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脚步丈量村民的致富路

2018-03-13王一风

当代矿工 2018年3期
关键词:荒山第一书记驻村

文/王一风

新修的乡村公路

观看村办企业规划图(中为石强)

“石书记干起事来真是风风火火。自从他来了,俺村大变了样儿,像我都70多岁了,在合作社帮忙干点活,每月还能领到四五百块钱。他这个第一书记当得可是不孬,俺心里可赞成哩!”提起驻村第一书记石强,毕吕寨村民李凤枝不住地点头称赞。

2015年秋,年仅38岁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双祥分公司供应科副科长石强,被鹤煤公司委派到鹤壁市鹤山区毕吕寨村挂职第一书记。毕吕寨村位于鹤壁市鹤壁集镇东北角,一道道丘陵环抱,放眼望去,胶泥土质一片赤黄。初到这里,石强感觉两眼一抹黑,有点流放隔绝的莫名凄凉。

到毕吕寨村挂职后,石强时常无法正常入眠。他拿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看了一遍又一遍,从中体会党中央的坚定决心,再反复回味派他挂职时鹤煤公司领导的嘱咐:“一定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脱贫政策要符合村情民意。”渐渐地,他从心底深处明白了,要想做好扶贫工作,不能玩花架式、干虚活,必须要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扶贫先扶志。毕吕寨村共371户人家,报上来的贫困户居然有263户之多。这不行,拧干水分看看到底有多少。经过新一轮排查,贫困户数量降到了192户。在走访摸排中,石强了解到,很多村民懒散惯了,缺乏斗志,甘当贫困户,有的甚至把领取政府救济当成一项“固定”收入,这也是之前虚报贫困户数量的根本原因。同时,他在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和其他矿区农村一样,毕吕寨村也是靠山吃山。一方面,确实有一批不怕吃苦、头脑灵活的村民淘了金,发了财;另一方面,一些村民则是因循守旧,至今仍生活在贫困之中。扶贫先扶志。要想从根本上告别贫穷,一定要激发起村民的致富激情。由此,一场以脱贫为荣、以贫困为耻的教育宣传动员活动在毕吕寨村叫响。

思想通了,一通百通。紧接着,一个个项目的谋划也在紧锣密鼓中进行。针对毕吕寨村的交通、区位、土地、水利等现状,外来投资即使来了,又牵涉到工农关系和利益分配,很难长久维持下去,这条路走不通。在反复实地勘察、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农业合作社、盘活全村撂荒土地和荒山资源、发展林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思路在石强的头脑中日渐清晰。为了把水源引上荒山,石强又找到鹤煤公司领导,向组织上如实反映驻村工作遇到的难题。鹤煤公司在企业转型期经济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支援了1000多米钢管,把原本老化的输水管线修缮一新。电闸一开,地下清泉源源不断滋润着干渴的荒山,解决了缺水难题的毕吕寨村村民终于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蔬菜大棚基地

在解决水源的同时,石强会同村两委遍撒英雄帖,把村里的老板、企业家都请了回来,领着他们参观水利设施,畅谈发展构想,动员大家致富思源、回报桑梓。面对这个年轻的“编外”第一书记,村里创业成功的老板们感动了。故土难离,事业有成谁不想先富帮后富?很快,在大家的支持下,数百万元启动资金迎刃而解,金凤岭农业合作社成立了,林果合作社也成立了,全村一千余亩土地被重新规划,贫困户的土地被优先流转入股,并且在合作社务工,村民拿起了工资。不仅如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从村庄通往金凤岭的农忙路也铺成了水泥路,毕吕寨村群众祖祖辈辈雨天不敢通过胶泥地的困顿彻底走进了历史。与此同时,对林果业的深加工项目也进入了前期谋划。当年,参与合作社的全体村民便领到了二百多万元的收入。这一下,毕吕寨村轰动了,大家载歌载舞自发编了顺口溜表达激动的心情:“在家务工真好,兼顾一家老小。”“村有主导产业户,民有脱贫致富路……”

2017年7月,鹤壁市委书记范修芳带领市相关部门到毕吕寨村参观,对毕吕寨村精准扶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站在满目葱茏的金凤岭上,即将驻村届满的石强依依不舍:“挂职第一书记提升了我的人生境界,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我坚信,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激活了内生动力的广大农民一定能够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猜你喜欢

荒山第一书记驻村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我的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