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限制“并存” 热点与经典“相拥”
2018-03-15豆党锋
豆党锋
縱观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可以说这三年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不断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更是其反押题命题思维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2018年高考命题还将会延续这种命题理念……
一、命题演变
近三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可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而使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不断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呈现出“开放与限制并存,热点与经典相拥”的显著命题趋势。
第一阶段——关注具体新闻热点事件
【经典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由上例可以看出,此阶段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有以下特点——
1.试题材料取材于某一具体新闻事件。如本题取材于2015年5月9日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的报道。
2.写作任务为显性任务,即考生的写作方向、写作内容与文体试题均有明确地要求。如本题明确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且必须写成书信。
3.试题材料具有极强的争议性。如本题可以从多角度看待相关方的行为。
第二阶段——关注社会焦点话题或焦点现象
【经典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6年浙江卷)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由上例可以看出,此阶段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有以下特点——
1.试题材料是从“面”的层面上对某一社会焦点话题或某一焦点现象的关注。如:本题是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这一焦点话题的关注,2016年上海卷是对“评价别人”、2016年天津卷是对“青春阅读”这一焦点现象的关注,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是对“唯分论”这一评价模式的关注。
2.写作任务的呈现形式为显性与隐性并存。如:2016年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2016年上海卷“评价别人”、2016年天津卷“青春阅读”为显性任务,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为隐性任务。
3.试题材料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如2016年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与2016年上海卷“评价别人”均可以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
第三阶段——呈现话题开放组合
【经典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由上例可以看出,此阶段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有以下特点——
1.试题材料选取某些特定材料以呈现某一话题。如:本题选取了12个关键词呈现的是“我”所认识的中国,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选取了6句名句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2.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如:本题要求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我”所认识的中国,且这些关键词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关联;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句名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3.试题材料与写作任务开放与限制并存。如:本题可将12个关键词任意组合,但行文过程绝对不能脱离写作任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可以将名言任意组合,但必须从这6句中选择;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II虽说是“如何看待恢复高考40周年”,但文章必须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
4.写作任务和试题选材完全突破了时事范畴。如:本题12个关键词既有热点话题“一带一路”、“高铁”、“移动支付”等,又有经典话题“长城”、“中华美食”等;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感悟中华名句”和热点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二、命题规律
从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来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呈现出以下命题规律——
1.试题一般都提供材料。材料一般包含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的试题材料为一幅漫画。
2.试题材料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小陈举报老陈”,2016年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国关键词”中的“广场舞”“共享单车”“空气污染”等。
3.限定写作任务。
(1)显性的呈现
所谓显性地呈现,就是试题材料中有明确的文字要求考生的写作内容必须是什么。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给违反交规的父亲的一封信”明确要求考生的写作任务是如何看待“女儿举报父亲”;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风采人物评选”明确要求考生的写作任务是“阐释谁最具有风采”;2016年上海卷明确要求考生的写作任务是“如何看待评价别人的生活”;2016年浙江卷明确要求考生的写作任务是“如何看待虚拟世界”;2016年天津卷明确要求考生的写作任务是“如何看待青春阅读”;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国关键词”明确要求考生选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感悟中华名句”明确要求考生选两三句名句写一篇文章。
(2)隐性的呈现
所谓隐性的呈现,就是试题材料中没有明确的文字要求考生的写作内容必须是什么,但考生的写作内容又绝不是随意而定的,而是还要根据材料的内涵确定必须写什么,如果不写这个内容,必定属于跑题文。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虽说题干上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写什么,但考生的写作内容必须是“教育的奖惩”,如果文章偏离了“教育”这个话题则必定跑题;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如果文章偏离了“老腔”这个话题则必定跑题。
4.逐步突破时评的命题范畴,将命题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如2015年与2016年全国所有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均为时事评论,但2017年三套新课标卷虽说也涉及了热点,但也涉及了经典,如卷Ⅰ的关键词“京剧”、“大熊猫”,卷Ⅱ“感悟中华名句”。
三、命题预测
由近三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演变过程及命题规律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形式将会更加灵活与创新,很有可能将所有高考作文试题类型的优点融为一体,即采取命题作文式的指令,新材料作文式的形式,话题作文式的开放,从而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走向更加成熟与完善。
在2018年的写作训练中,广大考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备考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时事评论的训练上,具体在训练的过程中,无论题型如何灵活与创新,考生可坚守“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那就是“锁定任务——完成任务——上交任务”的写作过程。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