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人过年了!
2018-03-13
盼年
□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杨立森
年,本质上是一个时间单位,与表盘上标注的数字,含义是一样的。在中国,年不仅代表时间,还带有极浓的家国情怀。
儿时的年就如除夕夜空绚烂的烟花,那么美丽,那么令人按捺不住,那么令人身心向往。
年还远着呢,我就不停地问母亲:过年还有多少天?当《寒假作业》发下来的时候,看到作业本上印着的挑着鞭炮的小男孩,长着红鼻子的雪人,心会“咚咚”跳个不停,我知道年近了。
村庄的某个角落突然响起一声鞭炮响,我心中蓄积的着急一下就会被点燃,胸膛里仿佛藏了一只淘气的小猫咪,挠得我直难受:年就要来了!年就要来了!有时,我也会像只警觉的兔子,支起耳朵听听邻庄是否也有鞭炮声隐隐传来。
当生产队部传来年猪的嚎叫声,当村庄的巷弄里飘动着油炸的香味,当父亲坐在火炉边,用捅条燎去猪头上的猪毛,我知道年又近了。
当一年中最后一个大集来临,当鞭炮市场上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当卖者高处喊、买者觑眼瞧时,年已到了家门口。
当门框上七彩的过门钱在风中翻舞,当母亲将箱子里准备好的新衣拿出放在床头边,当父亲忙着剁水饺馅的时候,我知道今天是除夕。等那么久,年终于来了!
我们一帮孩子口中回味着水饺的味道,口袋里装着草纸鞭炮,在整个村庄中大呼小叫,看天空升起的烟花,听别的孩子更欢快的叫喊,彻夜无眠。
儿时的年,是在期盼、美食、鞭炮、新衣中度过。每每新年刚过,又会立刻计算下一个春节的距离,真遥远呀!
现在的过年呢?感觉不到,努力感觉,依然并不强烈。我只知道要过年时,远在千里之外求学的儿子会像候鸟一样飞回到我们身边。因为春节,我们一家人可以长时间待在一起,我可以看他母子打打闹闹,我也很乐意在厨房中煎炒烹炸。忽然就很感谢这个节日,没有春节,一家人真的是难得聚在一起。
母亲常常说:过年好,孩子们都回来了,一大家人在一起,多好!
这就是现在的年给我的感觉,那些在夜空中炸响的礼花,那些为春节准备的各种美食,那些为节日买下的时尚新衣,其实都不重要,只是因为春节,我们三口之家可以长久团聚,我家与弟弟一家可以围绕在父母身边,那感觉,很温暖,也很快乐!
儿时的春节是我自己的,现在的春节,是父母的,是我们的,也是孩子们的,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
正因为有了春节,才让无数游子不远万里奔向一个叫做“家”的地方。
我与春联
□贵州开磷集团 赵宽宏
春联总是与年联系在一起。在我记忆中的老家扬泰地区,不管如何贫贱,饭可以吃得差一些,衣可以穿得旧一点,可春联是不能不贴的。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名胜古迹,庙堂之中,以及开业庆典,红白喜事,都能见到对联的身影。但它们都不叫春联,过年贴的对联才叫春联。有人考证后说,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应该是:“回回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有人不同意,说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才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说春联是宋代才从“桃符”发展而来,大概也是不会错的。资料又表明,明以前,对联很多时候还只是文人间的一种创作活动,文人们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常常以典故写作春联,后经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广,明以后才在民间盛行起来,终成国粹。
其实不仅我的老家,大概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贴春联的习俗。记得好多年前《北京文学》上读过一个短篇,讲有个村子没有一个识字的,因此就没人会写春联,可春联又不能不贴。不过不要紧,村民们有办法:把红纸裁成条后,用碗底醮了墨像盖章一样在红纸上盖圈圈。
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从村子这头走到那头,家家门上都是红纸黑字的春联。真是忽如一夜东风起,千门万户“桃”花开,这就给年平添了若干“新”的气象,心中也会溢满喜悦。
现在有印刷的春联卖,在街头也见有人写春联卖,可那时在我们那里,都是买红纸回来自己写或请人写春联,原因自然是因为红纸便宜。我家的春联一般是我父亲写,联句内容大门上的是“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灶台上的是“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之类的。遇上父亲赶不上回家过年,我就大着胆子裁纸叠格子自己写,联句内容不是“英雄门第春光好,吉庆人家喜气多”,就是毛主席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邻家的奶奶爷爷见了,也拿了红纸来请我给他们写。我的字自然是拿不出手的,但肯定要比用碗底盖的圈圈强。有一年还给猪舍上写了一句“猪大如牛”,寄托了一个农民的朴实心愿,有人见了,发出一串叫好声。当然不是说我的字写得好,而是认同那几个字的意思。那年我家养的猪还真就长得很壮。
我虽读书不多,但读春联却是我的喜好。新年里,我总要在庄上走走,边走边读人家的春联,即使是现在,只要回家过年也是这样,品味联句的寓意,欣赏书写的艺术。
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大多数人家不贴春联。因此,每到春节,烟花爆竹声中,我还是觉得这年少了些什么。
阳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 寇宝领作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潘俊杰作
山东青岛东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胡玉忠作
过年温情入屠苏
□太化集团合成氨分公司 王若群
过年,大年夜包饺子,初一早晨吃饺子,。我们老家还有一个讲究,包饺子时要使劲捏饺子边,意为“捏小人嘴”,说是可以规避周边谗言,趋利避害,来年顺利。
过年,是华夏子孙认同的一种古老习俗,东西南北中,过年过的是一种情感,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春节放假,在家中过年。多少年来,最放松、最懒散、也最平静、最盼望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过好一个春节。早些年,过年回老家,一票难求。回老家过年,交通成了一大难题。无论是火车票、飞机票,甚至哪怕是一张能混上火车的站台票也行。但无论从哪个渠道,都是没票。这两年网上订票,省了很多事,可以很顺利地提前拿到梦寐以求的卧铺车票,而且是下铺。母亲说今年通往我们老家的高铁通车了,今后回老家更方便了,而且也就3个小时旅程。
过年前,我和妻子一起到超市买年货,东西琳琅满目,商店里熙熙攘攘,好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唯一的缺点还是有点冷,屋里有充足的暖气,暖暖和和。
这两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家照例在客厅看央视的春节晚会,我、妻子、哥哥跟嫂子都围在老母亲身边,坐成一圈,忙前忙后包饺子、准备年夜饭。老母亲脸上一直荡漾着笑容,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乎乎。我的手机、妻子的手机、哥嫂的手机,不停地响着,拜年的短信、微信快挤爆了屏。我也忙里偷闲给亲朋好友、给领导发一个拜年的短信或微信,衷心祝大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前年开始,山西太原城里已不让燃放鞭炮,这已成了一种约束和习惯。儿子猫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他喜欢的东方卫视春晚,不时地跑出来,和我们交流几句,然后又闪进屋里。一个晚上,不断会听到儿子房里爆出笑声,儿子说他手机里不时传来微信提醒,他抢了家人、同学、朋友群里发送的红包,大约有五六十元。孩子们过年总可以无忧无虑地欢笑。
这几年,大年初二,我们照例都要回到丈母娘家拜年。岳父岳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全部赶到,高兴得合不拢嘴。岳父患有糖尿病,人很瘦,他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在化肥厂工作时,是厂里的劳模,退休后积极关心社区公益事业,帮过很多人,是我敬重的长辈。想不到去年4月初,老人白天摆弄花草受了累,到夜里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现在,我的妻子提前办理了退休,集中精力伺候我的母亲和岳母安度晚年。
松弛的年假,我实在想着懒散,进入状态睡个懒觉,单位里春节过后要启动好几个建设项目,领导让过节期间静下心来好好筹划筹划。我在懒散中可以平静躺着肆意去想很多事情,想过去、想将来,抛弃平日里的烦恼,放松紧张了一年的心情,过一个轻松的春节,让自己放心睡觉,每天保证有10个小时以上的睡眠,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的好,神清气爽,感觉好极了!
工作了一年的辛劳,随着快乐的氛围而烟消云散了。过年,过的就是一个氛围、一种情感。中国的春节传承了很多传统。从我自己来讲,很希望传统在我们身上弘扬,热闹也好、清净也罢,最起码我们不要丢掉传统,更不要受外国的“洋节”干扰,然后使我们的生活过得和和美美。日子过得累,实际上是一种心里浮躁,对生活标准追求过高过严,攀比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具体来讲,现在的日子我还是很满足。国家正走向富强,社会在变好,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在慢慢变好。母亲常说“你们可赶上好时代了,现在的日子和过去没法比。”戊戌年到了,进入新时代,人们的浮躁肯定会比以前少些,生活虽然有一些不如人意之处,但是浮躁总体来讲还是比以前少了,人们的真情比以前多了。我感觉到人们的亲情正在回归,更注重传统,正在延续传统。一位留居美国的同学漂洋过海回来过年。他说,中国人的春节是世界上最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过年,一个体现中华温情,凝聚华夏子孙的节日。初一一大早,儿子早早起床,恭恭敬敬给奶奶、给我和妻子拜年,说一会儿还要给老师同学去拜年。看着母亲的微笑,我希望传统还在我们手中延续,当成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留在我们自己身边,生活过后积淀和结晶的是一种传统文化。
《中国农资》 赵光辉作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岳庭富作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张红丽摄
忆新年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龚丽
当村寨的空气中弥漫着柏香树叶燃烧的独特清香,当成片连排的晾衣架上晒满了压皱的棉袄,当左邻右舍在一起做糍粑的时候,新年就快到了。
这时,平日里足不出寨的老奶奶在儿孙的簇拥下也要去赶一回场,只为去集市上走一遭,瞧瞧新鲜、凑凑热闹。妇女们则穿上花花绿绿的棉袄,背上背篓,忙碌穿梭在年货摊前。她们不再像平日里那样精打细算,只要是自家大人小孩喜欢吃的,通通都买一点,遇上亲戚家的孩子嘴甜一点的,她们还会大方掏出个五块十块打赏。
我小时候嘴甜,见人就喊,因此成为过年最大的受益者。母亲不会阻拦我接亲戚给的零花钱,对方给多少,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可表面却装作“硬不要”的样子躲闪在母亲身后,稍后又会在她的眼神默许下,红着脸接过来紧紧攥在手里,然后一溜烟儿地跑去买我惦记已久的头花。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头花,是那种像牡丹花一样大而且鲜艳的花骨朵,扎两个羊角辫之后,套上去自认为特别好看。买完头花剩余的钱,我会给弟弟买两盒他最爱的“擦擦炮”,像火柴盒一样大小,并且印有孙悟空、猪八戒等图案。我胆子小,不敢玩,他却时不时掏出一颗,用力在盒子侧面一划,神不知鬼不觉丢在鸡窝狗窝旁,突然一声爆响,吓得鸡飞狗跳,他却乐得屁颠屁颠儿的。
农历腊月三十清晨,天刚蒙蒙亮,全村人便被大火炮的一声声巨响从美梦中唤醒。老人们早早起床,把壁炉里的柴火烧得火红,象征一年四季红红火火;媳妇们围上围裙,在灶台前开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男子们则在堂屋里虔诚地为祖先打纸钱写符包;小孩们各自拿着一盒“擦擦炮”,欢闹着比谁放得更响亮。
山里人过年讲的是一个热闹,爆炸声一波接一波响起来,山谷里到处回荡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连山外的人家也能感受到各村寨节日的热闹,于是他们也点燃鞭炮回应起来,新年就在接连不断的声声报喜声中悄悄来临。
吃过晚饭,就到了互相串门的时候,大家趁着过年难得的相聚,叙叙辈分、拉拉家常、讲讲外面的世界。大年三十的火格外旺,寨里每家每户都会在火铺中心生一笼明晃晃的柴火把满屋子熏得热热乎乎。只要有人来就招呼在火铺边坐下,拿出上好的烟、酒、茶、瓜子糖果,随意尽情享用。大家差不多尽兴了,一家人就围坐在火炉边,开始包包子,初一吃团圆包子,是寨里传统的习俗。我最喜欢揉面,把手洗干净,用葫芦瓢从口袋里舀出雪白的面粉放在大圆木盆里面,在面粉的中间用拳头压出一个小窝,在小窝里加入温热水,慢慢让面粉吸收,全家人齐上阵,蒸一锅白胖胖的包子,有红糖馅的、肉馅的、豆沙馅的好几种,乐在其中。
准备好了一切,就到晚上十二点了,跨年夜,这时每家每户会放几个超大超响的震山炮,象征着新的一年大顺大发。放完震山炮,父亲就把晚饭时祭奠祖先的冷饭调成一碗水饭倒在后山的岔路口,供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享食。
一番热闹之后,大山也逐渐安静下来,它环抱着山寨,守护着寨民,默默地开始孕育着新的一个丰收年。
故乡的年味
□阳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 梦琳
记得小时候,一入腊月,年就开始从村里那两盘饱经沧桑的老石磨上悄悄地转动起来。那时过年,虽然乡亲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但家家却要蒸上一些白面馒头、黄馅团子。两盘坚硬沉重的石磨白天黑夜不停地旋转着,带着父老乡亲们走向新年。
推年磨的同时,家家户户还要清扫整理房屋,挑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把家里的东西全挪到院子里,用鸡毛掸子或秫秸苗子,一遍遍地打扫墙壁和房顶,扫去沉积一年的灰尘,然后一件件地擦拭家具等物品,再搬回去,适当调整位置,立马新鲜许多。收拾好的屋子,也敞亮了许多,买张年画挂上,记得那时哥哥赶集回来买的《弄玉吹箫》年画,画上的仙女美极了。心里一高兴,过年的感觉就有了。童年时女孩子盼着过年,无非是想头上戴花,穿新衣裳,小男孩想放鞭炮,还可以吃些好的。
清扫好屋子,接着蒸制发馍馍。开蒸的头天晚上,母亲用温热水和好面,盖上棉被棉袄之,然后放在锅里等待发酵。第二天,一盆盆发了酵的面,像一朵朵硕大的蘑菇,很是喜人。母亲高兴地脱掉小棉袄,卷起衣袖,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分别揉出一个个俊美的发馍,好似展览馆里别致、精美的工艺品。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一大早起床,首先把院落彻底打扫一遍,然后给猪羊鸡狗添上食料,人过年,动物也跟着享乐。整个村庄被渲染的红红火火,焕然一新。鞭炮声也响起来,此起彼伏,年味越来越浓。
除夕之夜,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只有这顿饭才叫年夜饭。三十晚上是不许串门的,辛苦一年的庄户人家,这一晚过得最开心、最踏实。全家围坐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嗑着花生瓜子,说着贴心话,相互结伴熬年夜。屋外欢庆的鞭炮声响彻夜空,星星点点的亮光在村里各个角落闪烁,年的气氛更浓了。
大年初一,在家人的眼里才算年真正地到了。天还没亮,吉祥的鞭炮就唤醒沉寂的村庄,各家早早打开户门,接受一波波拜年的人流,亲人邻里登门给长辈们拜年,必须磕头、作揖,这一古老的习俗一直在当地流传,一切真诚的祝福都包含在恭恭敬敬的动作中,他温暖了亲人长辈的心窝,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
在年的轮回中,父母老去,自己一年年长大。自从离开老家,生活在城市里,每年都要过年,那些古老的习俗,繁琐的礼节渐渐少了,品尝着一年比一年丰盛的年夜饭,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当年粗茶淡饭的香味,更感觉不到当年那浓浓的年味。
狗的新年愿望
□ 赵光辉/绘制
小F:“爸爸,今年是狗年,狗会有新年愿望吗?”
爸爸:“肯定有,你问问它。”
小F:“狗狗,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呀?”
爸爸:……
狗狗:“我的新年愿望是穿上新衣裳,农资旺旺旺!”
沁园春贺新年
□山东中农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赵以泰
岁暮梅妍,春晓戌鸣,爆竹撼天。
看青山如画,长河碧水;
云霞似锦,诗赋千篇。
旭日东升,婆娑月影,塞北江南景似仙。
东风嗳,柳摇蜂蝶舞,万户言欢。
九州捷报频传,频举盏欢歌把曲弹。
看辽宁航母,神舟纵横;
嫦娥奔月,迈步穹天。
道是康庄,三军威武,捍卫边疆意志坚。
齐团结,梦中华腾越,伟业轩辕。