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2018-03-13盛来运
盛来运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开了好局。
经济再创历史新成就,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一是经济增长稳中有升,经济实力跃升新水平。经初步核算,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从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6.9%、6.9%、6.8%、6.8%,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的经济总量达到12万亿美元,经济增量1.2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二是就业物价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就业形势持续向好。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低位。全國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3个月位于5%以下,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5个月低于4.9%,处于2012年以来的低位。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上涨7.4%、5.8%、6.2%和5.9%,涨势趋缓。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创5年新高。201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农业、生态、民生等短板领域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是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新动能保持较快成长。2017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国内专利申请数达到354万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1-11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8%,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48.1%,加快19.4个百分点。
五是协调发展步伐稳健,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工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2017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2.7%和32.7%。服务业主导特征更加突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第二产业高1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22.5个百分点。消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
六是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初步核算,2017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015年不变价)能耗比上年下降3.7%。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所占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效益较快增长。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加快28.2个百分点。财政实力增强。1-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4%;全年财政收入有望超过17万亿元。
七是开放发展持续深入,全面开放呈现新格局。货物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201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进出口规模为历史最高值,有望重回世界首位。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7.8%。吸收外资规模大于对外投资。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776亿元,比上年增长7.9%;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108亿元,下降28.2%。
八是共享发展增进福祉,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加快。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继续快于GDP和人均GDP增速。居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较快增长。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上年增长8.9%,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1%,均明显快于人均消费支出7.1%的平均水平。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挑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任务艰巨,要稳不忘忧,好中知难。
一是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外部环境存忧。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但结构性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宏观政策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引发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大,对我国影响不容忽视。国际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上升。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影响,利率上行压力持续加大,可能引发全球资金跨境流动异常变化,不利于新兴经济体金融稳定。国际竞争性减税加剧外资利用难度。主要发达经济体酝酿税收改革,大幅下调企业所得税率,推动资金和制造业回流,特别是在我国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的难度进一步增加。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事件频发。美国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要求,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可能进一步引发欧盟、日本、印度等国“跟风”加大贸易保护力度,不利于我国扩大出口。此外,朝鲜半岛局势不稳,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加剧,极端主义、民粹主义现象增多,将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endprint
二是企业成本负担仍然偏重,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有待提高。企业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刚性上涨。2017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1%,涨幅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1.8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12月末,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一年期)为4.76%,比上年末上升1.39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5%和5.7%。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煤炭、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70%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原材料价格上涨驱动下,少数行业落后产能出现死灰复燃现象,去产能工作难度加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科技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仍显不足,内生增长动力有待加强。消费增长短期有压力。受部分商品消费进入成熟期,以及房地产调控效应持续显现影响,部分商品消费放缓。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4.5和3.7个百分点。有效投资动力不足。受市场准入限制、上游产能过剩和下游利润空间收窄制约,部分领域投资仍显低迷。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6%,增速比全部投资低1.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4.8%,增速比全部投资低2.4个百分点。
四是区域行业分化调整状况延续,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地区分化现象仍较明显。东北地区转型发展虽然有所恢复,但仍比较艰难。2017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低于全国2.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9%,低于全国2.1个百分点。上下游行业效益差距较大。1-11月份,规模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8倍。而中下游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仅增长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下降12.8%。
五是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犹存,风险防控难度不小。居民杠杆率有所上升。2017年,新增住户人民币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部分调整转型压力较大的地区,财政收支压力也比较大,保障基本民生困难较多。房地产市场结构性问题仍较突出。12月份,15个热点城市中有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出现上涨,一些区域一二手房价出现倒挂现象,有效供应不足现象仍较突出。与此同时,非住宅库存仍在上升。2017年末,全国办公楼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增长0.9%。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2018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着力抓好政策落实。要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新思路,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着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统计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统计调查体系,为高質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统计保障。
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政策协同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争取更大成效,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把握好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和去杠杆之间的平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加大改革调整力度的同时,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三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市场活力潜力。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应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要运用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防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积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动能新产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显性和隐性成本。
四是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激励机制,更好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五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地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抓住世界经济回升、分工格局调整的新机遇,坚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六是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优化资产结构,加强表外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与此同时,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发展良性互动,补强区域发展短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