工作经历、入职体检信息、资质资格信息等,公司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商业行为准则》中规定:员工必须按公司的要求来履行作为员工的职责,遵守上级主管合理的指挥及与公司签订的雇佣协议。员工故意违反上述义务的公司可予以解雇。
当月18日,冯浩波到北京一家医院就诊,拿到了医院出具的一份诊断证明书,载明:颈椎病,建议休两周。第二日,冯浩波凭诊断证明书、病历手册、医疗费单据等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向科技公司请病假两周,内容为:“老板,你好!最近两周一直受到头疼困扰,昨天去医院检查,发现颈椎问题严重,医生要求先全休两周,五一后根据复查情况有可能要住院治疗。”科技公司经过审核,当即予以批准。
冯浩波请病假没几天,科技公司的高层从公司的员工处听到冯浩波竟然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和更新了他在巴西游玩的照片,感到十分诧异,立即让公司的人事部门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冯浩波在请病假的当天就乘飞机前往巴西。科技公司认为,按照冯浩波请病假时的描述,其病情十分严重,根本不可能长途飞行,由此认定冯浩波属于借病假之名,实为出境赴巴西旅游,且通过提供虚假信息骗取公司对其请病假的申请予以批准,科技公司认为冯浩波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企业规章制度,给单位员工树立了一个极坏的反面典型,带来的影响将十分恶劣,必须对这样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经研究,科技公司未等冯浩波回国,就以冯浩波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于4月25日通知与冯浩波解除劳动合同。
5月4日,冯浩波回国,手持劳动合同与科技公司进行交涉,提出劳动合同中未约定试用期,公司以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他的劳动合同,属于违约行为,要求公司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科技公司经审核,发现做出的仓促决定确实存在重大缺陷,遂撤销了解除劳动合同决定。
但是,科技公司并未就此罢休,而是于2013年5月16日再次向冯浩波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主要内容为:您提出两周病假全休申请后当日即赴巴西出境旅游,属提供虚假申请信息并恶意欺骗公司,该行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决定立即解除您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解除日期为2013年5月16日。
冯浩波对科技公司对其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不服,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員会提出申诉,要求撤销科技公司对其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后,裁决科技公司于2013年5月16日对冯浩波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不能成立,双方应继续履行所签订期限为2013年4月1日至2016年1月27日的劳动合同。
休养还是旅游双方各执一词
拿到仲裁裁决后,科技公司不服,于2013年7月21日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纸民事诉状,将冯浩波告上了法庭。
科技公司诉称,冯浩波于2013年4月1日入职我公司,任公司大客户商务资深经理一职。2013年4月19日,冯浩波以“头痛”“颈椎问题严重”为由申请休病假两周,公司出于对冯浩波的信任,批准了其病休申请。在冯浩波病休后,公司发现冯浩波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和更新了其在巴西游玩的照片。后经公司核实,冯浩波于2013年4月19日即请病假的当天便出境赴巴西旅游,其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企业规章制度;冯浩波回国后,公司就其出国事宜进行了询问,冯浩波表示其并未出国,其行为属于不服从公司合理的指挥、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综上,公司于2013年5月16日对冯浩波做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决定。公司与冯浩波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系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冯浩波已经与公司办理了离职工作交接,且经公司了解冯浩波已在其他单位任职。现公司不服仲裁裁决,故请求法院判决确认公司于2013年5月16日对冯浩波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合法有效,双方无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冯浩波辩称,2013年4月19日,他因病向科技公司请病假2周,并获得了批准。因当时北京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所以他出国去巴西休养。他在巴西休养期间科技公司电话通知他因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被辞退,但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并没有试用期的约定。2013年5月16日,科技公司又以他病假期间赴巴西旅游,提供虚假申请信息恶意欺骗公司为由通知他解除劳动合同。他向科技公司提交的病休证明真实有效,公司对此也予以认可并批准了他的病休申请。科技公司找他谈话时,一直要求他承认是去巴西旅游,他从来没有否认出国休养的事实,只是不认可是出国旅游,且在科技公司的规章制度中没有对病休员工的休假地点加以限制。因此,科技公司与他解除劳动合同缺乏事实依据,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现他同意仲裁裁决,不同意科技公司的诉讼请求。endprint
为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科技公司向法庭提交了一份科技公司的几位工作人员于2013年5月16日与冯浩波交谈时的录音。录音中,科技公司反复追问冯浩波休病假时是在北京还是在巴西,冯浩波强调他是在休病假,至于在哪儿休病假与当天谈话的主题无关,公司如果采取这种谈话方式而且还录音,就不是善意的了,他什么也不回答了。
此外,科技公司还就冯浩波已在其他单位任职的主张,向法庭提交了网页截屏图、视频资料,证明冯浩波在2013年7月14日参加了天津卫视主办的求职类娱乐节目《非你莫属》,并且应聘成功。冯浩波对此表示其参加的是一档娱乐节目,整个节目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为了满足收视率的需求,其实际上并没有入职节目中的招聘单位。
较量几个回合终于有了说法
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冯浩波在“病假”期间出国的行为是否构成提供虚假申请信息、恶意欺骗公司。
首先,在科技公司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冯浩波提交的诊断证明书、病历手册、医疗费单据等证据材料,法院可以认定冯浩波就诊情况属实,病休两周的证明也系医疗机构出具的合法有效的证明。现科技公司根据冯浩波在休病假期间长途飞行前往巴西的事实,认为冯浩波所谓的病情并未达到需要全休的程度,属于该公司的主观判断。冯浩波的病情是否需要全休显然应当以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为准。因此,冯浩波向科技公司提交病休证明并获得批准的行为,并不构成提供虚假信息、恶意欺骗公司。
其次,科技公司的规章制度中并没有对员工休病假期间的休假地点做出限制性规定。这意味着冯浩波在休病假期间前往巴西这一行为本身并没有制度上的约束和限制。科技公司主张冯浩波前往巴西是旅游而非疗养,但旅游和疗养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本身就存在包含和交叉关系,往往难以界定。现科技公司提出上述主张的核心问题还是冯浩波的病情是否达到了应当全休的程度,如前所述,冯浩波是否应当全休病假两周仍应以医疗机构的诊断为准。
最后,科技公司称公司在冯浩波回国后询问其是否去了巴西,冯浩波予以否认,其行为构成了提供虚假信息、恶意欺骗公司。就上述主张科技公司提交了谈话录音予以证明。但根据谈话录音的内容,冯浩波只是强调其在休病假,并认为科技公司的谈话方式是非善意的,至于在哪儿休病假与谈话的主题无关。录音中并没有冯浩波否认其出国的相关内容。因此,科技公司以冯浩波在谈话时否认出国事实为由,认定其行为构成提供虚假信息、恶意欺骗公司,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
综合以上事实,海淀区人民法院确认科技公司以冯浩波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为由决定与冯浩波解除劳动合同,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上述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应予撤销,双方应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冯浩波在2013年7月参加了天津卫视主办的求职类娱乐节目《非你莫属》,并且应聘成功。鉴于上述节目带有娱乐性质,故科技公司应进一步举证证明冯浩波确与节目中的“招聘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现科技公司就冯浩波已经入职新单位的事实未提交其他有效证据证明,故法院对其上述主张不予采信。
2014年11月20日,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做出一审判决,撤销科技公司于2013年5月16日对冯浩波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双方繼续履行劳动合同。
一场官司打下来,法院没有追究冯浩波违背诚信原则的责任,反而判决科技公司败诉,科技公司觉得太憋屈了,便以与一审诉讼同样的请求及理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
2015年2月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做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两个回合的较量,均以失败告终,偌大的一个科技公司,其实并不在乎赔点钱,也不在乎多用一个人,至此完全可以松手了。但是,科技公司不想就此罢休,非要与冯浩波死磕下去,只想通过诉讼,告诫员工必须诚信守约。为此,科技公司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申请。
2015年12月2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做出裁定:对本案进行提审。
2017年11月2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终审判决,撤销了一、二审的判决,确认科技公司与冯浩波之间的劳动合同于2013年5月16日解除。
(文中人名、公司名均做了技术处理)
法官说法: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网后,在微信朋友圈一下子刷屏,很多人为这个判决书点赞!网友之所以对该判决如此关注,是因为员工恶意“泡病假”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让用人单位头痛,也让广大劳动者不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从诚信原则出发,对恶意“泡病假”行为进行了彻底否定,具有积极意义。
病假期,是指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而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期限。病假的设置,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员工请病假,本是合法合情合理的事情,用人单位一般也会出于人性化的考虑予以批准。但现实中,却有一些劳动者钻法律的空子恶意“泡病假”,甚至拿着病假工资在外兼职。这种恶意“泡病假”的行为不但侵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对于其他员工也是一种不公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极判决的意义,在于告诫广大员工:不要利用单位规章制度未细化而不诚信履约!诚信原则,作为民法原则的无冕之王,同样适用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这一对特殊的主体。
〔编辑:潘金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