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陕西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03-14王建康
王建康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给广大农村带来战略性的新机遇:一是支持三农力度更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将以更大力度引导资源向乡村倾斜,向农业倾斜。二是农村建设目标更清晰。把农村建设成为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美好生活要求的基本空间载体,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要实现大的跨越和提升。三是农村产业发展更有动能。十九大提出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预示着乡村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将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使命。
陕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也要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群众盼望最热切的难题作为重中之重加以解决,既要全面谋划系统发力,还要突出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先补短中之短,先解难中之难。特别是要把资源用在破解最為紧迫最为突出的问题上,比如有的地区主要受制于交通运输或物流体系,有的主要受制于人才短缺,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对于全省乡村普遍面临的问题,建议产业抓集群;主体抓企业;空间抓融合;项目上招商;核心抓环境。
建设乡村现代产业体系。要按照产业集群要求,加大一县一业支持力度。建议试试国家和省级园区代管帮扶,提升县域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引导和扶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工科技企业资源进县域,全面实施乡村信息化工程,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农业产业要突出特色,面向市场需求,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各地特殊的土壤、气候、地貌、光照温差等自然禀赋,无污染、无破坏的生态环境禀赋,农业科技成果,特别是部分地区富硒等特殊资源优势,加快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产品和品牌,延迟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融合,打造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营销渠道,把陕西特色农业打造成具有显著富民强省效应的现代产业。
培育乡村现代经济主体。要把企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龙头和关键,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对接市场、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把农业的血脉打通,彻底解决增产不增收、叫好不叫座等问题。加快培育一批广泛分布在各个地区、各个产业,一头连接现代化的市场、一头连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的新型经营主体,特色产业才能真正具有强劲动能,乡村治理结构才能真正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对接,广大乡村才能持续获得现代化的不竭动能。同时,加快构建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政策体系,在产业主体空间分布上实现城乡融合。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打造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型村镇,让农民在村镇能够安居乐业,从事现代产业发展,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接受现代公共服务,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县城标准化建设,综合考虑县城承载产业、商贸、住宅、生态和文化休闲等功能,做大做精县城,用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体系、通讯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把大中城市与县城、小城镇和农村连接起来。
实施乡村特色发展项目。要真正树立开放发展理念,突破城墙思维,站在全国、全球资源配置层面谋划项目,整合资源,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培育新产业;以骨干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适应市场需求能力强的优质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在山区积极发展回乡经济,把外出务工、创业的能人吸引回来;支持各级各类商会发展,打造联系企业家、组织企业家的桥梁纽带;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比如黄陵、杨凌、扶风、洛川等有条件的县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历史人文等领域深化合作。
营造乡村现代发展环境。要加快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特别是产业和人口聚集区域的基础设施短板必需尽快补齐;二要加快县域治理法治化水平,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三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大幅提升县域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为引进项目、发展企业、留住人才创造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