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澳民族音乐学界交流往事回眸
——为喻辉《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作序

2018-03-15澳大利亚斯蒂芬怀尔德王芳

人民音乐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立大学音乐学音乐学院

■[澳大利亚]斯蒂芬·怀尔德 王芳 译

《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喻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当我为喻辉教授这本多重主题的音乐学研究著作《数字时代的东方音乐》撰写序言时,我的思绪回到了20世纪最后那20年——也是我第一次在中国接触到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音乐学者的时候。那时正逢中国改革开放不久,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音乐研究学科刚刚被引进中国,中国音乐学家们渴望同世界,同民族音乐学接轨。

喻教授于1993年访问了位于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音乐学院,我当时在那里任教。那时的他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青年老师,他的热忱和敏锐的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后来知道他成为了美国威斯理安大学的研究生,并从这所著名的具有极高声望的大学获得了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时并不感到惊讶。喻教授在美国和中国从事学术生涯的这些年里,我们一直保持着相互联系。我曾经于2012年和2015年两次参加了喻教授在宁波大学组织的东方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我们之间的长期联系还促成了我们俩作为共同主编出版了两本著作。

喻教授在1993年同李民雄教授一起对澳大利亚的学术访问,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音乐学院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渊源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这段渊源始于1987年上海音乐学院的陈应时教授应邀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音乐学院举办的澳大利亚音乐学会全国会议上所做的客座演讲以及随后在该学会的会刊《澳大利亚音乐学》上发表的论文。这可能是在澳大利亚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中国音乐的学术论文。与此同时,一个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中国民乐团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音乐学院的礼堂进行了公开演出。音乐会中有一首曲目是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艾伦·马莱特 (Allan Marett)教授根据在日本留存的古代文献重新用现代记谱法解译并记谱的唐代乐曲。这是马莱特教授第一次听到这首作品的演奏。

在这个复杂的故事中,还有一个人需要被提到,她就是艾伦·马莱特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柯拉莉·罗克韦尔(Coralie Rockwell)。柯拉莉曾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陪伴她的丈夫,一位语言学家和汉语专家。柯拉莉在上海学习汉语,同上海音乐学院有了接触,并认识了陈应时教授和中国民乐团。因为柯拉莉的关系,才有了之后1987年陈应时教授和中国民乐团的访澳之行。

1987年是中国传统音乐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缘分史上特别吉祥的一年。这一年,我应邀来到北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亚太地区传统音乐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研讨会结束后,我乘火车到上海会见了江明惇、陈应时、李民雄以及其他上海音乐学院的学者们。在上海期间,我在中国最早的音乐学学术组织之——东方音乐学学会做了一个关于澳大利亚原住民音乐的民族音乐学学术报告。喻辉教授目前是该学会的秘书长。那次上海之旅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在豫园茶馆演奏中国传统音乐。

柯拉莉·罗克韦尔1990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音乐学院的课程体系里第一次引进了亚洲音乐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柯拉莉研究过的韩国、中国的印度尼西亚的音乐传统。同年,我也引进了一门澳洲原住民音乐的课程。这两门课程是音乐学院首次开设的世界音乐课。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每门世界音乐课程都必须包含演奏成分。在过去,印尼中爪哇的甘美兰音乐是唯一一个含有演奏成分的亚洲音乐课程。中国传统音乐乐队成为上课学生演奏选项之一的可能性一直到后来才成为现实。1993年喻辉教授和李民雄教授的访问成为引进这个可能性的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力。

李民雄教授当时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副主任和教务处长,他主要教授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和音乐学,也教授打击乐演奏。在堪培拉的时候,李教授给一个打击乐班的学生们上过这些课。为了展示这些学生所学到的新技法,我们利用当时澳大利亚所能获得的资源开始组织一场中国传统音乐的公开音乐会。我们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已经定居澳大利亚的民族音乐家杨沐博士索取在澳大利亚定居的中国传统音乐演奏家的联系方式,将大家聚集在堪培拉,再加上那个打击乐班的学生,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乐队就成立了,并由李民雄教授进行训练。汇报音乐会的当天,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大音乐厅座无虚席。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澳洲政府的主要广播机构)录制并随后播出了整场音乐会。

喻辉教授和李民雄教授的来访最终使一个永久的中国传统民族乐队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得以建立。澳籍华人作曲家兼中国音乐专家黄建文(Nicholas Ng)后来成为我指导的一名学生。2004年,他开始帮助民族音乐学家黑兹尔·霍尔(Hazel Hall)教演奏小课;那时,黑兹尔·霍尔博士已经教了几年柯拉莉·罗克韦尔开启的“亚洲音乐”课程和另一门相关课程“世界音乐集萃”。随着霍尔博士的退休,黄建文在2008年提交博士毕业论文后,承担起了这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他以中国传统音乐和甘美兰交替作为这两门课的主要演奏实践内容。这个乐队的结果是开创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延续至今的“中国古典乐团”。2016年,黄博士被聘任为悉尼音乐学院中国音乐乐团的老师。这个乐团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中国民乐团于2017年在堪培拉联合举行了公开音乐会。

这两个中国传统音乐乐团都是基于喻辉教授和李民雄教授1993年访澳所建立的基础之上。他们的来访及其音乐会成为中澳两国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串联起的一系列事情的一部分;1993年的事情是这个长长的故事中的亮点。如果没有喻教授和李教授,这个事件链可能就会被切断,或者,至少会被削弱。

访澳之后,喻辉教授于1994年去了威斯理安大学。回国以后,他先后被任命为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宁波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和音乐学院院长以及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利用他的国际化背景,喻辉教授为促进音乐及美术方面的跨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贡献,其中包括在中国大陆的综合性大学中建立了第一个印度尼西亚甘美兰课程和爵士音乐项目。

据我所知,喻教授是为数不多的具备跨学科能力并且在中国和美国两所著名高校同时得到过中国音乐学和西方民族音乐学训练的学者之一。正像本书中一系列文章所彰显的那样,他所获得的训练和他的知识结构使他能够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包括传统音乐的体裁、历史、文献、音律以及数字音乐学等。这些知识为他在东方音乐研究领域提供了许多他人所无法提供的多样化的观察视角。

猜你喜欢

国立大学音乐学音乐学院
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签约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音乐学人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亚历山大·涅兹韦茨教授来我校开展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研究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