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______成为一种文化熏陶
2018-03-15张兴武
张兴武
这个题目来源于我刊发表过的《让翻日历成为一种文化熏陶》。
付显然同学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出文章观点“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熏陶”。文章从正面写阅读的好处,以生活现状侧面衬托阅读的必要性。文字平淡却不拖泥带水,议论直白却引人深思。全文始终紧扣标题,以充分的道理和娴熟的议论手法对文章中心加以解释说明,堪称佳作。
王秋辰同学的作文,谈这一年中掀起的“诗词热”,谈国人重新认识到了诗词作为中国瑰宝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作者以心中之感,展现了诗词对人生的积极影响,同时辨证阐述了诗词的发展现状,引读者反思。文章引用颇多,语言优美,立意深刻。
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熏陶
□湖北松滋第一中学 付显然
有人说: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流。对于我来说,只是单纯觉得“有趣”。
前輩们总说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我却一直不以为然,觉得“知识”这种东西太过空洞,很难让我有“增长”的感觉。所以我由着性子在书街中走马观花,只看我感兴趣的,偶尔瞟一眼“不感兴趣的”。久而久之,在与同辈的交流中,我多了许多“话题”,别人有时会说:“你懂得真多啊,有文化。”我却很疑惑。我只不过将看到过的东西“搬”下来而已,哪里有文化了?慢慢地,我捋清了其中的关系,“知识”就是你知道的东西,看的书多了,“知识”自然就多了,而若你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你就是有文化,而这些同样大多来自于书。所以读书会让你变得“有文化”。
阅读,贵在坚持。阅读是一件漫长的事。“活到老,学到老。”而成年后又不可能仍背着书包上学堂,剩下的选项便只有读书了。阅读不必求快,就像煲汤时用文火慢炖才能出其香,火太大反而会失了味道。若欲寻一词来概括的话,“熏陶”便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阅读,就是一种熏陶。
二十一世纪是高速信息时代,每隔几分钟刷新手机,新闻页面便会出现全新的内容。水流得越快,越易飞溅,留下的也就越发少得可怜。网络是真的很方便,想查询资料,不过区区四五秒的事,然后呢?忘掉也只是四五秒的事。不在脑海中,终究不是自己的知识。长此以往,我们不会增长任何知识。
那些书架上落灰的书,才是真正可以求得知识的地方。阅读一本纸质书,感悟作者经历生活后的感想,与自身相比,才会刻下不朽的痕迹。
现在的人们,缺少了一种气质——一种由丰富文化底蕴带来的气质。因为我们缺少了文化的熏陶而迷失在了信息狂流中。所以,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熏陶吧,我们才不会在发展中“退化”,才能以平和的心去看待世事变化,才能让心灵得到慰藉。
让诗词成为一种文化熏陶
□湖北松滋第一中学 王秋辰
快速旋转的中国社会似乎在逐渐偏离原始的轴心,数千年的文化中思维火花的显现日渐匮乏。我们浮躁的内心似乎少了许多的平静和充实。暂停下来吧,一起感受诗词文化。
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掀起了一股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潮,让人看到了文化的自信与文化传承的未来。武亦姝、白茹云等诗词达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人看到了文化的力量。
人生自有诗意,始于热爱,成于才华。武亦姝自小生活在古诗词文化的熏陶下,她的积累也是源于对文化的坚持与自信。是古诗词助她自如穿越在应试的夹缝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如声。”诗词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其强大的能量远不止于此。
中国的诗词凝聚了美好,雅致高贵的文字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对生命的焦虑与不安。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来自河北的农民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词相伴,“松树千里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她体会到了白居易的心绪。是一字一句、一词一曲的古诗词给予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
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像诗词描绘的那么美好,不是每个人眼中的景色都是那么美丽动人,但也正因如此,诗词所赋予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从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是人们一直心之所向的。
只有让诗词无处不在,成为一种自然的文化熏陶,才能使之得到真正的发扬。正如老人常说:“老房子越住越有人气,越能历久弥新,长期不住人就要朽坏。”文化熏陶并不是强加的背诵与默写,而是在苏堤下自然吟咏出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不是复古泥古、固步自封,而是生生不息地创新与发展。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