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题及解析(三)
2018-03-15庄照岗
庄照岗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1.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
2.历史名城。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的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3.繁华都市。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奋斗与拼搏,感受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
4.异国情调。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3.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寬《盐铁论·地广》)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
5.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6.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仿照2017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命制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任务性强,文化味浓。考生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提炼出相关的主题,然后选择其中的两三句确定立意,完成任务,展开写作。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不慕古”反对的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留今”是提示人们不要受现实所惑,陶醉于今日的成就中;“与时变”倡导的是因时而变,顺应潮流;“与俗化”即随着习俗一起发展。
3.“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意思是不因穷困丧失节操,不因低贱改变志向。指节操和志向不受境况和地位的影响。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5.“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意在提醒人们要自信自重,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6.“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意在提醒青年人要多做少说,埋首工作,而非夸夸其谈。
据此我们可以选择立意:
A.3、5组合可以从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角度立意;
B.2、4组合,可以从志向高远、顺应潮流立意,也可以从高瞻远瞩、追求创新立意,还可以从创新改变要有所准备、付出努力方面立意;
C.1、4组合,可以从做任何事情事先都要有所准备立意(技艺和志向);
D.1、6组合,可以从敬业、工匠精神等方面立意;
E.2、5组合,可以从顺应时代但要有所坚守方面立意,也可以从创新改变不是推翻传统,要有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创新,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方面立意;
F.1、2组合,可以从创新的前提是好的基础与技艺,创新不是凭空而生的,要做好充分准备方面立意。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