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学报在高校思想意识阵地建设中的实践与对策

2018-03-13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学报社科社会科学

田 江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高校学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1906年6月我国第一本大学学报《东吴月报》(创刊号为《学桴》)创刊,到《清华学报》(1915年)、《北京大学月刊》(1919年)相继创刊,高校学报都是先进思想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1]。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共收录期刊统计,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主办的期刊数量达3485种,占我国学术期刊总数的41.46%,覆盖工程、理学、医学、人文等各个学科,其中人文社科学报有1300多种,占37.3%,成为我国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展现我国科技成就的重要窗口。广大社科学报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7],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要平台。

电子科技大学被江泽民同志誉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摇篮”,《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以下简称学报(社科版))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思想引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了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8],学报(社科版)充分发挥学报的在学术上的先进性、在政治方向上的正确性以及在思想教育上的导向性,重点加强期刊的规范管理、栏目设置、精品内容打造、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社科学报在高校思想意识阵地的引领作用。

二、《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在高校思想意识阵地建设中的实践经验

(一)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校学报(社科版)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强校”“学科拓展”和“国际化”三大核心战略,不断发挥社科学报的政治导向性、学术性、科学性、传播性的作用和功能,努力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积极打造成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

我校学报(社科版)近年先后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2015年)、四川省社会科学联联合会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等荣誉,2015年、2017年连续两届蝉联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类,在全国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中位列112位(总计686种期刊,占学科期刊总数的前15%),突显了我校学报(社科版)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广泛影响力。

(二)以期刊栏目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引领的成效

我校学报(社科版)自创刊以来,共开设了64个不同的栏目,呈现栏目分散、重点不突出、意识引领较弱等现状。为了进一步聚焦方向、提升栏目特色,学报(社科版)通过比较分析国内优秀社科期刊的栏目设置,针对学报(社科版)原有的栏目边界模糊不清、栏目大而全等问题,对学报(社科版)栏目进行了进一步调整,通过栏目调整,进一步凝聚学报(社科版)的学科方向,常规栏目和专栏组成,突出我校的优势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和融合。

1.开设思政相关栏目,探索思政方法论。近年来,学报(社科版)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开设“高等教育”“思政研究”等栏目,截止到2017年7月31日,近十年累计刊发思想政治相关论文155篇,占刊文总数的12.46%,如表1所示。

表1:《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思想政治相关栏目刊文情况(2008—2017)

大批论文在国内形成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

邱仁富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论》(刊于2010年05期),累计下载1035次、被引用33次;

丁春华撰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现状、问题与原因》(刊于2011年02期),累计下载650次、被引用16次;

曹晖、曹聘、王鹏撰写的《社交焦虑、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刊于2009年03期),累计下载625次、被引用15次;

朱建成撰写的《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造就全球化高素质人才》(刊于2009年02期),累计下载326次、被引用12次。

2.创建特色栏目,促进思政与学科前沿的融合。为了充分发挥我校在电子信息的学科优势,加强哲学社会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学报(社科版)相继开设了“应急管理”“公共管理”“互联网金融”“网络文化”等专栏,进一步凸显了社科学报的特色,相关专栏累计刊文212篇,占刊文总数的17.04%,如表2所示。

表2:《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特色栏目刊文情况(2008—2017)

大批论文在国内形成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

华国伟、余乐安、汪寿阳撰写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征刻画与应急决策研究》(刊于2011年02期),累计下载1049次、被引用48次;

魏玖长、韦玉芳、周磊撰写《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的演化态势研究》(刊于2011年06期),累计下载1203次、被引用41次;

姜卉撰写《应急实时决策中的情景表达及情景间关系研究》(刊于2012年01期),累计下载482次、被引用33次;

张鸣撰写《省级政府部门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研究:基于浙江实践的考察》(刊于2015年01期),累计下载1028次、被引用18次;

文宏、崔铁撰写的《中国决策情境下的多源流模型及其优化研究》(刊于2014年05期),累计下载459次、被引用12次;

郑海超、齐子豪、伍晶、王涛、万能撰写的《产品众筹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ELM理论视角》(刊于2015年01期),累计下载1314次、被引用14次;

赵洪江、陈林、李平撰写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改变与不变》(刊于2015年04期),累计下载994次、被引用13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影响[9],依托我校作为教育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单位的契机,学报(社科版)成功推出了十期“网络文化”专栏,正确引领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影响,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网络文化建设。

(三)以期刊制度建设为抓手,严格规范期刊管理

1.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近年来,学报(社科版)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十余项,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会章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专栏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优秀论文、优秀作者、优秀审稿专家评选与奖励办法(试行)、学报编辑部岗位职责与规范等系列制度,保证了期刊的规范管理。

通过制度建设,期刊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学报编辑部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2016年全校机关工作作风满意度达85.78%,高于全校平均满意度水平。

2.进一步完善审稿流程。首先,严格把准期刊的正确政治方向。学报(社科版)在“投稿须知”上对论文来稿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论文来稿的首要审查内容,努力打造成为了展现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

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对社科期刊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关要求。学报(社科版)定期召开编审会议,重点对相关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结论等进行核查,对少数涉及敏感内容、容易误解的论文重新进行了审查和退稿,确保期刊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导向。

再次,加强对论文正确政治方向的审查。学报(社科版)不断完善期刊论文的审稿流程,严格审查来稿内容,在专家双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要求主编、编辑对来稿论文政治方向的严格把握,坚决杜绝任务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论文有可乘之机。

3.严格把控自媒体的内容与传播。随着近年自媒体的兴起,自媒体也越来越成为传播思想、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学报(社科版)坚持对开设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严格的管理,落实了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内容。学报编辑部认真学习和贯彻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有关要求,严格把控微信内容和传播,广泛宣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学术成果。

(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全力打造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学报编辑部是期刊各项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具体执行编委会的各项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是联系广大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的纽带。目前,我校学报(社科版)编辑室共有4名专业编辑人员,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本科1人,全部为党员。近三年来,共有3人次被评为校级年度考核先进。

首先,我校学报编辑部加强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一方面,加强新闻出版行业政策法规的学习,每位编辑圆满完成责任编辑继续教育48学时/年度。另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作时事政策专题讲座,先后邀请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作题为“且行且珍惜——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看中国共产党”的专题报告,邀请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商继政教授作题为“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专题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武宝瑞主任实地指导编辑部工作。通过系列讲座,提高编辑人员思想理论水平,为把握期刊的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保障。

其次,学报编辑部加强编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了紧跟学科前沿,学报编辑部近年共选派了两名先后赴美国、新西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

再次,积极主办或承办各种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论坛),包括2016年认知与语言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暨2016四川认知语言学研究年会、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2015年学术年会等。

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学科建设与学报影响力提升协同发展研究”,在《科研管理》《编辑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三、发挥社科学报在高校思想意识阵地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和措施

(一)将社科学报列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建设内容

社科学报是展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就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领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的重要载体之一。社科学报应审时度势,紧紧围绕高校“双一流”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根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积极将社科学报打造成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优先发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优秀学术成果,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广泛传播。

(二)积极融入高校的学科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科学报应围绕“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建设,把社科学报列入学校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博士学位授予、高级职称申报的考核条件,全面促进社科学报的健康发展。

同时,积极开展编辑交叉学科建设。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媒体融合发展、互动出版等新的出版业态,社科学报应依托传播学、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等学科发展基础,积极建设“科技与传播”硕士研究方向,与有关学科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且积极建设与编辑出版的相关研究机构,重点对数字出版、媒体融合、新媒体应用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全面推进编辑相关交叉学科的建设,进一步促进社科学报自身的发展。

(三)切实加强社科学报的编辑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社科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应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建设一支学术编辑队伍,优先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博士后人员担任学报(社科版)的学术编辑,参与栏目选题、论文审稿等工作,开展学术指导,促进社科学报的学术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进一步加大对社科学报的资助和支持力度

一直以来,社科学报的主要经费大都来源于主办高校。但是,随着期刊的印刷成本、期刊推广成本、专家约稿稿酬等方面成本的不断增长,致使社科学报的经费预算出现结构性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科学报对高校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以我校为例,2017年学报(社科版)经常性经费预算总额为16万元,其中大部分预算用于期刊的固定费用开支,包括期刊印刷、排版办公经费共计7.8万元(占48.75%)、稿酬劳务费共计4.8万元(占30%),因此仅剩余3.4万元(占21.25%)用于期刊的栏目建设和学术水平提升,总体上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工作。

四、结语

本文以培养合格接班人为出发点,从社科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提升为着力点,全面分析了社科学报在期刊规范管理、栏目设置、精品内容建设、以及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培养等方面的策略和具体做法,并为进一步发挥社科学报的在高校思想意识阵地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措施和建议。本文为发挥社科学报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建设正确的舆论阵地以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科学报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式。[本文系20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学科建设与学报影响力提升协同发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ZYGX2016J276)]

[1]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锡嘏.学习江泽民同志讲话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学报办成反和平演变的重要阵地[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2(1):12-14.

[3]章诚.高校学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四维度分析[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0):118-120.

[4]郑艳凤.学报、校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35-138.

[5]李自茂,王会珍.论高校学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74-78.

[6]胡卉.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思想政治素质培养[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210-212.

[7]蒋函,刘雅琴,韩永吉,苏亚志,邱殿明.重点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J].现代情报,2002,24(3):140-142.

[8]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2016-12-09].http://www.moe.edu.cn/jyb_xwfb/s5148/201612/t20161209_291329.html?from=groupmessage.

[9]沈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东华大学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6(2):95-99.

猜你喜欢

科学报社科社会科学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社科成果展示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人文社科
数字化新时代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2015年会在中井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