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
2018-03-14刘玉娟
刘玉娟
十八大以来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以确保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并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觉悟,建成一支有生机和活力的政党。在我国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大部分地区又是农村。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就在于广大农民的奉献和牺牲,他们是我们革命胜利和今后发展的坚强后盾,现阶段我们要开展好农村工作,服务好农民。而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农村工作、服务农民、联系农民、凝聚农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章》中也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现阶段尤为重要。在新的形势下,中央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就非常重视,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方式方法,农村基层党建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想加快农村发展,维系农村稳定,带领农民致富,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1 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其一,农村党组织建设能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起到深入传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桥梁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一直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党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既能少走弯路,实事求是,避免主观主义的错误,又能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政策的传达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能否做到深入领会、坚决执行,对于农村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农民对党的政策不理解甚至抵触,对于政策的执行不配合,就会导致我们党在农村的工作开展不下去,政策也就落实不下去,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它的沟通协调作用。
其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领导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也是党在党进行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核心。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主要职责,也是考核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现阶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带领广大农民勤劳致富,使得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加强自身建设,实现了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武装起来,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队伍,在这样一个敢担当、肯奉献、有魄力的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特别是村支书的能人效应作用下,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農村经济发展,集中于为农民服务,集中于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和谐农村。
其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稳定发展了党的队伍。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分散在全国各地,通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把全国近8800万党员组织起来凝聚在一起,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如果没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党员必定会成为乌合之众,无法有组织的集合在一起,更无法形成分工明确,组织严明的队伍。而在农村这项工作更难开展,首先党员数量大,思想觉悟不高,理论水平低,要想他们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很难,特别是在老少偏穷地区,这样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党在农村的基础,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扩大党员数量的同时,注意提升党员的政治和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无产阶级意识,最终使八亿多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来,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
其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确相对滞后。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中提出的:“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风文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乡风正则民心齐,民心齐则力量大,一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针对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通过对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具体开展像是多样的活动,营造自由、和谐、民主、文明的人文环境,最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持。
2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在实践中还暴露出许多问题。
其二,村民自治下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本应该对村民自治起到指导、帮助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村民自治下,二者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二者没有按照制度进行权力划分。大家都认为村委会和党支部是一起的,遇到问题找谁都一样,最后就出现了有利益的事大家一起干,没利益的事大家一起让,各自为战,造成村务混乱。另一方面,村支书和村主任个人之间也会出现矛盾。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出来的干部,反映人民的意志,村支书应该是摆设,而村支书认为自己是支部一把手,是党在村里的组要领导,村里的事应该由自己说了算,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矛盾。现阶段有些地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情况,虽然面上解决了问题,但是却存在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
其二,党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廉政意识薄弱。一方面,党支部内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员自身对廉政建设的认识也不到位。另一方面,在农村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村民监督,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必要的监督,党员干部的权力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出现乱用,各种违纪违法的行为就成为必然。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老百姓直面的,也是老百姓有切身感受,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的,当基层干部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危害也就特别巨大,不仅毁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破坏了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最终会削弱农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也会影响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其三,党组织机构建设软弱涣散。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凡是一个村子正式党员的数量达到三人以上,就应当成立党支部。如果一个村子正式党员不足三人的,可以与邻村党员共同组成党支部,以指导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虽然有明确的机构设置规定,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出现了例如支部机构设置不全面、不科学,而且党支部内部成员间合作能力比较差,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工作很难开展,开展了也会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对于上级组织交于的任务也无法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也无法很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上,缺乏能力无法制定村整体发展规划,无法带领群村百姓脱贫致富,最终造成支部在群众中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群众对支部逐渐失去信任感。
其四,农村支部中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由于打工人口众多,农村现存党员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党员年龄偏大,作为党支部生力军的年轻党员数量不多。而且在欠发达地区,高学历的党员数量更为缺乏,这就导致了党支部成员很多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对于工作的开展只凭借一腔热情,干劲十足但是往往问题无法圆满解决。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没有制定明确的计划,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的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也出现了日益弱化的现象,相当数量党员在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利益观念日益增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负面影响,产生重利益轻理想的观念。最终出现滥用手中权力,违纪违法现象日益严重,破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3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三要素
其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在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的同时,多次强调建立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性,指出“要打通党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即在于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基层组织,在我国广大农村也就是要建立党的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而基层党组织要做到防止脱离联系群众,就必须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服务好群众。所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策实施中更多地为群众谋福利,落实政策,同时对于组织内部的党员干部也应该增强服务的意识,在思想上不断进行教育,讓党员干部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生活上,要做到为党员干部排忧解难,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提高他们为百姓服务的意识。
其二,扩大基层民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以组织结构优化为突破口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一方面,在组织设置上,尊重党员的意愿,突出党员的主体性,在协商的基础上,改变原来单纯由上级统一规划的现状,由原来单纯考虑党员居住地改变为综合考虑,更新组织设置模式。另一方面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方式。通过有效方式引导动员群众,采取制度化的联系方式,使得那些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能代表广大群众利益的农村精英参与到组织管理,实现良性互动。还要整合和借助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吸纳社会力量。
其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选用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干部素质。以选为立足点,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任用选拔机制,吸纳“新农人”为代表的农村优秀人才,他们在城市打拼多年,事业上成绩突出,感情上情系乡村,回农村再创业,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吸纳他们到基层干部队伍中,夯实基层组织。以育为关键点,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拓宽他们看问题的视野,坚定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方向,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下,能做到抵得住诱惑,干的了事业。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