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对错表”
2018-03-15夕雨
夕雨
我儿子不是那种生下来就很聪明的孩子,也没有乖巧的性格,他能在学校里稳坐第一名,也不是依赖我和他妈妈都是老师,完全在于我的“打”。很多家长调侃我:“没有坏孩子,只有‘不打而娇宠出来的坏孩子。”这不,儿子又在“找打”了。
刚开学一个多月,儿子和班里的小杰打了一架。接到班主任张老师的電话,我放下手里的活便赶到了学校。比起上次不做作业的后果,这一次事情似乎要严重得多,因为小杰的面部被儿子抓伤了。得知是儿子先动手后,我马上批评儿子不懂事,接着就向老师和小杰妈妈赔不是。无论我如何道歉,小杰妈妈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临走时,我听到小杰对他妈妈说:“妈妈别生气,他回家会被他爸揍死的。”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他,说错话会被惩罚,做错事也会被惩罚。我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曾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像个恶魔,他会时刻盯着我,凡事做不好,他都会惩罚我……儿子长这么大,挨揍的次数也是班里出了名的。
在家长群里,我也是一个另类爸爸,我不会和其他爸爸交流育儿的事情,更不会接受他们给我提出的任何意见。在他们眼里,我是仗着自己是老师就逼迫儿子吃他不喜欢吃的食物,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儿子那篇《爸爸别打我》的作文在班级传开后,我还获得了一个“恶魔爸爸”的称号。
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儿子昂着脑袋对我说:“这次就算打死我,也不道歉!”听到儿子说这句话,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麻烦家长花点心思好好教育他。”“教育”两个字,被张老师下了重音,言外之意就是:不能打。
似乎在所有人眼中,我就是那个顽固到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爸爸。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我也是让儿子拿出“对错表”来查看自己做错事的严重性,准备挨打。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打”是儿子自己的选择。
虽然我和妻子都是老师,在育儿方面更是有独到的见解,但我们从来不会告诉孩子,他得按我们的方式成长。当儿子开始明白对与错的时候,我问他要选择什么方式来生活时,他说要准备一本人生“对错表”,里面列满了他的行为准则。比如:为什么要吃一些蔬菜,它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要做一些事情,他能收获些什么?“对错表”里的惩罚方式,他选择了打。至于怎么打,依然由儿子来定。
我不会剥夺儿子的知情权,允许他和我探讨一些事情的重要性,允许他定一个自己挨打的标准。我尊重儿子的任何选择,比如不吃青菜就要打屁股一下,不去上游泳课打屁股三下……我不会随随便便地打孩子,所有的惩罚都来源于尊重。当然,如果他想减轻惩罚,必须讲出一个理由。
儿子为这次打人定下的惩罚是:打屁股三下。和人打架只是和不去上兴趣班的惩罚相同吗?儿子告诉我:“打人不对,按照标准来看我要挨五下。但是小杰总欺负我的好朋友小山,我是为了帮朋友才动手打他,为了友谊应该减一下。当然……小杰错了,我也错了,我会向他道歉。知错就改,我觉得可以减一下。”
你看,他分析得多有道理。最终的结果是:儿子撅起了屁股,我扬起了手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