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地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18-03-15吴秀芸王海江梁寒冬
吴秀芸,王海江,梁寒冬
(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2)
1 引 言
地名是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在测绘、规划、医疗、卫生、电力等各个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是现代社会进行各种联系、交流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和纽带[1]。随着体制变革、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格局不断地扩展、变化,城市中的街巷、建筑物、居民地等地理实体不断地消失和新生,与之相对应的地名也随之大量更替,新地名大量涌现[2],地名信息的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和繁重,地名标准化以及及时、高效地收集、整理、传输、表达地名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地名管理和服务手段无法适应当前的客观形势[3]。
针对上述问题,宁波市民政局委托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设计研发了宁波市地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综合利用GIS、MIS及OA等技术,全面整合覆盖宁波市的地名信息,无缝集成行政区划信息、地名信息、电子地图、影像等信息,构建一套完善的地名信息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地名信息规范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形成省市区三级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地名服务模式,为全市打造唯一、权威、通用的地名一张图。
2 系统总体架构
平台采用B/S和C/S混合多层架构,总体结构从下到上主要分为基础设施保障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层,如图1所示。
基础设施保障层为地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提供网络支撑和软硬件保障,把平台连接成逻辑的整体。
数据资源层在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引擎、地址匹配等相关技术方法,实现门牌、路名牌、行政区划界线等基础地名的可视化入库管理,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
图1 总体架构图
应用支撑层实现地名管理和业务的相关功能模块,如地名更新、注销等。
业务应用层直接面向用户构建应用系统,提供可视化的界面供用户操作,实现对地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包括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地名业务管理系统、移动地名服务平台及地名信息公众服务网。
用户层为平台服务群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大众。
3 数据库设计与更新
3.1 数据分类组织
(1)基础空间数据
基础空间数据作为地名信息显示的背景数据,在系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空间数据包括电子地图、影像地图,采用图片引擎技术实现地图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发布以及地图的放大、缩小、平移、漫游、图层控制显示等功能。
(2)地名专题数据
地名业务数据分为门牌数据、路名牌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基础地名数据(包括建筑物、居民点、水系、交通等)等信息。在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基础上,对这些地名信息进行资料整理和深加工,将文字描述的地名信息通过规范化处理,通过多层级地址匹配技术,建立与空间位置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实现地名信息和电子地图、影像数据的快速匹配,形成可视化的地名数据,实现地名信息的可视化查询、统计和管理。
3.2 多元地址匹配
对各类地名数据的地址信息进行规范化拆分,形成【县/市/区】(一级)、【镇/乡/街道】(二级)、【村/小区】(三级)、【路/街/巷】(四级)、【门牌号/幢】(五级)共5个层级的精细地址条目信息。采用多元匹配的方式进行地址模型构建[4,5],首先考虑一级+二级匹配,即定位到县市区中的镇、乡、街道;然后,进行三级+四级+五级完整匹配,先匹配能够完整地址关联的数据,实现各类数据定位到幢的精确匹配;对于缺失地址(主要是小区、路等内容)的地址信息,可优先考虑反馈给民政局重新采集,若采集回来的信息仍不完整,则采用三级+四级,三级+五级,四级+五级的方式分别进行匹配,若某一级信息确实,则定位至上一级;最后,地址匹配,返回空间坐标信息。
3.3 数据动态更新
地名数据管理和业务办理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地名不断变化,要求地名数据能够不断更新,以保证地名信息的现势性。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将地名数据划分为历史数据和现势数据,由地名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不同版本的数据准确记录宁波地名的变迁。同时建立地名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宁波市民政局地名办日常地名管理业务,将地名的申请、审核、审批、审定等业务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并通过地名命名、更名、重名检测等功能及时更新地名数据,实现了地名信息的可持续动态更新。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地名信息管理子系统
地名数据管理子系统是对门牌、地名、路名牌、平安边界等地名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整合了基础空间数据库,提供了地名信息的可视化查询浏览、数据编辑、报表统计、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同时预留接口,支持地名数据导入导出,实现与省级地名数据管理系统功能与数据对接(“上通”),同时可接受下属各市、县(区)地名数据的报送(“下联”),达到省、市、县(区)三级地名管理一体化目标,并实现各级地名数据库和相关部门之间充分共享。系统设计界面如图2所示。
图2地名信息管理系统
4.2 地名业务管理子系统
地名业务管理子系统将地名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分发及更新纳入民政地名业务的日常工作流中,实现了地名业务、门牌业务、路牌业务、行政区划业务的申请、审核、审批、审定的流程化管理,并通过地名命名、更名、标准化等业务功能及时更新地名数据,提高民政部门工作的灵活性,促进高效、便捷的地名工作体系的构建。系统分地名业务管理、门牌业务管理、路牌业务管理、区划业务管理、界限界桩业务管理。系统设计界面如图3所示。
图3地名业务管理系统
4.3 移动地名服务子系统
基于4GWiFi网络在移动终端(iPad)上可方便浏览各类地名信息的客户端软件。整合政务电子地图,门牌、路名牌、街道、建筑物、河流、桥梁等地名数据,建立地名管理便捷资料袋,拓展移动办公业务,辅助地名工作人员外业采集普查地名信息,方便地名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快速浏览与查询各类信息。系统设计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移动地名服务平台
4.4 地名公众服务网
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建立地名公众服务网,设置工作动态、政策法规、服务指南、机构概况、城市概况、地名要闻、地名文化、地名胜景版块,实现地名信息与电子地图的无缝集成,支持基于地图的地名地址查询检索,实现各类地名信息基于位置的应用,为全市建立一张统一的、权威的、现势性强的“标准地名电子地图”,使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能够及时地获取准确的地名信息,充分发挥地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系统设计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地名公众服务网
5 系统应用情况
宁波市地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全市域共10个区县市的地名信息已成功接入,建成了内容齐全、覆盖全域的地名地址信息库,形成了市区县三级地名一体化协同服务模式,促进了地名普查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应用。2015年,平台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11月,基于宁波市地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突出表现,民政部将宁波列为全国地名地址库试点示范创建地区,旨在以宁波等地区为试点,理顺地名地址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地名地址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作用。
6 结 语
作为全国地名地址库试点城市,在接下来两年内,宁波市要以地名地址库建设试点为抓手,在现有的地名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GIS等技术,创新地名地址库管理服务模式,编制完善全市各部门、各行业通用的地名命名及地址编码相关法规标准,促进地名地址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探索拓展地名大数据在领导决策、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公众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区划地名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为其他地区开展地名地址库建设工作积累经验。
[1] 江吉智. 基于MapGIS下的武汉市地名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 测绘工程,2003,20~22.
[2] 许慧鹏. 基于MapGIS的太原市地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城市勘测,2009,2(29):46~48.
[3] 王平,陈新康. 基于SuperMap的民政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3):194~196.
[4] 戴函洋. 盘锦市区划地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 东北大学,2012:58~64.
[5] 宋春秀. 盐城市地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 南京理工大学,20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