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文字发展研究综述

2018-03-14多布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6期
关键词:学术史综述

摘  要:藏文创制年代和发展历史问题,一直是我国藏学界讨论的重要学术命题之一。本论文通过整理藏文字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对该命题研究中存在的学术问题提出了解决和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藏文字;学术史;综述

作者简介:多布旦(1974-),男,西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古藏文与敦煌文献。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1

藏族传统史书记载,藏文产生于公元7世纪吐蕃松赞干布时代,由当时著名的文臣吞米.桑布扎依照印度梵文创制而成,同时编写了八部藏语语法著作,其中除《三十颂》和《性入法》两部外,其余六部在朗达玛灭佛时被焚烧。对这一文字发展史的记载,藏族传统学者均持认可态度,已成为传统学术史上有关藏文发展史的定论。但是在现存的吐蕃古文献中除了法藏敦煌文献P.T.783 《八转声颂》外,还未出现有关藏文文法理论的资料。该文献是公元九世纪末吐蕃著名翻译家官.法成所译,内容是梵文“八格”文法理论,是藏文《三十颂》文法“八格”的理论雏形。也是目前吐蕃古文献中唯一一部有关藏文文法理论的资料。直至公元12世纪末,著名学者觉丹热贝仁智首次提出“藏文三次厘定”之说,是传统文献中有关藏文发展与演变的最早文字记载。认为第一次厘定为赤松德赞时期,第二次厘定为热巴巾时代,第三次厘定从公元10世纪大译师仁青桑布到12世纪恰译师为止。此后无论史书或文法理论,均依此为基础,一致认为藏文发展历经“三次厘定”。但对于厘定内容、厘定具体时间、厘定标准、厘定人员等学术规范问题均无探讨。加之目前还未发现通过考证确定为赤松德赞以前的文献资料,因此,在缺乏新的资料作为佐证的研究条件下,有关藏文创制发展的传统的学术定论实际上已成为学术疑难问题,并引发的了新的学术命题。直至上时期中叶藏族学者根敦群培在《白史》中首次提出藏文是以古代印度笈多文為蓝本而创制的新观点,开启了藏文产生发展问题的当代学术争论。旅居意大利的藏族学者南喀诺布在《论藏族古代史几个问题》中,认为藏文并非吞米首创,而此前就有。群培多杰在《藏文渊源初探》[1]一文中提出藏文源自象雄文的观点。才让太在《藏文起源新探》[2]中明确指出,藏文是古代藏族借用象雄文字母记载本民族语言的独立的符号系统,并非吞米所创,是藏族古代先民在自己的文化生活中集体创制。对藏文的发展,他认为历经了三个阶段,即自然发展阶段、习惯用法和《三十颂》《性入法》理论并用阶段。该论文对藏文产生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除了以上研究成果外,李永宏、周一心、史箐于等合著的论文《论藏文起源研究》[3]中对有关藏文产生问题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归纳。罗秉芬的《也谈藏文的创制问题—从敦煌手卷P.T.104谈起》中,对吞米创制藏文说提出了质疑。次仁曲杰在其著作《藏族文字史评述》中对传统藏文字体和书法进行了分析归类。巴地的《藏族文字通论》一书中对藏文字性、藏文书法相关知识、字体、纸张笔墨及著书标准要求等相关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另外,有关藏文字产生和发展研究的学术论文还有《藏文渊源谈》、《略论藏文》、《藏文的起源及其定义》、《论图弥.桑布扎的历史以及藏族文字的产生》、《藏文起源新探》、《再谈藏文起源》、《论藏文的产生和发展》、《藏族文字的演变与草写体的产生》等十几篇学术论文。以上所有研究成果,均否定了藏文字由吞米桑布扎创制,但对藏文首创到逐渐完善化过程的历史,未能提出全新的看法,研究者各执己见,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学术观点。

归纳以上研究成果,存有三大问题。第一,主要探讨藏文产生问题,目前的学术观点认为藏文源自印度梵文或古象雄文。从古藏文的书写方法和语音特色来看,藏文与公元前11世纪居住在叙利亚和两河流域的阿拉马人创制的阿拉马文字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同时据文字考古研究者的论点,古印度文、古波斯文等东方诸多古老文字基本源于阿拉马文。

第二,分析了藏文的早期发展,认为藏文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阶段。从现存的古藏文文献有敦煌手抄本、新疆出土木简、西藏碑文、西藏古寺青铜钟刻文、和西藏崖石刻文等五大部分来看,吐蕃时期的文献与分裂割据时代文献中藏文元音“i”的书写方向完全相反,同时某些单复音的运用也稍有变动;从9世纪的文献来看,当时由于翻译工作的需要,藏文的读音和书写都受到了印度梵文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藏文字体与读音,在保持原来的单辅音横写和一字一音的基础上,参照印度梵文出现了竖写或叠字,但这一模式与现行藏语语法结构中下置字并非一致,这是借鉴印度梵文将藏文书写简化或缩写的一种方式,其读音与梵文相似。

第三,主要研究藏文趋于完善、语法体系逐渐形成的阶段,但确切的历史时期依然未能确定。公元11世纪后的文献中藏文书写与读音基本趋于完善化,摆脱了参照印度梵文的书写模式,出现了单辅音、副辅音、前置字、后置字、上置字、下置字等根据内容进行规律组合的特殊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认为是又一次规模较大的藏文厘定的原因,在目前的历史文献中无法查找相关事宜的记载,但从文献学与文字考古学的角度探讨,可以基本认定此次厘定初步奠定了藏语语法体系的基本架构,为藏语语法的发展和藏文文字的完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群培多杰:《藏文渊源初探》,载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2]才让太:《藏文起源新探》,载于《中国藏学》,1988年第1期。

[3]李永宏、周一心、史箐于:《论藏文起源研究》,载于《语文学刊》,2009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学术史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思想史与学术史的融合互补:晚清公羊学研究百年回眸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