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河:共建金沙江鱼类保护栖息地
2018-03-15吴冠宇编辑任红
◎ 记者|吴冠宇 编辑|任红
金沙江是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的“富矿”和实现“西电东送”战略目标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金沙江梯级电站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清洁能源,缓解地区环境污染的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涉及多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绝大多数完成生活史全过程或部分过程依赖于流水生境,梯级电站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区域水生生态环境和鱼类栖息地产生一定影响。为保护金沙江鱼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华东院制定了金沙江支流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规划,拟通过黑水河干流的栖息地修复与建设发挥其流水生境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保护作用。
本刊记者就金沙江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作采访了TNC中国项目健康河流项目经理汪卢弘。
《中国三峡》:我们了解到为了保护金沙江下游鱼类资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携手TNC、华东院,制定了金沙江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规划。金沙江下游的鱼类资源有哪些?
汪卢弘:金沙江下游鱼类物种丰富,属江河鱼类及高原鱼类分布的过渡带,同时也汇集了长江上游、金沙江中游以及雅砻江和赤水河等支流不同区系的鱼类,共记载鱼类160种,其中特有鱼类56种。根据白鹤滩及乌东德环评调查结果显示,攀枝花至水富江段共采集鱼类60种,白鹤滩水电站评价范围内共采集鱼类41种,其中特有种16种;乌东德水电站评价区域分布鱼类76种,土著鱼类68种,外来物种8种,特有鱼类圆口铜鱼、长薄鳅、四川裂腹鱼等33种,省级保护鱼类有西昌白鱼、鲈鲤、短须裂腹鱼、昆明裂腹鱼、岩原鲤、长薄鳅、黄石爬鮡等10种,评价区域分布的鱼类包括长距离洄游鱼类,例如以圆口铜鱼、长薄鳅等产漂流性卵为代表的鱼类,也包括短距离洄游和定居性鱼类。
《中国三峡》:目前金沙江下游鱼类栖息地面临哪些问题?
汪卢弘:金沙江鱼类所面临的威胁有违法采石挖砂、非法捕鱼等破坏生境和鱼类资源的行为,其中也有梯级电站建设对区域水生生态环境和鱼类栖息产生的重要影响。
金沙江下游鱼类目前的部分栖息地在白鹤滩及乌东德大坝库区。首尾相接的梯级电站建设将导致部分鱼类栖息地的淹没,比如黑水河河口;也将对鱼类栖息地带来诸如水文情势改变、水体环境变化、生境变化等间接影响,对鱼类形成洄游路线阻隔、“三场”(即越冬场、产卵场、索饵场)破坏、饵料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和气体过饱和等直接影响。同时,金沙江流域支流的小水电建设和采石挖砂也对河流连通性和鱼类的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三峡》:黑水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汪卢弘:黑水河是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发源于昭觉县玛果梁子,自北向南流经昭觉、普格、宁南3县,于宁南县东南部葫芦口注入金沙江;流域面积为3591km2,全长173.0km,天然落差1931m,平均比降11.05‰,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为80m3/S、径流量25.25亿m3。
目前,黑水河流域已进行的水电规划和开发建设对河流连通性、河道内径流条件、鱼类资源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黑水河上游左支西洛河规划“一库七级”开发方案,已建成5个梯级;上游右支则木河规划4级开发方案,已建成2个梯级。黑水河干流河长约65km,规划苏家湾、公德房、松新和坤顺4级开发方案,均为引水式开发,目前已建成苏家湾、公德房、松新和老木河四座电站,其中老木河拟报废,坤顺梯级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其他支流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黑水河位于乌东德与白鹤滩电站之间,历史上是部分干流鱼类洄游繁殖的栖息地。目前根据2008年至2017年鱼类资源调查显示,黑水河共调查到鱼类43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2种,下游种类明显多于中上游,且绝大多数鱼类分布于老木河闸坝至黑水河河口处。
《中国三峡》:黑水河能否作为金沙江鱼类的替代生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汪卢弘:判断一处生境是否可以成为另一处生境的替代生境需要从内部条件及外部因素来综合判断。内部因素主要为河流本生的生境相似性,其中主要包括:水文情势(包括:流量、水位、水温以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等),水质(包括水环境参考指标,例如溶解氧DO、pH、以及COD、 N、P含量等),生物组成(生物种群的结构、食物链等),栖息地(河流地形地貌、河流底质等)以及连通性(连通河网长度)五个方面进行判断;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资金、技术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内部因素决定了替代生境的潜力,外部因素决定了替代生境的有效性。
黑水河成为金沙江下游鱼类的替代生境是由于地理位置、栖息地环境、流域面积以及措施可实施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首先,黑水河是乌东德与白鹤滩之间流域面积较大的支流之一,在干流进行梯级开发的情况下,支流的流水生境成为可能的金沙江下游分布喜流水性鱼类的最后栖息地;其次,黑水河是历史上分布着干流鱼类在特定时期的栖息地,且目前分布的鱼类也多为金沙江下游及长江上游鱼类,虽然黑水河目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生境适宜性;最后,黑水河流域面积相对
适中,具备一定的修复条件及修复潜力。
《中国三峡》:一般对河流中的鱼类保护方式有哪几种?替代生境的保护方式有什么好处?
汪卢弘:一般对河流中的鱼类保护方式包括:栖息地恢复、连通性恢复、水质提升、加强巡护杜绝非法捕捞、人工增殖放流以及恢复河流的水文情势等。
相比一般措施而言,选择将黑水河作为金沙江下游替代生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策略优点主要在于可以更有效地从威胁的根源出发寻找解决途径,并制定解决方案。比如,同样是面临鱼类数量的降低,一般措施可以将鱼类进行人工繁育并实施增殖放流;但是通过系统分析我们可能会发现,鱼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是河流本身不具备完成其生活史的条件(水文情势改变、连通长度不足、栖息地由流水变成静水等),在这种情况下,仅增加鱼类数量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需要以替代生境的视角,恢复河流的连通性及栖息地,让受威胁鱼类能够重新在河流中找到适应的栖息地环境,帮助其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生活史。
黑水河鱼类样本 摄影/苏巍
黑水河汇入金沙江的河口
《中国三峡》:目前TNC在金沙江支流黑水河上开展的鱼类生境研究主要有哪些内容?
汪卢弘:TNC在黑水河河流生态修复规划中作为技术顾问,引入了Watershed Approach的理念,以流域为视角,从水文情势、水质、生物组成、栖息地以及连通性五大关键生态属性出发,对黑水河现有鱼类按习性进行分类,依据其习性及所需栖息地类型等因素识别出流域中保护对象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来源以及位置。根据黑水河特点,结合利益相关方诉求,我们与三峡集团、华东院共同制定出适用于黑水河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三峡》:目前保护工作的进展如何?
汪卢弘:黑水河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已制定完成。目前,三峡集团正着手推动实施,我们将紧密配合,对修复措施的实施及后期有效性监测与评估提供可能的支持。
《中国三峡》:对接下来的保护工作,TNC有哪些建议?
汪卢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利益相关方建立长期并且有效的沟通机制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之上,各方需求,包括河流修复及鱼类保护的需求,地方发展的需求等才能获得更好的平衡,从而共同开发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能尽快实施,并且通过长期监测不断优化修复措施,在各方支持下,逐渐提高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