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2018-03-13衡艳
衡艳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父母對于子女的溺爱现象也越来越常见,导致许多小学生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无法独立完成学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和学习而言十分不利。体育教学作为一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外进行的课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练习强度较高的项目,许多学生从小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下长大,很难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要求。为此,小学体育教师有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培养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既是为了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为了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以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生年纪尚小,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使其在遇到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此外,体育教师还应重点强调,课上要穿着正确的服装并且不能在衣服内放小刀、铅笔等尖锐物品,强化小学生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二)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必然要求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们经常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损伤,某种程度上而言会影响到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甚至产生畏瞑心理,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因此,体育教师如果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强一些自理常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们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受伤几率,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提前告知活动项目可能会出现的损伤情况
体育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应先向学生们简单地介绍本节课所要教学的项目内容,告知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部位会受到损伤以及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将损伤降到最低,从而使小学生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动作的规范性,合理控制运动强度。例如,在学习跳绳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在进行这项运动时可能会对膝关节和腕关节带来一定的损伤,因此,要尽量在柔软的地面上进行跳绳练习,并且在上体育课之前一定要换上运动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小学生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还有效锻炼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利用榜样示范作用
小学生对身边周围的人和事通常有着较为浓厚的模仿兴趣,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例如,在进行室内理论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励志的短视频让学生们观看,使他们了解同龄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引导他们形成独立、坚强的可贵品质,这对于培养小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室外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一些表现优异、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领队,给其他人形成一种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适当地向学生们讲解一些常见损伤的护理常识并进行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会学生们如何对不同的受伤部位采取相应的消毒和包扎处理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水平。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充分信任学生
小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言行举止,如扫地、洗碗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例如,在正式上课前,学生需要换上运动服和运动鞋,教师要鼓励他们独立完成换装,使其深刻地体会到亲自动手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他们生活自理的信心。
(二)多鼓励,少批评
由于小学生能力有限,故很多时候最终表现的结果和教师的预期目标会相差甚远,例如上面所提到的着装问题,有些学生分不清衣服的正反面,会将衣服穿反,或者纽扣错位等,此时,教师不应批判他们,而是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肯定他们的表现。
(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小学生在独立自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育教师应当以委婉的方式提出,并且及时告知他们正确的处理方法。例如,当学生们衣服穿反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如何通过标签或者图案来判断衣服的正反面,又或者怎样系鞋带才会既快速又牢固,这些都是小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漫长过程,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们足够的耐心和悉心指导,提前告知他们运动项目的内容情况,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这也是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挑选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来演示正确的动作,同时教会学生们一些基本的自理手段,最大程度地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理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