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与思考

2018-03-14林勇

职教论坛 2017年35期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储备为例,就国内主要外国语高校和一些地方院校的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开设、人才培养层次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领域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总体趋势和情况,为相关教育机构制定语言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外语职业教育;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储备

作者简介:林勇(1978-),男,海南海口人,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地区)非通用语人才储备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编号:HNCK(ZC)16-9),主持人:林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5-0042-04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战略。“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其重点在于现实“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因此,要真正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实现“互联互通”,首先要实现语言的“互联互通”。语言资源已经成为战略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这是因为语言资源是实现服务互通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民心相通”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语言还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正是由于历史责任的出现,时代使命的需要,我国必须培养出能肩挑责任的语言人才。为了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必须坚定“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的原则[2]。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虽然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但如果使用沿线国家的本土语言交流,无疑会增加两国信息沟通的通达度,减少产生误解和矛盾的可能性。随着全球经济市场对语言本土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学习本土市场语言和文化才能获得进入当地市场的资格,这早已成为各界不争的共识。国际市场促使我们必须尽快培养身兼专业知识和“关键语言”的新型人才[3]。教育部于2016年7月引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截至2017年我国高校开设的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数量将达到94种,覆盖我国已经建交的所有国家官方语言。

事实上,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提出之后,国内主要外语院校和地方院校都在为发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目标而积极行动,各高校利用各自学校的特点,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计划,培养非通用语人才,强化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然而,我国的外语政策呈现“隐性”、“分散”、“不系统”和“缺乏顶层设计”等特点(李宇明,2012)[4]。目前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人才储备情况来看,人才匮乏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共识,但是究竟匮乏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外语职业人才规划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需求方面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储备为例,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储备情况研究进行探讨,旨在了解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总体情况,为各类教育管理机构及高校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一、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与储备现状

本研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文献引索、个体访谈的形式对我国不同地区开设有东盟关键语言的主要外语院校和地方院校的东盟关键语言人才储备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截止2016年这些院校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开设情况、培养层次、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数量、教师队伍、就业领域方向等六个方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最终按各语种的人才储备情况进行类总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总体状况。

(一)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开设情况

截止目前,我国主要外语院校和地方院校所开设了东盟关键语种专业中全部囊括了东盟关键语种中的8个小语种(包括:泰国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马来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印度尼西亚语)。仅2016年而言,泰语专业本科招生的院校有23所高校、越南语12所、印度尼西亚语9所、柬埔寨语3所、老挝语3所、菲律宾语1所、马来语3所、缅甸语5所(高考招生信息网,2016)。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地方院校利用自身所属的地理区域优势或依托国家专项计划,长期开设东盟地区关键语言专业。自2000年,特别是自2012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以来,随着北京外国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国外贸大学等主要外语高校和一些地方高校相继成立了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储备都相应地纳入这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得到蓬勃发展,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2015年间开设了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等。

(二)人才培养层次和模式

在人才培养层次方面,我国东盟地区8个关键语人才培养层次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4个层次。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区域优势和办学特色,实施具有共性又有差异化的人才培养。通过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国各高校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共性体现如下:1.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技能”+“基础外语”,即人才培养依托职业技能训练为培养核心,语言应用为辅助手段。这一层次的人才培养主要以适应一线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小語种学习目的仅以满足于岗位技能的基础应用。2.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主要有“复语式人才”和“复合式人才”两种培养模式。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强调语言学科的系统学习和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复语式人才”培养在强调学习好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即要求学生具备双语的应用能力。该模式主要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复合式人才”培养则强调学生在熟悉掌握所学东盟小语种的同时,需辅修特定职业专业课程(如国际商务等),即要求学生既掌握语言能力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该模式主要注重语言与专业基础的学习。3.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以亚非语言文化研究、国别区域研究为主,强调东盟地区语言、文化、区域国别等应用和学术研究,语言学习反而仅作为一项研究过程所需掌握的必备技能。

此外,为了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高校主要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总体上本科人才培养采取“3+1”的模式,即学生先在国内进行目的语专业学习,再到语言对象国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

(三)人才培养数量与规模

在人才培养规模方面,课题组分别调查了12所主要外语院校和部分地方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南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洛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2012-2016年东盟地区小语种本科专业招生人数。自2012年以来,东盟地区小语种招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2012年12所院校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本科招生人数为266人,到2016年增加到1011人。截止2016年合计招生人数为3395人,其中泰语专业1100人、越南语703人、缅甸语325人、老挝语403人、马来语208人、印尼语416人、柬埔寨语230人、菲律宾语10人。在8个东盟地区关键语言中,泰语招生人数最多,其次是越南语和印尼语,缅甸语、老挝语、马来语、柬埔寨语排在其后,招生人数较少的是菲律宾语,仅有10人。

截止2016年,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为补充,其中,本科人才培养人数3395人,占小语种人才储备人数82%,专科的人才培养数量自2012至2016年约为473人,比例为11%,硕士研究生层次有267人,博士研究生为24人,比例分别仅为6%和1%。

(四)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方面,课题组分区域分别调研了9所主要外语高校的地方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涉及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的教师队伍情况。从数据分析来看,与专业开设和人才培养数量规模相一致。截止2016年,9所高校的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的专任教师总数为170人,其中泰语专任教师39人,越南语33人,缅甸语23人,老挝语14人,马来语22人,印尼语26人,柬埔寨语12人,菲律宾语1人。其中泰语和越南语的专任教师所占的比例为41%,缅甸语等其它6个语种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9%,菲律宾语专任教师数量最少,仅占1%。

此外,师资队伍构方面,该9所院校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的师资结构总体上相对较为合理,且绝大多数专任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7人,讲师67人,助教48人。

通过各语种专业师资结构详细数据分析,课题组发现: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针对以上9所院校而言,除泰语、越南语、马来语和印尼语开设时间相对较长外,其他语种专业属于新增开设专业。因此,在师资结构方面,专任教师以讲师和助教为主,具有讲师和助教资格专任教师的比例达68%,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32%,且相对集中于泰语、越南语、马来语和印尼语专业。

(五)就业领域与方向

在就业方面,课题组抽取了400名2015届东盟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其中本科毕业生280人,专科生80人,硕士研究生40人。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的就业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贸易、物流、旅游、教师,占总就业率87%,其中就业于贸易行业有87人(本科73人,专科9人,硕士5人),物流行业38人(本科29人,专科6人,硕士2人);旅游行业191人(本科157人,专科26人,硕士8人);教师行业32(本科13人,专科0人,硕士19人)。

综合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市场对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主要以上本科为主,本科生毕业生从事小语种相关专业工作就业率达97.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就业方向以国家机关及高校研究机构为主。专科层次人才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比率,但大多数都从事与语言专业无关的岗位,从事小语种有关专业工作的只占11.3%。

二、我国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储备工作,特别是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储备工作自2012年以来得到全面、蓬勃的发展。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础[5]。正如李宁宇教授(2012)所指的“外语是国家行走的先遣队,国家到哪里,外语就应该先走到哪里”,国内各主要外国院校和地方高校都在积极的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人才储备,这为“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从以上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外语职业人才培养储备情况的研究中,我们得到的启示与思考如下:

首先,我国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别是东盟地区小语种职业人才培养布局不均衡。绝大部分外语高校虽涉及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较早,但小语种专业设置较为单一,没有形成与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需求相配套的系统语种专业建设规划。全国仅云南民族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这两所地方院校利用其毗邻东盟的地域优势全面覆盖东盟地区8个关键语言外语职业人才培养。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势必会造成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的不平衡,个别区域外语职业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其他地区却是供大于求。因此,国内各主要外国院校和地方高校需做好语言规划,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需求,调整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布局,优化培养体系,以满足区域服务“一带一路”推进发展需求。

其次,面对“一带一路”互聯互通的任务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实现跨文化研究、政治法律研究、国际贸易和金融研究、基础建设研究等方面人才培养的新突破,这是“一带一路”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尽管国内各主要外语院校和地方高校为满足这任务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上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但截至目前本科层次以上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别是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仍仅聚焦于语言基础和金融贸易类专业的培养,政治法律、基础建设等外语职业人才培养明显不足。这点从学生的就业领域方面可以窥探出一二,从学生就业抽样情况来看,东盟小语种各层次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贸易、物流、旅游、教师4个领域。对此,在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定位上需加大“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满足“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任务的需求。

再次,我国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别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其他层次的人才培养在规模上仍无法满足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求。通过以上东盟地区外语职业教育人才需求分析,虽然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中以本科生为主导,但专科层次的外语职业教育人才仍占有一定市场。由于专科层次外语职业教育人才语言技能和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在人才需求中处于劣势,在外语职业人才培养储备过程中应针对人才的岗位需求,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进一步提高专科层次人才的质的含量。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发展的不断深化,研究生以上層次外语职业人才的需求是大势所趋。所以,在人才培养储备上应针对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促进各层次人才培养合理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求。

最后,我国外语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特别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师资队伍相对年轻,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成为制约人才培养储备的瓶颈。除泰语、越南语专业外,我国东盟其他小语种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师资力量以年轻教师为主,讲师职称或以下占教师比率68%。培养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应注重师资培养的多元化,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

总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发展将不断深化,外语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空间巨大。虽然近年来我国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丰盛成果,但外语职业教育人培养储备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国内各高校应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任务,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3/28/c_114793986.htm.

[2]夏文斌.“一带一路”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6-01-21.

[3]王文轩.“一带一路”引领下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措施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4):35-36.

[4]李宁明.总序[M]//赵蓉晖.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外语与外语政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3-47.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