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2018-03-13叶海伟
叶海伟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与改变。作为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状态、为学生日后成长奠定基础的一门学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对体育学科本身的重视,更要不断探索教学方式,为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探索。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体育学习的初级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出启示。
二、浅析小学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一)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集中在7到12岁,此时的学生正是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骨骼发育加快,身体各項机能都在不断成长加强,包括学生的神经系统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些生理的变化,表现在学生的身体上,表现在体育课堂,就会出现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是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好动、爱动,甚至表现的精力充沛;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的身体各项器官、骨骼等都比较脆弱,易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活力,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合理的引导。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身体状态,避免过于劳累造成的伤害。只有劳逸结合,才能真正推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是心智发展不成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持续性短;精力充沛,但是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尤其是好动的特点,会使他们对体育课形成天生的向往,但是这种向往更多的是针对大自然、教师外面的环境,而不是学习本身的。此时期的学生的一大特点是精神充沛,表现欲望强烈,此时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学科本身就是要针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设置的课程,因此,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投其所好的展开教学,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阶段学生体育学习的培养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工作更侧重于模仿,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动作,听教师的统一口令,整个过程都是一个口令的发出与接收、动作的模仿的过程,缺乏主动地交流沟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够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主动与学生交流,才能切实的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所在。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体现在课程开始之前,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一些简单轻松的话题,如教师自身在日常运动中的一些趣事、对于某项体育项目的喜爱,甚至是对某一位球星的喜爱等……通过这一话题的交流,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在心理上,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按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也要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变。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还小,此时可以尝试运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学习。游戏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再比如,在某次体操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集合分散的游戏,要求教师每次说集合的时候,学生都能快速的集合起来,并且按照人数要求进行集合,哪组能快速、准确,且整齐的集合起来,哪组就算获胜,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与习惯。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抢球的游戏,在足球教学中,首先选出一个学生站在圈内,其他学生围成一圈相互传球,中间的学生抢球,这样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适度的竞技状态下产生斗志,这样的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当前游戏教学的情况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参与的兴趣。
(三)适当开展竞赛的形式
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组织竞赛的形式组织教学工作。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就有一种表现的欲望,正处于表现欲旺盛的阶段;另一方面,体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竞技性学科,需要有一定的比赛性质。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教学生学习篮球的运球时,可以组织学生10人一组,进行运球接力,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完成接力赛,就算哪组赢得比赛。这样的比赛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更能够推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以来,体育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得到加强,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发挥积极影响,在教学中也应当进行自觉地改革及完善。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寻找到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能力,能够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建立,以及全面推进教学的发挥咱奠定足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