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思想探析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2018-03-13刘强
刘强
一、引言
随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教学热,终身体育思想的发展基础不断扩大。传统体育教育无法充分发挥体育科目健身强心的教育功能,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平令人担忧。为此,中学体育教学应该深入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以其作为指导教改的重要指针,为促进学生形成自主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和习惯奠定基础。
二、基于终身体育思想探讨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多是按照竞技体育的体系进行编排,导致不少体育项目在场地器材和技术难度上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学生也将体育课理解成应试课和达标课,忽视了体育健身强心的教育价值。教师将技术动作的达标和难点的掌握看做教学重点,而将健身方法的教学置于次要地位,教学中非常看重学生外在身体的行为表现和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教师往往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外在技术和动作要点的示范讲解中,并采取积极的教学手段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只要学生掌握了有关技术动作,也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中学体育教师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终身体育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学生往往只能按部就班地跟随教师盲目练习,运动能力大大领先于体育人士水平,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形成。
三、基于终身体育思想探讨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以终身体育思想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
終身体育思想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纵向延伸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将体育植入到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中,形成一种健康的、受益终身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中学体育教学不应再过度追求以成绩为指标的短期教学目标,而应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为着眼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对中学生而言,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不仅会让中学时代变得更有意义,而且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也会对今后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为此,体育教学在合理追求短期成绩“效益”的基础上,更要着力于长远效益的综合发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出发点,再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运动方法,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业任务,也能帮助他们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形成能够受益终身的锻炼习惯,即使学生走出中学校园,也能够自觉地保持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以终身体育思想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
终身体育思想下,中学体育应积极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以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有机结合。首先,注重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和多样性发展,可以根据现有的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编入一些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又有不错健身效果的教学内容,如拓展训练、民间体育资源等,从而体现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发展。体育科目具有典型的实践性特点,向课外课堂延伸既是中学体育的客观发展需要,也是践行终身体育思想的必由之路。体育课外课堂的有效开发,能为学生创造更加多姿多彩的体育体验活动,从而活跃他们的身心、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和能力。最后,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中学体育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不断注入新的灵感,多运用“游戏式”、“启发式”、“发现式”等教学方法,不断为体育课堂注入新鲜活力。
(三)以终身体育思想推动教学评价的创新发展
终身体育思想下,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应为培养学生新的体育思想而服务,通过创新设计新的成绩评价标准,引导中学体育教学朝着实现终身体育价值的方向发展。首先,评价主体应坚持多元化原则,即教学评价应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不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导,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融合的评价主体。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的技能考评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包括技能考评、体育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多元化评价指标。最后,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一锤定音”式的片面评价模式,引入形成性评价,充分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正视学生做出的每一步努力,取得的每一步进步,使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认可体育锻炼的价值,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终身体育思想从根本上体现了体育学科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只有让学生在实训环节中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强身健心的价值,养成体育运动兴趣,才能实现体育学科在学生人生发展中的教育价值。终身体育思想正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体育成绩论成败的固定思维模式,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充分体会各体育项目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实现终身体育思想的成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