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模式研究
2018-03-14陈凌张丹张仲良
陈凌+张丹+张仲良
1 引言
目前江苏省虽然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十分落后。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全省20余万个自然村中,仅建有6000多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仅为2.57%;而已建成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中,能正常运行的不到10%。
为了尽快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水平,近年来江苏省加大了对农村污水治理的投入,特别是对于距离城镇建成区较近的村庄尽量纳入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但分布在城镇建成区附近的村庄毕竟只占少数,而且农村聚居一般都是以自然村为单位,村庄人口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村庄间的距离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同村庄的村民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等相对比较独立;以上情况决定了大多数村庄仍然需要建设(独立建设或合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由于农村污水治理权责不清、管理混乱,多个部门(市住建局、农林局、环保局、各属地乡镇)各自为战,分别建设了一大批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由于缺乏统筹考虑和系统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方式不尽合理,经常出现大马拉小车(一个自然村建几个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远超所需)或者大马拉空车(污水处理设施选址不当,部分生活污水未能收集)的情况,不但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也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维护运行。因此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模式往往决定了后期运行的成败。
2 建设模式分析
江苏各地村庄布局模式主要分为鱼骨式、行列式和簇团式。鱼骨式一般是村庄沿道路延伸扩张或者围绕河塘扩张;行列式一般沿路渠延伸,从不连续到连续,从单列到双列;簇团式沿道路延伸或在临近的岗地形成新的团块,缓岗地区的相邻聚落可融合为更大团块。
笔者在参与江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对若干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布局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不同的村庄布局模式和不同的人口规模所对应的污水處理设施的布置方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3 建设案例应用
根据江苏省村镇建设统计年报,大于1000人的大型村庄比例约为6.65%,201-1000人的中型村庄比例约为46.19%,小于200人的小型村庄比例约为47.16%;其中大、中、小型村庄总人口分别约占全省村庄总人口的22.3%、61.9%和15.8%。即200-1000人村庄无论在村庄数量和人口比例上都是最多的,应是农村污水处理关注的重点。以下提供三种不同布局的中型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际案例。
4 结论和建议
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对于改善农村水环境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尤为迫切和重要。由于历史欠账过大,江苏农村污水设施建设标准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针对江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除了理顺体制、优选工艺以外,应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类处置”的指导原则,根据村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布局、排水基础设施等具体情况,由所在市(县)住建局统一编制村庄污水处理规划,合理布局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不但可以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和实际处理效果,而且保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妥善运行。
作者简介:陈凌(1978.7-)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市政工程设计、海绵城市、黑臭河道、生态修复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