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8-03-13谢权
谢权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及休闲体育文化的不断兴起,体育逐渐社会化,体育市场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使得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重视。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204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服务当地经济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如何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体育专门人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包头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校学生204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获取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借鉴的成果。
2.调查访谈法
分别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社会企业单位和专业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式、实习及学生就业等。找出学生、教师、社会相关企业对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建议。
二、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社会中从事群众性、大众性的健身指导,组织群众性的体育竞赛,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承担学校体育工作等方面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
现行课程体系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课程,总体而言,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也存在几方面不足:
1.课程开设门数较多,但主导方向不清晰,专业主干课不够突出。缺乏根据地区特点和学校办学优势设置的特色课程。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受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基础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缺乏实践教学条件,学生的实践模拟训练课时严重不足。因此,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
3.学生知识面不够广,跨学科的通识选修课相对缺乏。为了拓宽学生的综合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使学生掌握较宽厚的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选修课程。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相关课程,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我校属于地方性院校,生源多数来自县城农村,而且当地城市文化相对封闭,直接影响学生对现代多元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体会。
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以社会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学相结合的特征。采用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相结合式结构。专业基础课程要精而实用,专业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程之上开设、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既遵循教育部规定的主要课程:如社会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社会体育学、运动心理学等、又要按照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师资等实际情况,为专业方向板块课程奠定基础。专业主干课程模块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当前社会需求的大背景,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志向和师资情况,使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选择专业发展方向。进行“专长”教育,而且要增加“专长”教育教学的课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扎实。根据我校的办学特点和师资队伍情况进行选择,开设了健美操、游泳与救护、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健身教练等地区体育需求较高的课程。
其次,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要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教学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三,注重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通识必修、选修课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相关课程,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四,专业选修模块主要有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产业经营开发和全民健身推广等模块。既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专业方向,又能够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需要灵活调整课程。学生的就业空间更为广阔。
(二)寻求地区社会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为了能迎合内蒙古体育市场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能力,于2015年成立课题组,尝试新的针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体育学院领导及社会体育系部负责人和课题组通过首先构建培养人才的相关模式,进而考察和走访相关企业成立合作单位,然后进行跟踪调研,最后检验该种模式的利弊,以完善该培养的途径。2016年已建立了6家合作单位。包括健身俱乐部、体能拓展中心、游泳馆、网球学校能。现在已和包头市两家大型健身俱乐部签署合作协议,设为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寄希望于实现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和全面化。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中,企业的规模、文化、管理模式等因素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在企业里的锻炼,增长了见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
(三)聘请校外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打造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科学指导,课题组实行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首先,让本院教师“走出去”,采用组织校内教师到企业参观调研实习,促使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着力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实践与理论结合能力来实现教师队伍的思想转变和实践业务能力的提高。然后,通过“请进来”策略,通过聘请优秀毕业生、企业负责人和部门经理等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通过聘用企业经营骨干做学生的导师,实现导师负责制的针对性培养目的,既有利于学生固定的培养方向,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結合培养方式的实现。
(四)加强专业见习、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创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关键。2016年建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实训校内基地,模拟商业健身俱乐部先后配备了专业的健身器材、康复器械等作为社会体育专业开展教学与实践的专业场地。现在已和包头市两家大型健身俱乐部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启动校企合作模式,并得到企业相关的专项经费资助,用于教师科研、教学研讨、专业学科建设等,共同培养健身行业急需专业人才。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实践和教学的需要,使学生能将自身掌握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四、结论
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结合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召开研讨会、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推行过程性评价方式等改革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和表达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研究认为,校企合作是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行之有效途径,应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