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研究

2018-03-14张芳

新农村 2017年26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张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主体作用,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1992)在其著作《摆脱贫困》中也明确提出:“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国家、浙江省、杭州市等各级层面都在不停的探索和实践。2012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选择部分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5年财政部制定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2017年浙江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浙江计划用今年一年时间消除发达地区全部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内消除全省所有集体经济薄弱村。”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制约村庄各项事业的开展,影响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型农村改革背景下,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现状进行正确分析研判,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

1 临安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实施撤村建居、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确权等,临安撤市设区,进一步激活了农村经济要素,村集体经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临安区村级集体经济现状仍不容乐观。

1.1 临安区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2016年,临安区共18个镇(街)298个行政村,农户14.71万户,超过28万农村劳动力。拥有土地、山林等各类农村集体资源总面积逾400万亩,农村各类资产合计67.08亿元。据年报显示,2016年我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6235万元,村均54万元,全区298个村社中,22.48%(67个)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少于5万元的村,其中7.72%(23个)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为0;根据2012年浙江省下发的《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来看:省定经济薄弱村是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村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和投资收益之和)在5万元以下,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村。临安市村集体收益小于10万元有96个村,占总村数的32.21%,其中村集体运营困难负债的有42个村,占村总数的14%,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在30万元(含)以下的村有187个,占总村社的62.7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2515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资产租赁发包、资源入股分红、生态公益林补偿等财政补助资金;村实际负债91988万元,村均308万元。(具体见表1)。

1.2 临安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临安区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村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仍面临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

1.2.1 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

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交通环境、资源禀赋等因素密不可分,临安区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两级分化”。一方面是村与村之间发展极为不平衡。截止到2016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村1854万元,而最少的村则为0,距离杭州主城区或者临安城区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好;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仍有不少“空壳村”。二是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从经济总量来看,东部8个镇街村集体经济总量占全区村集体经济的62.5%,中部4个镇街村集体经济总量占全区村集体经济的22.9%,西部6个镇街村集体经济总量占全区村集体经济的14.6%;此外村集体经济收入大于500万的有4个村,分别为锦城街道新民村、锦南街道卦畈村、柯家村和玲珑街道化龙村,其中卦畈村和新民村集体经济净收入分别达到了1854万元和115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大于100万元小于500万元的村有25个,其中锦城街道4个,锦北街道2个,玲珑街道2个,青山湖街道6个,锦南街道2个,高虹镇1个,於潜镇4个,潜川镇2个,河桥镇1个,清凉峰镇1个。可见,集体经济高收入的村多集中于临安城区内以及靠近杭州的镇(街),西部地区发展缓慢。

1.2.2 村级资源禀赋差,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調查发现,2016年村集体经济净收入为负数或者为0的村供有64个,占21.48%,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土地政策制约。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以及本身山区地形限制,部分村可供开发的存量土地资源基本耗尽。二是一些地理位置偏僻,区位条件差的村集体,难以找到好的发展项目。三是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改革中就已分配殆尽,资源性资产已基本承包到户,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三无”村和“空壳”村现象比较突出,村集体失去了统一经营的资源和资产,发展潜力受到限制限。

1.2.3 村集体资金缺乏,阻碍自我发展

在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大部分村把资金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本积累,部分村维持运转困难。2016年,全区村在建工程资金总量占全区村集体资产总量的28.26%,有的镇街高达84.07%,最少的镇街也有近10%。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够健全、经济法人地位很难让市场认可,市农信担保公司资本金不足,授信额度十分有限。从总体来看,项目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出于我市财政承受情况考虑,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资金以村自筹为主、财政以奖代补为辅,同时作为薄弱村本身资金不足,且在金融机构贷款受限,资金缺口使得项目建设成为无本之源,严重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工作的推进。

1.2.4 村级财政压力大,负债现象严重

2016年全区村集体负债784万元/村,且不同区域的村负债各有不同。虽然农村税费改革后,减轻了农民负担,却加重村级组织的负担。在统筹城乡,加快推进“两新”工程建设的新形势下,村级组织财政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奖代补”,意味着村级组织干事越多、贴钱也越多。道路维护、绿化养护、垃圾清运、路灯照明等公益事业方面,村里也需要投入长期后续资金。此外,村一级还要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政府职能,社会事务管理及各条线的创建活动也需要由村级落实部分资金,这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沉重的债务给村集体各组织正常运行带来了困难。

1.2.5 思想认识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

从我区工作实际情况来看,思想认识不到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不力的一大主观原因,少数农村干部群众有“等、靠、要”惰性思想,主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不浓,完全依靠上级财政补助,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农村出人才,但留不住为其“服务”的人才成为长期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

2 国内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纵观国内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从传统的村集体经济到新型的村集体经济,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很多村庄基于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实践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这些典型案例不仅有效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而且给临安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2.1 先进典型

这里主要介绍全国比较著名且典型的发展模式,包括华西村模式、岭南模式、南街村模式、温州模式等。

2.1.1 华西村模式:发展乡村工业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61年,华西建村时,人穷、村破、产量低,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从农业富民到工业强村到三产兴家的特色发展路径,进而形成以旅游、商业、服务、金融等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模式。华西村模式是苏南农村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2.1.2 南岭模式:发展众创空间

南岭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面积4.12平方公里,这里曾因为贫穷被戏称为“鸭屎围”。改革开放后,该村先后多次发力建设工业区,靠着厂房和住房的“双租金”模式获得了大力发展,现在进行“国企+社区+专业运营商”模式促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发展股权投资,推动南岭村社区集体经济由单一的“租赁型”向“投资管理型”转变。

2.1.3 南街村模式:兴办村级集体企业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潔河市临颍县城关镇,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因地制宜地兴办村级集体企业,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搞粮食深加工,深化农业产业化,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以农促工、以工扶农”的工农贸齐头并进与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以“外圆内方”的发展模式带领农民走向了共同富裕之路。

2.1.4 温州模式:以合作制为主

温州模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指温州地区的农村以家庭工厂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以生产小商品为特征的家庭经济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家庭企业为组织形式,发展到后来的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联户工厂形式,政府引导走集体经济道路,对分散的家庭企业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率先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市。

2.2 经验启示

总结来说这些典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是保证农业基础地位。首先发展农业解决农民温饱,然后以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致富。农业发展到稳定阶段,以农促工,兴办企业,发展工业,进一步拓宽村级经济的发展渠道,促进村级经济增长。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深化发展内涵,促进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三产的发展,进而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

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与比较优势,积极与市场经济接轨,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从村情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选准发展目标,发挥出自身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条特色鲜明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三是促进农业与非农产业联动发展。兴这些农村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联动发展,办起了村级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做大做村级企业,将原先分散的不同部门的小企业整合成了一个资源共享、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企业集团模式,强壮了大村级经济。

四是领头人是关键。农村中的领头人,把握村情,改善村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与实际相结合,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机遇,带领村庄实现质的发展。调动了全村人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与能动性,对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村中的能人则成为了全村人民改变生活的精神支柱。

3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式与路径

根据临安实际,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路径主要有土地经营流转、资源开发利用、社会化服务、盘活存量资产、村办企业带动、物业租赁经营、产业聚集拉动和集体资本运营等八种模式。除了资产承包、物业经营外, 还有一些新型集体经济形式,如村办股份合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公司联合体等。发展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3.1 因村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3.1.1 对处于山区和农业生产为主的,通过开发山林资源,利用集体统管山种植毛竹、山核桃;充分利用农业用地多以及山区海拔高污染少的优势,建立高山蔬菜产业园,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集体的资源型开发收入。板桥镇界联村、太阳镇上太阳村等开发山林资源,有效确保集体经济有较稳定的收入,增强集体增收实力。

3.1.2 对于山水风光较好、自然条件独特,或具备一定农产品资源优势的村,应积极开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增加集体的资源性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村两委积极盘活现有绿色、旅游和人文资源,探索以“高山民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以度假村、生态农业、休闲养生生活为主的旅游产品。

3.1.3 对于地处适于兴建市场和已自然形成初级交易市场的村,兴建竹笋、山核桃等农贸交易市场,以此开辟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如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等。

3.1.4 对于地处城郊结合部、集镇边、商贸工业区附近的村,投资兴建外来民工公寓、工商企业配套储运设施、三产经营用房等,对外实行租赁经营,增加集體经济收入。如运用集体公房改造为厂房出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3.2 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3.2.1 加快村级集体资产运营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村级集体拥有的山林、耕地、水域、房屋等集体资产产权,构建产权交易平台,畅通交易渠道。鼓励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会堂、学校、村办公场所、生产加工场地等集体存量资产,在不改变集体建设用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经济薄弱村对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进行改建、扩建、翻建。

3.2.2 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要想发展,必须要开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因此,要全面清理村级各种债务,有效化解不良债务。对不良债务要通过收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冲债、减息止债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对村级债务达到一定规模的村,要实行动态监测,落实化解不良债务的目标责任制。同时,要有效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对化解债务成效明显的村建设给予适当奖励。

3.2.3 推行“一村一品”。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济人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商标注册和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工作,培育品牌农业,发展电子商务,努力实现每个村都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培育一个拳头产品、发展一家运行规范的新型经营主体。

3.3 加强保障,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3.3.1 加大扶持力度,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有效运转。重点是资金扶持。施新一轮薄弱村扶持工程,争取省、杭州市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成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有效补充。

3.3.2 建立人才支撑机制。重点选用具有实用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个体私营企业中的市场型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中的潜力型人才,进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让他们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致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的技能培训,重点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村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促使他们增强致富带富本领。

3.3.3 坚持典型引路。把典型引路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在全区范围内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分别树立典型村,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为一些后进村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同时,要以建设村级组织坚强团结、村级经济发展较快、村庄规划和建设比较领先、精神文明同步加强的现代新农村示范村为载体,积极培植一批集体经济强村,以更好地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作者单位: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警犬集体过生日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