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战争中,武将都是单挑吗

2018-03-13水飞天赵天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武将整场将领

水飞天赵天

古代打仗怎么打?是千军万马一拥而上?是靠英雄人物单枪匹马闯入敌阵,直取敌将首级?还是像小说中写的那样,两军将领纵马决战,以此二人的胜负来决定整个战局?

充满演义色彩的“武将单挑”

只要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必定对“武将单挑”这一概念印象深刻。

逢两军交战之际,双方人马列队相峙,万分紧张,却不见冲锋,唯有某方的将领持长刀或长枪、着金盔银甲,纵马出阵,高声喝问对方是否有人敢与其交战,而对方此时不可对其下手,同样有一名应战将领冲出阵列,与其交战于两军之间的空地。最终,二人过招或几回合,或十数回合,或数十回合,终有一方将领被挑下马来。此时,该方士兵也不作反抗,而是立刻拱手认输,或直接作鸟兽散。

如此作战方式如今看来让人忍俊不禁。仿佛整场战争中,关键的获胜因素仅仅是那几位将领。谁的武艺高超,则谁带的部队从一开始就赢了,而那几万、几十万大军只是摆设,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然而,真是这样的吗?如果战争的胜负只由将领的胜负决定,那么还要那些士兵做什么?难道士兵们只是站在一边看热闹么?既然如此,那古代各国为何还要训练士兵?

对此,早已有人提出质疑。还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从古至今根本就没有“武将单挑”这一现象存在,因为它并不符合战争的基本规律,完全是小说作者为了使作品内容引人入胜而一厢情愿添加的,不过是为了吸引读者罢了。

真有“武将单挑”这一现象吗

事实上,不管你信不信,历史上的战争中,“武将单挑”的情况确实存在过,只是它并非小说中写的那样戏剧化,那样频繁地出现。“武将单挑”这种情况,即使出现,也是在特殊条件下,而不是一种普遍现象。早在宋朝之前,“武将单挑”颇为寻常,因为唐朝及更早时期的“军人”很多并不是真正被训练过的军人,而是被抓来充军的壮丁。那些壮丁中,牧民尚有骑马射箭等战斗能力,农民根本不会使用武器,只会打扫战场。大敌当前,他们能老老实实站着,不掉头就跑已经很不错了,与敌人战斗怎能指望他们?因为很多士兵并没有什么用,所以,一场仗打下来,效率最高的方式便是双方主将单挑决斗定胜负。

“武將单挑”不仅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发生过,日本古代也有过每逢打仗武将必先单挑的传统。两军相会之时,先是走出一名武艺超群的部将,鸣镝,然后冲阵,和对方的先锋单挑。一般武士都以在主公马前一战为荣。

事关胜负的战车

“武将单挑”这一现象既然真实存在过,那么它是何时出现的呢?

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武将单挑”的雏形便出现了。在大规模集团军作战中,主将是不能够亲临第一线杀敌作战的。所以,但凡出现主将亲自冲锋杀敌的战争,往往是小规模战争,而当时有些国家的战斗人员并不多。所以,为了在战争中获得优势,便发明了战车。

春秋时期出现的战车,大多由四匹马拉着,车上一般载三个人。主将持长戈居左,副将持长戈或其他辅助武器居右,而中间则是负责驾车的驾驶员。三个人和四匹马,都要裹上皮革,罩上铠甲,护具到位,全副武装。这样的话,在冲锋陷阵时,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将领所持的长戈有多长呢?一般是人体的三倍,大概有五米长,戈头既像矛,又像镰刀,可以刺、割、勾。想象一下,持这样的兵器横扫敌阵,敌人根本难以近身。

作战时,无论对方召集了多少人,只见战车驾驶员熟练地赶着马专往敌阵中人最多、最密集的区域猛烈地冲击。战车上的两名身材壮硕、臂力过人的将领,一左一右,同时挥舞着超长的戈,狂刺乱扫,就像在草丛里割草一样。敌方士兵如同草芥,瞬间大批被搠翻在地。

在战车后方,紧紧跟着众多的自家士兵,他们手持刀枪剑戟,快速地赶上前来,将那些被搠翻在地的敌方受伤敌兵,一个个抓住或就地处决。在这样的战术中,假设一辆战车带着一千个士兵进行冲杀,那么消灭拥有五六千甚至上万敌军的无战车部队,应该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如此强大的作战威力,完全取决于战车及两个操戈的将领,而紧跟战车的士兵们,只是起到配合作用。战车上的人胜了,士兵们杀敌立功;战车上的人败了,他们就作鸟兽散。因此,在古老的战车时代,作战的主力是将,而不是兵。当双方都有战车的时候,比的就是谁家的驾驶技术更高,谁家的将领武艺更强。于是,整场战争就变成了战车与战车的较量、将领与将领的过招。如果某方的战车被搠翻了,或将领战死了,那么,胜败立见,战局立定,这大概就是“武将单挑”概念的雏形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武器越来越先进,将整场战争的胜负系于主将一人之身的做法,就变得危险而愚蠢。因此,“武将单挑”的现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指挥官们的作战位置也开始逐渐后移,从前线移到后方。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将整场将领
铭记革命将领
南梁名将韦睿初探
不当皇帝就听话
狄青智取昆仑关
外婆家的“花武将”
足协收紧高价引援
日本女性喜欢男人扮武将
斗联话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