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体育运动期望与体育课程内容疏离之探讨

2018-03-13程璐

体育时空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课新课程

程璐

一、疏离的若干表现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较薄弱的环节,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客观了解体育课程的基本现状,笔者设计了以中学生、体育课程、教师为调查对象的问卷。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对中学体育课程现状的评价,对课余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课程关系的认识,课程观念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对运动兴趣与课程相互渗透的感受和看法等等多方面问题。以期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加深对体育课程与学生运动兴趣关系现状的认识,寻求他们的融通与改进。

(一)表现一:体育运动爱好与课程喜好的反差

参与调查的中学生就“是否喜欢运动”和“是否喜欢上体育课”两个问题的回答表明,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喜欢;虽然两者的百分比例比较接近,但同时相关的统计显示,有部分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运动却明确表示“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体育课。可见,中学生在生活中爱好运动却不太喜欢甚至非常不喜欢体育课的反差现象突出。

(二)表现二:课程喜好与乐趣感受的反差

对“从体育课中得到多大乐趣”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觉得“有点乐趣”或“乐趣非常多”。同时有少数学生原本“喜欢”或“非常喜欢”体育课现在却认为体育课“完全”或“基本”无乐趣可言。

(三)表现三:对体育课看法的反差

假设体育课可以自由选择想玩的项目,学生进行了选择,教师也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做出了回答。调查总结如下:少数学生表示希望进行体育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低于教师估计;学生对贴近生活项目的选择(例如球类)占多数,高于教师估计。且师生在课上表现的乐趣和学习内容是否满足自身运动兴趣需要、新技能学习是否对自我有吸引力等方面看法差异显著甚至高度显著。

显而易见,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看法差距较大,学生更青睐与日常体育运动兴趣相关的内容;不同性别学生对在课程喜好、乐趣感受、课的吸引力、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等方面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四)体育爱好和体育课程的反差

体育课程的现状显示,体育课程与学生平时运动兴趣和意识的疏离正是从这些课程态度的反差中,从不同的体育观念中,或从课程内容的不同评价里表现出来。种种反差值得关注,更有待归因,以求得到对疏离现状的深层认识。

二、疏离的归因分析

透过方方面面的反差现象,不难发现体育课程与学生意识中的体育存在着疏离的现实。改善这样的现实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而思考则从寻找疏离背后的原因开始。

(一)观念认识的误区

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深深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思想之下,体育课被挤占、忽视师资力量的作用、减少场地器材的配备等现象见怪不怪。这种现象与学生日益高涨的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层次,以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带来的视觉冲击必将产生矛盾,在学生心目中“体育”与体育课之间的代沟将逐渐拉大。

(二)普通体育教育过于专业化的弊端

近代以來,逐渐形成的体育教育专业化走向,日益细致的专项领域划分不知不觉被专业化的走向所牵引,偏离普及的方向。从参与调查的教师们对体育相关活动、内容在总课时所花的时间比例上看: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知识技能教学,这个比例是其他内容望尘莫及的。也就是说,整体上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体育课程过于偏重知识技能训练的取向有所转变,但把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当作中学教育直接目标的现象仍然突出。学生缺少足够的运动和体验的机会,视体育课程学习为痛苦的过程,这与日常对体育运动的快乐对立起来,从而加深对疏离的感受。

(三)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

其一,对新课程理念的形式化理解。如果新课程的思想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很可能陷入误区。花哨的形式也许带来短暂的新鲜感受,但从内容的角度看,简单排除体育知识技能教学,达到的只是肤浅的热闹,并非体育与运动技能生活化的真正意义的融合。

其二,将教学中的民主绝对化,出现课堂里七嘴八舌、南腔北调,教师仍然尴尬鼓励的状况。体育新课程同样离不开课堂规则的保障,适时恰当地运用管理策略,发挥常规的正常约束力不但使学生活动得以顺利推进,且从中透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和支持。

三、建议和结论

体育课程与学生运动兴趣之间的疏离,要求我们换一个角度,重新理解他们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一种千丝万缕的生态融通与构成。通过寻求体育课程现状的改善,通过在运动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课程之间搭建相互联系和建构的平台,将拉近现实与愿景的距离。

(一)建立体育终身化的课程理念

体育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技能指向的未来前景。走向终身化的体育课程观,将是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课程从疏离达到融通的理念起点。而理解走向日常生活的体育课程的独特之处,显然有助于深入认识这一课程观的丰富内涵。

(二)提升体育兴趣与体育课程的连接水平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尝试着与学生兴趣、意识达成融通。然而,参加调查的近3成教师不确定所使用的教材是否能吸引学生,对教材设计仍然走着“示范一练习”的单一技能训练模式。可见,体育兴趣与体育课程的连接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设计的突破远远不够。调查中学生直接表示不喜欢体育课是因为“教师教得不好…‘课枯燥,内容脱离兴趣”。寻求基于学生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校本课程开发,将他们对某个运动项目的喜好作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利用,构建体育与体育课的共同体,通过正在进行和将要展开的行动是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课程走向融通的必要途径。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课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育运动
体育课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