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2018-03-14李佩珊
李佩珊
内容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重要批示。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因其存在着教育理论陈旧、教育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社会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等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完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这些途径来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与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在具体实施层面上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上做好功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规模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2015年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达到了65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0%,这一数据就足以证明应用型本科院校正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数量上与其他普通院校的差距很小,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过于抽象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教育理论陈旧、教育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社会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等现状,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从而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依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理论依据
1.社会需要理论
社会需要理论强调了需要的重要性,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类社会获得向前发展的最初的动力。从马克思的话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人类的本性是需要,人类需要和世界上其他的人与事产生需要的联系,人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另一种是社会属性。在自然属性中人类以获得基本生存作为自然需要,在社会属性中人类以获得社会交往作为社会需要。这种需要应用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显得更为具体化而非抽象化。人类在逐渐适应社会和学会改造世界的时候,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变化,因此人类对社会的需要和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有时社会发展的速度赶不上人类的需求就会产生许多为之复杂的问题,例如在之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和不充分地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由于大学生的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性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出现了变化,大学生对这一内容的需要发生了变化。
2.人的本质理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归根结底是大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就需要建立在人的本质理论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道出了人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不但说明了人与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而且说明了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这就需要人类将社会关系看做是一个全面的网状结构。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会随着社会的现实的发展而产生着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始终围绕着人来进行,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最终落脚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以大学生作为中心,这些都是与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实性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需要以尊重大学生这一主体作为发展的基本目标。这一理论运用到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便是需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在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层面进行。
3.隐性教育理论
杰克逊是美国着名的教育家之一,他在自己的着作《教育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观点,它是指教师通过教材、学校的文化环境等隐性因素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隐性教育理论一般都具有两个重要的价值功能:一是社会控制的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但是目前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社会环境这一大熔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变得焕然一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产生巨大的改变,使隐性教育达到社会控制的价值功能;二是个人发展的价值功能。这种隐性的教育会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个人发展的价值功能。这一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外界的人和事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需要隐性教育来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工作教育者的隐性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厌烦感。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现实依据
1.政策因素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受到国家和教育部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各个高校,各个高校的负责人根据本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贯彻和落实。在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意见》中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是培养其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确定了工作目标、基本实施原则、基本途径和指导思想;在2006年,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理念的提出丰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内涵,彰显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给予了当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视角、新思路、新方向。在201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台,这一体系的提出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一理论更为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成为了当时工作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建设情况纳入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明了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各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其培养目标;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了文化自信,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也在侧面表明了国家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之深。这些政策的提出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政策保障。
2.学校因素
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之外,学校是一个较大的影响因子,只有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将会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工作管理两个方面来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设一些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课、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基础课等必修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当前的世情、我国的国情,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以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课为例,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让学生形成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理解能力、顿悟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药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们讲述。此外,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的实践活动同样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社会实践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工作管理方面,社团是大学生丰富自身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社团自身的规模较小、相关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规范等现象,会使这方面的管理出现乱象的情况,这就需要专门的指导老师的帮助。此外,高校宿舍管理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化宿舍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3.社会因素
政策和学校因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社会因素是其关键环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社会需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在2010年的《发展纲要》中提出,要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资金以更好地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资金不足、政策的不重视会使其发展速度放缓。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与学术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术造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教育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特点、特长讲授不同的课堂知识,培养学生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理论陈旧,缺乏时效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将人本主义作为其政策引导,以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和市场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这与我们经常所说的研究型、学术型本科教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应用型本科教育结合了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思政课的形式来进行,这种方式一般是教师在课堂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听讲,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所以早就没有了兴趣。教师这种灌输的教育理论会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过于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较低,没有体现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独立发展起来的学科,在国家的支持下,其理论基础、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此重视程度较低,教育理論落后,没有及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导致应用型本科教育在这方面出现了短板。
(二)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方法是否得当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法枯燥、乏味,容易造成教师面无表情地授课、学生死气沉沉地听课,其效果并不显着。学校出于学生自身安全的考量,对于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开设一直表现出不理不睬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虽然有些院校也开设了一些社会实践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以书面作业的方式草草了事,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性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在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短板。一般来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包含了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些辅导员是为了通过考博进而转为专业课教师,因此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大多数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或者相近专业的老师,因此他们对于课程的熟悉程度和讲授程度没有直观的把握,此外他们所讲授的课程形式大多是采用灌输的方式,这种方式本身存在着被动性的特点,这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动摇。
(四)社会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缺乏人文性
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大家都期望学生考上名牌大学,而那些考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便面临着较大的舆论压力。这些社会舆论的压力会使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充满了怀疑和否定。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信息技术也快速发展,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大学生人人一部手机,通过手机可以了解到国家大事、社会动态、国际快讯,但是互联网自身存在着隐蔽性的特点,网络上散布着许多不利于国家政权稳定的言论。大学生自身的抵制力和分辨力较差,对这些言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途径探索
(一)完善教育理论,适应时代潮流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因此要完善教育理论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适时改变教育理论,紧跟时代潮流,摒弃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理论。
(二)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通过课上和课下两个方面着手。在课上,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补充和扩充,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无限的乐趣。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形式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收辅导员时要严格控制人才引进和选拔的标准,选择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或者相近专业出身的辅导员,这样可以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对于思政课理论老师,学校要加强对这些老师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培训,定期为这些教师补充精神食粮,让他们及时准确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从而将这些最新资讯传达给学生。
(四)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营造和谐愉悦校园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空气和阳光一般决定着万物的生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从加强学风和校风人手,为学生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进课堂,从而走进学生的心里;结合本校的历史,传承本校的精神,弘扬志存高远、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学而不厌的学风。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高校要秉持着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人才作为其发展定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创新教育理论、完善教育方法,找到新思路、新方向,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